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课题申请书(上报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850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课题申请书(上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十二五课题申请书(上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十二五课题申请书(上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十二五课题申请书(上报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十二五课题申请书(上报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课题申请书(上报版).doc

《十二五课题申请书(上报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课题申请书(上报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五课题申请书(上报版).doc

附件4: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行政负责人

马安锦

学术负责人

张君芳

负责人所在单位

榆林市神木县矿区第一小学

填表日期

2011年8月20日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本人认可所填写的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同意陕西省电化教育馆有权使用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遵守《陕西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2011修订)》的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

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

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

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

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

5.维护学术尊严。

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维护陕西省基础教育教育技术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循科研规范。

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

若有重要变更,向陕西省电化教育馆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明确课题研究的性质。

遵守研究成果先鉴定后发表的要求。

发表时在成果文本封面显著位置标明“陕西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层级应与课题通知书相一致。

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经陕西省电化教育馆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

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

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陕西省电化教育馆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特授权陕西省电化教育馆,有权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人(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请按《陕西省基础教育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2011修订)》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三份(纸质二份,电子版一份)。

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五、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政编码:

710003

联系人:

张晓瑾王明学

联系电话:

029—87340173

传真电话:

029—87323812

网址:

http:

//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关键词

课题负责人姓名

马安锦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61年8月

工作单位

榆林市神木县矿区第一小学

行政职务

校长

通讯地址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大柳塔镇矿区一小

电子信箱

461719488@

联系电话

13609229758/09128220431

邮政编码

719315

学术负责人姓名

张君芳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80年4月

工作单位

榆林市神木县矿区第一小学

行政职务

年级主任

最后学历

本科

专业职称

小教一级

研究专长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通讯地址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大柳塔镇矿区一小

电子信箱

8225575@

联系电话

13891289090

邮政编码

719315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作单位

张君芳

198004

小教一级

语文

本科

神木县矿区一小

王雪梅

197112

小教高级

语文

本科

神木县矿区一小

白雪娥

197312

小教一级

数学

本科

神木县矿区一小

魏洁

197612

小教一级

语文

本科

神木县矿区一小

折彩霞

197605

小教一级

语文

本科

神木县矿区一小

李妮

198001

小教一级

语文

本科

神木县矿区一小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重构课堂生活,飞扬学生个性》

张君芳

教学设计

省电教馆课题成果评选

2008年3月

《精彩课堂、感悟魅力》

张君芳

论文

《神木教育》

2009年第一期

《认识角教学设计》

白雪娥

教学设计

省电教馆课题成果评选

2008年3月

《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整合,让数学更精彩》

马安锦

论文

榆林市教研室

2010年10月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白雪娥

论文

省电教馆课题成果评选

2010年3月

《良好习惯伴我健康成长》

魏洁

校本教材

榆林市基础教育成果评选

2010年9月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十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重点课题

2006年11月

陕西省电教馆

已结题(良好等级)

《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研究》

一般课题

2006年11月

陕西省教科所

已结题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可加页)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研究现状述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畅通开放的环境。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整合,及时地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客观科学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就显得尤为必要。

2004年公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选题意义

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的意义,是将校园的网络建设与教师的校本培训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将校园网高效使用与教师的普遍行为结合起来;是将校园网的专题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而一举两得,既促进校园网的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又加快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在“人”与“物”之间真正取得绩效,获得双赢局面。

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有效的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

既促进校园网站的建设,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对增强教师间的团结互助合作,资源共享,节约教育成本,做到人机和谐,人网合一,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合谐发展。

研究的价值还在于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进而加强远离城市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达成教育均衡发展的真正目的。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1、使教师掌握在网络环境下获取、整理、综合利用教育信息的方法。

2、探寻网络环境下教师开展教学的途径。

3、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

研究内容

1、着手研究以下几点,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空间

(1)网络给教育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这些条件为改善教育教学创造了哪些可能性。

(2)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甄别,确定一批主流网站,方便教师访问。

(3)结合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指导教师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

2、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获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1)研究网络能为教育教学提供哪些支持。

(2)对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网络服务教学是如何实现的。

(3)网络环境下备课、上课、评课怎样开展,收效如何。

(4)教师在借助网络和不借助网络进行教学时感受、效果比较。

(5)学生在借助网络学习和不借助网络学习兴趣、效果比较。

3、调查网络环境下教师的需求所在,寻求工作和培训的最佳结合点,解决工作和培训时间相冲突的矛盾。

4、进一步完善矿区一小教学资源库和建立矿区一小“教学反思论坛”

主要观点

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是校本培训的方式之一。

是指以学校自身为主体,利用校园网及因特网的继续教育资源,对本校教师实施全面培训的一种校本培训。

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而网络则是校本培训的载体。

本课题首先要建构并完善自己的校园网;其次是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学习高效、快捷的使用互联网资源获取教育资源;最后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校园网进一步开展校本培训和在网上开展教研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活动。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的提高。

创新之处

对本课题的研究,从创新之处来看,主要是探寻教师工作和校本培训的最佳结合点,并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通过课题培养一批教师、提高教科研成绩。

以此促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诸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师成长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充分利用校园网环境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出新的教研模式。

研究基本思路如下:

1、进一步完善神木县矿区一小校园网站,加强网络环境下对教师群体进行校本培训。

2、通过校园网络培训,使教师能够自主获得网上信息,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校园网络培训,建设校园教学反思论坛、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