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857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2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docx

《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docx

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可研报告

 

前言

黄石市位于鄂东地区,长江中游南岸,已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电力、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全国山水园林城市。

近年来黄石市市域面积不断扩大,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持续发展,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市区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磁湖是黄石市城区主要水体,多年来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而呈富营养化趋势,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景观和居民的生活。

为改善磁湖水体水质,政府先后于2002年和2006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磁湖沿岸进行了截流。

一期工程为磁湖南线污水干管(包括有关南线污水收集支管、苗圃和冶钢泵站)和磁湖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工程,并于2002年7月完工;二期工程为磁湖北线和中线截流工程、团城山污水提升泵站、牛尾巴提升泵站、磁湖污水处理厂强化二级处理部分,目前磁湖北线和中线截流管以及两个提升泵站已经建成,磁湖污水处理厂强化二级处理厂施工接近尾声。

由于磁湖污水截流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实施前后持续近10年之久,方案也几经变化,起始方案是团城山片和老下陆片污水经团城山污水提升泵站加压后与环磁湖区域污水在磁湖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磁湖污水处理厂规划总规模25万m3/d。

后来由于磁湖污水处理厂周边已建有密集的居民住宅楼和儿童公园,黄石市有关部门要求压缩磁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在团城山片区重新规划建设团城山污水处理厂,且在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前,由团城山泵站将污水提升后送至磁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待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团城山污水提升泵站作为进厂泵站使用。

磁湖一期和二期截流工程实施后,尽管对黄石磁湖生态及水环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作用,但磁湖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的现状还不能满足国家对污水排入长江水体的要求。

尤其是近两年来磁湖南线和中北线截流管道收集的污水已经快达到磁湖污水处理厂12.5万m3/d的规模,而且胜阳港中心城区约3万m3/d、沈家营地区约2.0万m3/d污水即将截流进入磁湖污水处理厂,如再将团城山和老下陆片污水送至磁湖污水处理厂处理,将使磁湖污水厂长期超负荷运转,给污水厂运行带来隐患。

为此市政府决定兴建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并完善团城山和老下陆污水二级干管,以进一步改善磁湖的水体环境。

2008年11月,受黄石市市政公用局的委托,我院承担了《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派员到现场进行了踏勘、调查,并就工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同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了反复磋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年1月9日黄石市工程咨询公司在市发改委主持召开了本可行性研报告专家评审会,与会的有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武汉市排水集团有限公司、黄石市市政公用局、黄石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黄石市规划局、黄石市污水处理公司及市有关职能部门。

与会专家在对本可研报告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专家(见附件),我院对本可研报告进行了充实和修改。

在文件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黄石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1.总论

1.1工程总论

工程名称:

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工程

项目地点:

黄石市主城区桂林南路以西、广州路以南、下陆排洪港以北。

工程服务范围:

黄石市主城区团城山组团和老下陆组团,东至磁湖西岸、南至沿湖路、西至省拖、北至大泉路。

规划2020年服务人口13万人,服务面积24km2。

工程内容:

新建黄石市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并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编制年限:

由于目前已接近总规中期年限,考虑到工程建设还需要一定时间,本报告近期按照2013年进行编制,远期2020年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

1.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1.2.1编制依据

⑴设计委托黄石市市政公用局

⑵《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石市城市污水专项规划(2008~2020年)》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开规土〔2002〕12号“关于黄石市城市排水公司团城山污水处理厂项目用地选址意见书”

1.2.2基础资料

《黄石市磁湖污水截流工程》施工图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黄石市磁湖污水处理厂》施工图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黄石市磁湖周边排水管网现状图黄石市排水公司

⑶团城山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及进水泵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⑷黄石市区团城山片区地形图(1/2000)黄石市市政公用局

⑸拟建厂址地形图(1/1000)黄石市市政公用局

⑹《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部2000年

⑺《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国家环保总局2000年

⑻《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2005.7

⑼其它相关资料

1.3设计原则及目的

1.3.1设计原则

⑴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及规范。

⑵从黄石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污水专项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全面规划、重点突出、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⑶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和出厂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

⑷应加强工业企业等行业污废水处理排放的管理,辖区内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任何工业企业污废水和医院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相关行业的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的相应规定限值及地方总量控制的要求。

⑸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砂和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⑹为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劳动生产条件,本工程中某些关键设备拟采用国外优质产品。

⑺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1.3.2编制目的

本报告编制的目的是对工程规模、污水厂厂址、污水水质、污水污泥处理工艺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能性的多方案比较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使所选方案技术先进成熟、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运行安全可靠、占地及工程投资经济合理、运行成本低。

最终使得该项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和谐统一。

1.4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7)《城市排水泵站设计规程》DGJ08-22-2003

(8)《合流制系统污水截流井设计规程》CECS91:

1997

(9)《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10)《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13)《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14)《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

97

(15)《压缩空气站设计规程》GB50029-2003

(1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

(17)《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CECS149:

2003

(18)《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修订版)

(19)《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20)《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94

(2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2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2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2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30)《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1.5城市概况

黄石市位于鄂东中心,长江中游南岸,南临江西省瑞昌市,西连武汉市江夏区、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北接鄂州市,隔江与黄冈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相望。

现辖黄石港、西塞山、下陆、铁山、开发区五区和大冶市及阳新县,含1个市区、27个建制镇、16个乡集镇。

市域国土面积4582.9km2,市区面积233.8km2,其中建成区面积57km2。

2006年底市域总人口254.36万人,城镇实际居住人口126.54万人,其中市区户籍总人口63.31万人,常住人口72.05万人。

黄石市地处铜铁等多金属成矿区,矿藏丰富,分布集中,是一个以采矿、冶炼、建材为主的工业城市,也是湖北省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其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扎实,门类齐全,实力雄厚。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电力、服装及化工、饮料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2006年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06.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5.3亿元。

黄石市交通便捷,其东北临长江,北接沪蓉高速公路,西接106国道、318国道以及武九铁路,另有多条省道在此交汇,是鄂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根据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010年黄石市人口规模为7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20亿元,并将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为目标,在未来30~50年内形成特大城市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的同时,将黄石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越,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高度融合,滨江环山抱湖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

1.6自然条件

1.6.1地形、地貌

黄石市地处幕阜山北麓与长江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市区南倚黄荆山脉、北抵长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湖泊位于其间。

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间多为平畈低地间杂龙岗小丘。

其中老城区(黄石港、石灰窑)背山环湖面江,地形破碎低洼,地面标高一般为20m左右(黄海高程,下同),绝大部分地区在长江洪水位以下,沿江筑有堤防,堤顶标高26.73m;下陆区为缓坡丘陵地带,标高在24~51m之间;铁山区四面环山,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35~60m;大冶地形为南山北丘,平均海拔高度23m。

市区位于淮阳山字型与华夏系联合作用的折皱构造区内。

沿长江一线以冲积相、湖相沉积软土为主,为高压缩性、高隙比土层,富含有机物;下陆~铁山线以石灰岩、岩浆岩为主,埋藏不深,上覆第四系土层为似网纹状粘土,具有较高的强度;沈~下线为考岩及残坡积地层分布区,基岩以碎屑岩类为主,为软质岩土,强度中等;罗桥~汪仁线以白垩-第三纪红土层为主,上部普遍覆盖着中上更新纪粘土层,有极高的强度;大冶低山丘陵区广泛覆盖着第四系更新世粘土,中部平畈冲沟内分布有机质软土。

1.6.2水文

黄石水资源丰富,除长江外,境内有大冶湖、粱子湖、富水三个水系与五条干流,33条支流及众多小型湖泊。

河流总长度(不含长江干流)425.4km;主要湖泊有大冶湖、保安湖、磁湖、青山湖、花马湖和策湖等。

⑴长江

长江黄石段上起回风矶,与鄂州市交界,下迄风波港与阳新县相邻;全年过境水量7460亿m3;过境长度18.04km;江面宽850~1600m,江段水面比降0.43‰。

该段河道基本走向由北向东,西塞山河道较顺直,西塞山以下河道呈喇叭形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