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1Word格式.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1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创设情境。
提示:
你喜欢这些画面吗?
它给你内心一种怎样的感受?
俗语说: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及它所渲泄的生命力量。
2.品味文章优美的、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语言。
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亢kà
ng奋
晦huì
暗
羁jī绊
烧灼zhuó
辐fú
射
蓦mò
然
冗rǒng杂
恬tiá
n静
恢弘hó
ng
戛jiá
然而止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体会语速、语调的变化及文章意境,将自己的感受借助下面词组表达出来。
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
引导学生表达对安塞腰鼓的初步感悟,(可运用文中词语或短句)如:
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
②学生自由朗读,
文章带我们身临其境领略了这激昂、热烈的安塞腰鼓表演,按照表演的前前后后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朗读时怎样更好地读出它们的特点?
明确文章结构:
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教师指导朗读: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蓄势待发用中速,也不乏力量。
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
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③指名朗读,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作者从哪些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现了腰鼓表演中的场面?
b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c划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找学生对朗读进行评价,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确以上问题
a宏伟的场面
雄壮的响声
击鼓的后生
奇丽的舞姿
b应肯定学生对主题的多种理解,如,
赞美黄土高原上热情奔放的腰鼓,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歌颂阳刚之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表现。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安塞腰鼓》中黄土高原上激昂、奔放的腰鼓、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我们再次品味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
二、研读赏析
(一)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反复品读,说说为什么,或找出你不理解的,共同研讨:
如
1.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句写鼓声给人的启迪,表现人们由不明白、不理解到真正明白、理解了鼓声的内涵,鼓声所宣泄的情感与力量。
明白了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这是挣脱束缚、羁绊、摆脱贫困、落后、打破闭塞、冲破一切困难的顽强生命力,它是真正原始的、健康的、自然的生命力的流露。
生命的热情一旦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能阻挡它。
此刻,生命显得那么伟大、雄浑、激昂、粗犷。
)
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它们有原始的、健康的、自然的生命,未经雕饰,未经污染,是力量的源泉)
4.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厚重的黄土高原保存着最原始的生命力,只有他们才能发出如此激荡人心的搏击。
而江南的流水多表现柔媚的风格)
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鼓声突然停止,人们仍然沉浸在激情之中,远处的“鸡啼”以声音写寂静,是一种反衬。
通过探讨文中语句,进一步理解主旨。
(二)这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借助作于内容与的形式和谐统一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文章是怎样表达这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的呢?
请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加以品味。
(提示:
可以结合体会多种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
例:
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排比的作用。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使文章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交流。
教师引导、点拨,如,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气势恢弘。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这些短句排比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的气势。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
写出了鼓声的力度。
“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
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
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4.短句的运用: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
“隆隆,隆隆,隆隆”(运用反复,短句,铿锵激昂的节奏)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
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反复,一直保持这快速的节奏,使文章内容表达的更热烈、更激昂,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三、拓展延伸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而今,西北好像成为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深情的歌颂这安塞腰鼓?
小结:
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表现出的磅礴气势,一泻千里的声威及强健勃发的生命力量,这既是对西北这块土地的赞美,也是对这块土地上的生命的赞美——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有活力的。
六、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为我们鼓荡起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上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
通过播放安塞腰鼓的场面,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视觉的冲击,调动情绪。
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文章的内涵与形式的统一中去感受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深入领会文章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