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9815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文档格式.docx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全部教案共5课文档格式.docx

《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

2.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

3.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

1.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要珍惜地球土壤资源,并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重难点】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土壤的成分。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土壤

教师准备: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铁盘、土壤、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采集土壤的感受及发现

1.[PPT2出示]出示三张土壤图片

2.谈话:

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带来了土壤,老师想问一下,这些土你是从哪里取来的?

挖土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是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

谁来说说?

3.师生交流课前挖土壤的感受、发现。

4.谈话:

刚才同学们谈了挖土的感受和发现。

那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5.师生交流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里有什么等。

6.谈话: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今天我们选择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土壤的成分。

二、观察土壤,找发现

1.[PPT3出示]出示课题:

土壤的成分

猜一猜,土壤的成分有哪些?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3.谈话:

刚才许多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是一种猜测。

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

刚才积极猜测的同学们,你们都很棒。

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

要想知道土壤的成分有哪些,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4.[PPT4出示]

(1)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捻一捻的方法观察土壤。

(2)我们可以把干燥的土壤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搅拌彻底,观察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然后我们把这杯泥水混合物静静地放在一边不动它,再观察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

5.[PPT5出示]我们还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看看土壤里还有哪些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成分。

6.[PPT6出示]师生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7.[PPT7出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记录单,实验前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8.[PPT8出示]温馨提示: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师要边说边演示。

9.学生观察土壤,记录发现,教师巡视指导。

10.[PPT9出示]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土壤里面有枯树叶、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等。

②把这些土块放入水中,我们发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

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枯叶等都漂在水面上。

沉入水底的泥沙有分层现象:

底层的颗粒最大,上层的颗粒最小。

③给土壤加热,我们发现冒烟,有气味,加热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

我们觉得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物质。

11.[PPT10出示]学习探究技能-----反思,总结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成分:

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三、拓展活动

[PPT11出示]土壤为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必须的养料;

生物使土壤更丰富;

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

土壤和生物有密切关系,土壤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了解。

【板书设计】

黏土

土壤的成分空气

腐殖质等成分

《土壤的种类》授课教案

《土壤的种类》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二课,在前一课认识土壤成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土壤分类。

前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土壤的概念,对土壤的认识已由表面深入到了土壤的内部。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将知识拓宽延伸,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认识到自然界的土壤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

不同类型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观察、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

二是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性。

第二个活动:

沙质土、壤土、黏质土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

通过四幅图提示学生思考并交流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在学习了《土壤的成分》基础上,三年级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特点及适宜生长的植物等问题是不清楚的。

本课就是引导学生研究土壤的种类及适宜生长的植物,解决学生的疑惑、明确关于土壤的知识。

1.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2.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1.能用简单器材对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进行观察、比较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土壤种类的探究兴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重难点】

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并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矿泉水瓶、纱布、细绳、不同类型的土壤

课件、评价表

一、[PPT1-2出示]课前研究,感受新知

课前布置研究任务:

搜集你家附近不同的土壤并编号,仔细观察其主要特征,并做好记录。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课前同学们都采集了土壤,你们的土壤是在哪里采集的?

它们看起来是否相同?

2.学生拿出采集的土壤,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

谈话法引入课题,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轻松地交流,在交流中老师可以比较彻底地了解学生,为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平等的氛围。

三、实验探究,得出新知

1.[PPT3-4出示]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特点?

(1)学生把取自不同地方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在一起,观察。

(2)学生用各种方法比较、研究不同的土壤:

对土壤进行捏团、观察土壤颗粒大小、比较粘在手上土壤的多少等。

对不同的土壤进行比较,观察也是探究的方法之一。

(3)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4)总结:

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样的。

2.[PPT5-6出示]给土壤分类。

(1)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给土壤分类:

按颜色、按含沙数量的多少等。

(2)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师生进行评价。

(3)总结:

人们习惯上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

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是沙质土;

含沙少的土壤是黏质土;

含沙适中的土壤是壤土。

(4)[PPT7-12出示]你还知道哪些给土壤分类的方法?

①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卡,让学生们了解其他的分类方法。

3.[PPT13-19出示]不同的土壤,渗水性能一样吗?

(1)猜想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哪一种土壤渗水性最强?

哪种最弱?

(2)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①介绍实验材料: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3种土壤、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子、纱布、细绳、水、杯子等材料。

②根据这些材料,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③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其它组同学评价、补充,教师最后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陈述实验方法,老师帮助改进,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实验是实验探究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

学生设计实验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应给予学生广阔的设计空间。

(3)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要做这个实验必须做到四个同样,即同样多的三份土壤,同样多的水,同样的倒水速度,并且倒水的时间要同时开始。

让学生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是必要的,在实验前,只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才能使实验操作得更严谨。

能科学严谨地做好实验也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4)学生探究实验,观察比较:

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

三类土壤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

(教师提醒:

流出来的水多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就差,流出来的水少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好)

①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现象,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②老师巡视指导。

(5)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黏质土的渗水性性最弱,砂质土的渗水性最强。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核心环节。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这一环节获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时空中,尽可能多得参与到探究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重大发现的快感。

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探究目的明确,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

在探究活动之后,提醒学生作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生容易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现象和发现。

4.[PPT20出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植物?

(1)学生们拿出课前调查的,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

(2)认识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学生通过倾听他人搜集的资料,初步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

②教师出示沙质土及适宜在沙质土中生活的植物,并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把这些植物种植在黏质土中,会如何?

③教师出示种植在黏质土、壤土及适宜在黏质土、壤土中生活的植物,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

④观察、交流:

学校草坪中的土壤是哪种类型?

适宜生长什么植物?

⑤讨论、交流附近的田野中是哪种土壤?

适宜生长哪种植物?

(3)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