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 7 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9778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 7 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 7 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 7 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 7 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 7 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 7 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 7 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 7 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人教新课标一轮复习化学 7 单元过关检测Word文档格式.docx

根据化学计量数关系可确定v(H2O2)=v(H2O)=2v(O2),D项错误。

答案:

A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因为浓硫酸会使Fe钝化,A错误;

B中加入NaCl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c(H+)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

升高温度,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增大,C错误;

D项中能构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加快反应速率,D正确。

D

3.(2013·

山东卷)对于反应CO(g)+H2O(g)H2(g)+CO2(g)ΔH<

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解析:

反应的ΔH大小只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而和反应是否使用催化剂、反应途径无关,A项错误;

该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因此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B项正确;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C项错误;

在原电池中,随反应进行,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不再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错误。

答案:

B

4.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在不同时间(t)内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实验条件,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A.第4组实验的反应速率最慢

B.第1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大于2.5mol/L

C.第2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等于2.5mol/L

D.第3组实验的反应温度低于30℃

由图象可知,1、2、3、4组实验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只是反应速率有快慢之分。

第4组实验,反应所用时间最长,故反应速率最慢,A正确;

第1组实验,反应所用时间最短,故反应速率最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浓度应大于2.5mol/L,B正确;

第2组实验,铁是粉末状,与3、4组块状铁相区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的浓度应等于2.5mol/L,C正确;

由3、4组实验并结合图象知第3组实验中反应温度应高于30℃,D错误。

5.(2013·

江苏卷)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

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Ⅱ中充入1molCO2和1molH2,在Ⅲ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少

D.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容器Ⅰ中反应正向进行,放出热量,容器Ⅱ中反应逆向进行,吸收热量,两个容器中反应温度不同,则Ⅰ、Ⅱ中正反应速率不相同,A错误;

容器Ⅲ中加入反应物的量比容器Ⅰ中多,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Ⅲ中放出热量比Ⅰ多,Ⅲ中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比Ⅰ小,因此容器Ⅲ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比Ⅰ小,B错误;

Ⅰ中反应正向进行,放出热量,Ⅱ中反应逆向进行,吸收热量,由于容器均为绝热容器,Ⅰ和Ⅱ中反应进行的程序均较小,故C错误,D正确。

6.(双选)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ΔH<

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T1>

T2>

T3

B.正反应速率:

v(a)>

v(c)v(b)>

v(d)

C.平衡常数:

K(a)>

K(c)K(b)=K(d)

D.平均摩尔质量:

M(a)>

M(c)M(b)>

M(d)

A项,因为ΔH<

0,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所以T3>

T1,错误;

B项,由于T3>

T1,所以v(c)>

v(a),由于p(b)>

p(d),所以v(b)>

v(d),错误;

C项,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由于ΔH<

0,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正确;

D项,升温,平衡左移,M减小,M(a)>

M(c),加压,平衡右移,M增大,M(b)>

M(d),正确。

CD

7.(2014·

福建卷)在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注:

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c2)

分析实验数据可看出,相同时间间隔内,N2O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值相同,可得出结论:

N2O的分解速率与其物质的量浓度无关,故A项正确,B项错误。

分析数据可知:

0.100mol·

L-1→0.050mol·

L-1时间为50min,

0.080mol·

L-1→0.040mol·

L-1时间为40min,

0.060mol·

L-1→0.030mol·

L-1时间为30min,

0.020mol·

L-1→0.010mol·

L-1时间为10min,

所以随着N2O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半衰期增大,故C项错误。

转化率相等的情况下,浓度越大,所需时间越长,D项错误。

8.(2014·

四川卷)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0mol,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

10-2mol/(L·

min)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

0.060

根据X(g)+Y(g)M(g)+N(g),5min时测得n(M)=0.050mol,则c(N)=0.0050mol/L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

10-3mol/(L·

min),A错误;

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008×

0.008)/(0.002×

0.032)=1.0,B错误;

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根据平衡常数为1,可以求出平衡时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0.12mol,a=0.12mol。

X的转化率为60%,C正确;

实验④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b<

(0.12/2)=0.06,D错误。

C

9.在t℃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恒容时,温度升高,NO浓度减小。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下减小压强,反应体系的颜色加深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O2+SO2NO+SO3

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该反应为NO2(g)+SO2(g)NO(g)+SO3(g),即D项正确,符合题意;

该反应的特点是气体分子数不变,又由于恒容时,温度升高,NO浓度减小,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A项不正确;

恒温下减小压强,即增大体积,平衡不移动,但各物质的浓度都降低,所以体系的颜色变浅,B项不正确;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加快,对该反应来讲,逆反应加快得更快,所以平衡逆向移动,C项不正确。

10.(双选)(2014·

江苏卷)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约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CH3OH(g)CH3OCH3(g)+H2O(g)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容器I中的CH3OH体积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小

C.容器I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长

D.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CH3OH0.15mol、CH3OCH30.15mol和H2O0.10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A.根据表格中数据,容器Ⅰ和容器Ⅲ中起始物质的量都是0.20mol,温度在387℃时,达到平衡时CH3OCH3的物质的量为0.080mol,而温度在207℃时,达到平衡时CH3OCH3的物质的量为0.090mol,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选项正确。

B.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因此容器Ⅰ和容器Ⅱ的平衡为等效平衡,故CH3OCH3的体积分数一样大,B选项错误。

C.容器Ⅰ的温度高,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短,C选项错误。

D.容器Ⅰ中的K=0.0802/0.0402=4,而此时的Qc=(0.15×

0.10)/0.152≈0.67,因此Qc<

K,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D选项正确。

A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1.(14分)Ⅰ.(2015·

黄石调考)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Na2SO3)可发生如下反应:

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表所示:

该实验的目的是;

表中V2=mL。

Ⅱ.(2015·

安阳联考)利用催化剂可使NO和CO发生反应:

2NO(g)+2CO(g)2CO2(g)+N2(g)ΔH<

0。

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实验设计表中。

(1)请填全表中的各空格。

(2)实验Ⅰ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实验Ⅱ、Ⅲ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并标明各曲线的实验编号。

Ⅰ.由实验中改变的反应条件有温度、水的体积(引起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知,本实验探究的是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之间的关系,由实验2、实验3中反应条件知,二者温度不同,故其他条件应该相同,V2应该是40mL。

Ⅱ.

(1)在其他量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判断变量对速率的影响,要验证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等要相同;

同理,验证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温度、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要相同。

(2)Ⅰ、Ⅱ的区别是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因此Ⅱ的反应速率较快,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Ⅰ、Ⅲ的区别是温度变化,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NO转化率降低,故最终Ⅲ中c(NO)较Ⅰ、Ⅱ中c(NO)大。

Ⅰ.探究该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亚硫酸钠浓度的关系(或其他合理答案)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