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睦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785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睦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永睦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永睦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永睦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永睦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睦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永睦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睦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睦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1总体原则

在施工时,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总体指导原则下,做到“五先五后”,分别为:

先分类,后治理;

先探测,后封堵;

先引排,后注浆;

先加固,后减(止)水;

先试验,后施工。

为防止突泥涌水对人员及设备造成危害,隧道施工时,通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避免施工突发灾害的发生。

遇溶隙、裂隙水可以以堵为主;

遇到暗河或管道流,必须以疏、排为主。

根据永睦隧道设计图中显示,隧址区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植被、降水量等多种因素控制和影响。

特别是在构造、断层作用下,断层碎裂带、岩性接触带、节理密集带等,为地下水贮存和运移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隧道施工至节理密集带及岩体破碎带地段时,突然涌水的可能性较大。

3.2隧道涌水处理原则 

1、地下水发育,施工时可能产生突泥涌水等危及施工安全的岩溶、破碎带发育地段,采取"

以堵为主,限量排放,防突防涌"

的治理原则,通过注浆堵水加固围岩,防止突泥突水,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中揭示的岩溶管道水、暗河时,在不影响地表环境的前提下,采取"

疏导引排水为主"

治水原则。

 

2、对隧道开挖导致地下水流失,有可能引起地表环境变化并影响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段落,采取"

以堵为主"

的防水措施。

3、积极发挥超前地质预报作用 

施工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把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采用先进可靠的预报方法(TSP203地震波法、红外线探水仪、水平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等),采取长短结合、相互验证的综合预报手段,根据预报成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制订施工方案。

3.3工艺流程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短开挖——强支护——仰拱砼——拱墙二衬

3.4施工方法

⑴隧道洞口成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小组,由组长陈波负责,专门负责该项工作。

每个开挖工班必须配一名领工员跟班。

随时掌握掌子面地质情况,并指导督促措施、技术标准、技术交底的落实,确保按操作规程标准化作业。

⑵施工到设计突泥涌水段前,开挖班打炮眼时,必须用风钻打一长炮眼,长度比一般炮眼长3米,目的用于探测前方是否有涌水流出。

若无涌水流出,则按正常施工方法进行。

⑶若探明前方有突泥涌水,则对掌子面进行帷幕注浆。

⑷帷幕注浆结束后,进行弱爆破短开挖,开挖一榀钢架距离及时立钢架锚喷支护。

⑸开挖支护够12延米后,及时施作仰拱砼。

⑹开挖支护够24延米后,仰拱砼施作12延米后,及时施作拱墙二衬。

⑺按此方法反复循环施工,直至渡过突泥涌水段。

4、涌突水实时监测

㈠洞内涌突水实时监测

(1)⑴正洞、平导与横洞各涌突水点(掌子面炮眼涌突水)的实时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

各涌水点的水温、水量、水压、水质(有无侵蚀性,是否还有有害气体)与同位素化学,各涌突水点位置、地层岩性、裂隙与岩溶发育特征等。

⑵正洞与平导洞身涌突水的动态监测。

包括:

涌突水点地质档案、涌突水点

空间分布、单点涌突水量及其动态、涌突水机制、涌突水的化学与同位素动态特征等。

⑶正洞与平导洞内气温与湿度的实时监测。

㈡洞外实时监测

岩溶水地表排泄点监测包括:

天窗、泉点和暗河的水量及动态、水化学与同位素化学变化特征等。

地表河流监测包括:

隧道通过地带上下河水流量及动态、水化学与同位素化学变化特征等。

拟选3-5个控制断面,要求每5-10天监测一次。

大气降水与气温监测:

隧道所处地段设3~5个监测控制点,要求每天监测。

5、涌突水、突泥作业流程

涌突水、突泥作业流程见图5.1。

图5.1涌突水、突泥作业流程图

6、涌突水、突泥探测

(1)TSP203

全程施作TSP203,软弱、破碎低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采用120m,搭接20m;

岩层较好的硬质岩每次预报距离采用150m,搭接20m。

(2)超前地质水平钻

在可能发生涌水段落采用超前地质水平钻施作3个探孔,钻孔直径采用Φ76,活动断裂带超前探测长度80~100m,搭接长度不小于10m,其余地段超前探测长度不小于30m,搭接长度不小于5m。

根据超前地质水平钻情况,若揭示出地下水,在拱顶施作3个φ108泄水孔,提前将水引排出来。

若通过超前钻孔还不能进行释能降压,采用设置迂回导坑引排水,确保掌子面的正常施工。

(3)加深炮孔

在每个掌子面采用风钻在拱顶、拱腰两侧、中部处施作加深炮孔,炮孔深度为5~7米,根据钻孔的速度和出水情况,判定前方围岩情况。

(4)掌子面素描

在开挖过程中,对每个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根据掌子面围岩的节理、产状、出水点位置和围岩走向,判定前方围岩情况。

综合对比分析各种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以确定前方隧道是否存在涌水突泥的段落并制定相应的施工预案。

(5)施工措施

隧道在可能发生突水突泥地段施工时,应根据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及现场实际情况,判识前方围岩软塑状断层破碎带及溶洞的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大小、有无水、溶洞是否发育中、以及充填物大小)、岩层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情况(有无长期补给来源、雨季水量有无增减),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7、突泥治理方案

岩溶洞穴有填充物,其一般下沉量大、强度低、稳定性差,大多由泥砂及其混合物组成。

当隧道必须穿越时,隧道基底可采取换填、注浆加固、钢管桩、旋喷桩等方法来处理。

对于充填淤泥的溶洞:

在隧道施工中,采取综合超前地质超前预报判明前方存在充填淤泥质溶洞时,应停止施工。

然后采用超前预注浆加固淤泥质地层,并采取超前大管棚支护,台阶法开挖。

开挖后及时进行径向补充注浆,及时施作加强型二次衬砌结构。

对于充填粉质粘性土型的:

在隧道施工中,采取综合超前地质超前预报表明前方存在充填粉质粘土层时,鉴于粉质粘性土层有一定的自稳能力,对于拱部及边墙的溶洞可采用超前小导管支护,必要时在隧道拱部设大管棚超前支护,分部开挖,钢架支撑的处治方案,开挖后及时进行径向加固注浆。

基底的溶洞可采取钢管群桩或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治。

加固后及时施作二次衬砌结构,根据水压力测试结果确定是否采取抗水压二次衬砌结构形式。

当溶洞较大较深,填充物较多时,可采用梁、拱跨越。

但梁端或拱座应置于稳固可靠的基岩上,必要时用圬工加固。

当遇到一时难以处理全填充型溶洞时,可采用迂回导坑绕过溶洞区,继续进行隧道施工,再行处理溶洞。

8、涌水治理方案

隧道在施工时,应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现场实际,探明前方围岩软塑状断层破碎带及溶洞的分布范围、类型情况(涌水大小、溶洞是否发育中)、岩层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情况(有无长期补给来源、雨季水量有无增减),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1)当涌水量不大,涌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时,在长段落范围内进行注浆是不经济的,也会对隧道的建设工期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这种条件下按照“适量排放”的原则,做好隧道施工排水和运营排水。

(2)当涌水量较大、涌水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严重影响隧道掘进进度时,采用超前注浆和帷幕注浆技术、径向注浆的方式进行堵水,来加快隧道施工进度。

(3)施工中出现大集中涌水时,采取局部注浆的方式进行封堵,对剩余的小股涌水进行集中引排。

同时加大施工中抽水泵站抽水能力的配备和储备,按设计中预测的最大涌水量配备各级泵站。

为了防止突然涌水,发生涌水风险事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台阶长度,并随时进行补注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4)当有暗河和大量涌水时,宜排不宜堵。

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采取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以渲泄水流,最后利用隧道内排水系统将水排出洞外。

(5)局部注浆技术措施

如岩层的溶隙、软弱夹层的局部有股状涌水现象,出水比较清澈,受大气降雨影响不大,其处理方法有直接封堵法和间接封堵法。

①直接封堵法:

对于涌水压力P≤0.5MPa的股状出水点,如来水方向可以确定,可采用直接封堵法进行处理。

沿着出水部位和出水方向直接钻孔,孔间距应控制在0.5~1.0m,钻孔深度应为开挖轮廓线外(0.5~1.0)D,如孔内的出水部位距离孔口较远,可安设和钻孔长度一样的注浆花管;

如孔内的出水部位距离孔口较近,可安设2.0m左右的孔口管,每根注浆管前端应开花孔,保证水从管中排出。

管口均应安装球阀,管外壁和孔壁之间的空隙用锚固剂填充,注浆管安设完毕后,应进行挂网,网格外侧应用φ

20的钢筋将注浆管焊成整体,然后喷混凝土20cm作为止浆墙。

注浆材料应选用普通水泥浆、TGRM浆,如局部出现漏浆可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进行封堵。

注浆前应作压水试验,以确定注浆压力,注浆压力应大于2倍~3倍涌水压力。

由于注浆压力较高,注浆管和注浆泵之间应采用丝扣连接。

注浆泵应选用中、低压力的注浆泵(压力大于2.0MPa)。

注浆顺序应从上到下,当发生未注浆的管子串浆时,应及时关闭球阀,直到将最后一根流水的注浆管堵住为止。

②间接封堵法:

对于涌水压力0.5MPa<

P≤1.0MPa的股状出水点,或来水方向不能明确判断的出水部位,可采用间接封堵法进行处理。

在围岩表面距离出水部位0.5~1.0m处,向出水方向钻斜孔,孔间距控制在0.5~1.0m,钻孔深度与直接注浆法类似,大部分孔应穿过出水岩层,将水引出。

其注浆材料、注浆工艺、注浆结束标准和间接注浆法类似。

该方法的特点是,钻孔受水的影响较小,且钻孔容易探到出水部位,同时对围岩加固效果好。

注浆机械应选用中等压力的注浆泵,其泵压应大于5.0MPa。

注浆的顺序为:

先堵出水最小的孔,再依次封堵出水较大的孔,如哪根管子串浆,可将孔口阀门暂时关闭,待其他孔注浆完成后,再打开串浆管的阀门,如流水或流浆,应继续进行注浆。

当涌水压力大于1.0MPa时,且出水点和与该出水点连通的管道距离孔口较远(一般情况下应>

3.0m),可选用高压泵(压力>

10.0MPa),利用水压或气囊式止浆塞深入孔内进行注浆。

但注浆过程中一定应加强对围岩和支护结构变形的监测,防止局部突然破坏,影响施工安全。

上述情况也可采用以下2种方法进行处理:

第一种方法是采用C20混凝土将出水部位及附近的隧道空间完全填充,进行超前注浆处理;

第二种方法是预留排水管,待抗水压衬砌完成后进行处理。

后一种处理方法带有相当大的风险,一旦封堵后,水压过高,可能导致二次衬砌破坏。

(6)当隧道已发生涌水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电工和抽水工24小时不间断抽水,防止浸泡发生其他事故,同时安排挖掘机挖集水井并安排装载机配合运送抽水泵及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