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5445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Word格式.docx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Word格式.docx

  相:

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于:

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

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

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

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通假字

  1.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

如:

①春华秋实:

“华”通“花”,开花;

②夫唱妇随:

“唱”通“倡”,倡导;

③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上。

  2。

同(近)音形异字通假。

①矢口否认:

“矢”通“誓”,发誓;

②流言蜚语:

“蜚”通“飞”,无根据;

③秀外惠中:

“惠”通“慧”,聪明。

  3.形声字与它的声旁字通假。

①拨乱反正:

“反”通“返”,返回;

②励精图治:

“励”通“厉”,振作;

③一暴十寒:

“暴”通“曝”,晒。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

①不经之谈:

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

  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意思);

②不期而遇:

期,“约定”;

③密云不雨:

雨,“下雨”。

以上都是加了副词“不”而使原来的名词用作动词。

  又如:

①如覆薄冰:

覆,“踩”;

②衣锦还乡:

衣,穿;

③经天纬地:

经、纬,规划。

  以上都是带有宾语,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使动(意动)的.用作使动的如:

①汗马功劳:

汗,“使……出汗”;

②损人利己:

利,“使……得利”。

用作意动的如:

①自相鱼肉:

鱼肉,“以……当鱼肉”;

②幕天度地:

幕,“以……为幕”,席,“以……为席”;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①见贤思齐:

齐,与……相等;

②不远千里:

远,

  “远离”;

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赤、黑,变赤、变黑。

  

(2)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披坚执锐:

坚、锐,坚甲、利兵(即锐利的武器);

②假公济私:

公,公家的名义,私,私人的利益。

  (3)形容词用作使动(意动)。

用作使动的如:

①光宗耀祖:

耀,“使……荣耀”;

②自圆其说:

圆,“使……圆满”;

③怡情悦性:

怡、悦,“使……怡”、“使……悦”。

①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

②人贵有恒:

贵,“以……为贵”。

  3.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推陈出新:

出,“使……出”;

②降龙伏虎:

降、伏,“使……降”、“使……伏”;

③破斧沉舟:

破、沉,“使……打破、使……沉没”。

  

(2)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患得患失:

得、失,得到的或失去的利益。

  4.数词活用作动词。

①一身二任:

二,“担任两个”;

②二三其德:

二三,“改变”;

③人一己百:

一、百,“做一次”、“做一百次”。

  5.名词作状语

  

(1)表示行为动作状态的。

①狼吞虎咽:

“狼”“虎”作“吞”“咽”的状语,“像狼一样的吞”、“像虎一样地咽”;

②犬牙交错:

“犬牙”作“交错”的状语,“像犬牙一样”。

  

(2)表示行为动作处所的。

①道听途说:

“道”、“途”作“听”、“说”的状语,“在道上”、“在途中”;

②风餐露宿:

“风”、“露”作“餐”、“宿”的状语,“在风里”、“在露天下”。

  (3)表示行为动作趋向的。

①上窜下跳:

“上”、“下”作“窜”、“跳”的状语,“向上”、“向下”;

②南征北战:

“南”、“北”作“征”、“战”的状语,“向南方”、“向北方”。

  (4)表示行为动作方式的。

①条分缕析:

“条”、“缕”作“分”、“析”的状语,“一条条地”、“一缕缕地”;

②字斟句酌:

“字”、“句”作“斟”、“酌”的状语,“一字字地”、“一句句地”。

  (5)表示行为动作用具的。

①车载斗量:

“车”、“斗”作“载”、“量”的状语,“用车”、“用斗”;

②刀耕火种:

“刀”、“火”作“耕”、“种”的状语,“用刀”、“用火”。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有三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

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即“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代词宾语“焉”提到“附”前;

②何去何从:

即“去何从何”,代词宾语“何”提到动词“去”、“从”前。

  

(2)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时不我待:

即“时不待我”,宾语“我”提在动词“待”前;

②人莫予毒:

即“人莫毒予”,宾语“予”提在动词“毒”前。

  (3)通过“是”、“之”强调宾语前置。

①何罪之有:

即“有何罪”,宾语“何罪”提到动词“有”前面;

②唯利是图:

即“唯图利”,宾语“利”提到动词“图”前。

  2.介宾短语后置.如:

绳之以法:

即“以法绳之”,介宾短语“以法”置动词“绳”后。

业精于勤:

即“业于勤精”,介宾短语“于勤”置谓词“精”后。

  成分省略

  1.省略代词。

①习以为常:

介词“以”后面连着动词“为”,中间省略了代词“之”,完整的结构应是“习以(之)为常”;

②“羞与为伍”应是“羞与(之)为伍。

  2.省略介词。

①自投罗网:

“投”后省略“于”,应为“自投(于)罗网;

②投桃报李:

省略了“于”,应为“投(以)桃报(以)李”。

  3.省略连词。

①行尸走肉:

中间省略了“与”,即“行尸(与)走肉”;

②志大才疏:

中间省略了“而”,即“志大(而)才疏”;

③见异思迁:

中间省略了“则”,即“见异(则)思迁”。

  4.省略谓词。

①一发千钧:

它的完整结构是“一发系千钧”,省略谓词“系”;

②一日三秋:

省略谓词“如”,它的完整结构是“一日(如)三秋”。

1

巧用成语学古文

成语是历代所习用、定型的固定词组,它脱胎于古代汉语。

从成语的内容看,它或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

或来源于佛教经典和历代文学作品的名言警句。

从成语的形式看、它受中国语言传统的影响,特别是《诗经》四字句的影响,选择了四音节为基本形式。

成语被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保留了古代语的许多特点,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若能适当联系成语,从学生从小就熟悉的成语入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挖掘学生现有知识潜力,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中联系成语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联系成语释义

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

所以联系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记忆。

例阅读《庄暴见孟子》文中“举疾首蹙而相告曰”一句时,可请学生想一想,此句中“举”字的用法与哪个成语中“举”字的用法相同,学生常会提到“举世闻名”“举国同庆”等成语

同理,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句中“假”字与“狐假虎威”、“不假思索”中的“假”同义,都是“借助”的意思。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成语有“欲盖弥彰”、“天理昭彰”,“彰”字都是“清楚、明白”的意思。

李清照《声声慢》:

“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

”“堪”与成语“不堪设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是“能够”的意思。

《游褒禅山记》:

“何可胜道也哉”“胜”与成语“不胜枚举”中的“胜”同义,有“尽、完”的意思。

二、联系成语学习文言语法

1、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古汉语的这种独特现象也反映在成语中,表现如下:

  

(1)名词作状语

  这是古汉语的特有现象,现代汉语中是没有的,而在成语中却俯拾即是。

“狼奔豕突”“狼”意为“象狼一样”,“豕”意为“象猪一样”用来修饰“奔”和“突”作状语。

其他如“星罗棋布”的“星”和“棋”,“川流不息”的“川”,“瓦解冰销”的“瓦”和“冰”,“玉洁冰清”的“玉”和“冰”等等也是如此。

  

(2)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常有使动用法,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意为“使——活”,

成语中也有这种现象,教学时可用来互相印证,例:

“劳民伤财”“劳”即“使——劳”的意思,

“完璧归赵”的“完”是“使——完整”,

“生死肉骨”的意思是“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灾梨祸枣”的意思是“使梨木和枣木遭受灾祸”。

  (3)意动用法

  这也是成语中常见的,

例:

“不耻下问”就是“不以向学问比自已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

“厚今薄古”就是“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妻梅子鹤”就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等。

  2、通假字

  成语中也有通假字,如:

水清石见(同现),虚与委蛇(同逶迤)等等。

  3、语助词

  与古汉语相同,成语中也常用语助词,如:

“我武惟扬”,“惟妙惟肖”中的“惟”字;

“下车伊始”中的“伊”字等等。

  4、互文

  古汉语有互文的修辞方法。

这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炼方法。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指主人和客均下马上船;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

成语中也有这种修辞格,“舜日尧年”指“舜、尧时的年日”比喻太平盛世;

“口诛笔伐”是口和笔一起责罚、声讨。

  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

  1、文言文中有宾语前置句,成语中亦有。

  “岁不我与”、“时不我待”与《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相同,都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何患无辞”、“何罪之有”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等等词中的“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2、表判断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民为邦本”是肯定判断;

“人非草木”是否定判断。

  3、表被动

  文言文的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一种是有被动词的,但标志不同,如:

“见”、“为”等等。

成语有“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等,另一种是没有被动词的,例“蔓草难除”等。

  4、省略

  古汉语省略成分很多,成语也如此,例:

“付之一笑”应为“付之于一笑”。

  其它还有一些,在此不一一例举。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文

成语(熟语)和文言文均为全国卷普通高考的必考考点,分值为25分,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

但是,文言文阅读的区分作用要强于现代文,考生与考生之间的得分容易在这部分拉开差距。

而在现实的备考中,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