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5358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文档格式.docx

因素

影响

举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灾害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西非的环境难民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乡村人口进城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和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迁移困难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因素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军人家属的从军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

“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地区

(3)政治因素

国家政策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

“上山下乡”、三峡移民

战争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

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南移

政治变化

政治独立;

国家解体

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2.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工潮与民工荒

民工潮

民工荒

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

2004年初开始

迁移方向

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沿海地区

“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

原因

经济发展速度快,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收入低,农村劳动力过剩

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

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

缓解劳动力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

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

犯罪率增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就业压力,环境质量下降

留守儿童教育难,老人负担过重

劳动力不足,影响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使农民的非农化受阻、推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题组一 人口迁移的特点

(2015·

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1题。

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

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

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

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

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比例低,D项错误。

题组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读“美国与中国东北部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2~3题。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

下列组合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③④

3.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

“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下列有关这种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②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③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2.B 3.C

解析 第2题,由图可知,②表示的是老年人口迁移路线,是因为南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质量较好。

③表示的是我国1980年以前的人口迁移路线,是由政策因素导致的。

第3题,人口迁移给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同时给迁入地的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④是对迁出地的影响。

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题组一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山东文综)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所以吸引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因此,城乡收入差距大是影响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2题,当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现象,导致当地耕地撂荒,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的进程。

题组二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

3.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迁移人口数量是该区人口总数和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的,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但由于总人口远低于四川,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

同理,迁入人口上海少于广东;

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

安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天津。

第4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津青壮年人口比重增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进程。

题后反思 在我国,人口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和城市人口总是增加的,而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却是相反的。

例如,美国东北部的一些城市,虽然国际人口迁入较多,本土人口却大量向其他城市迁移,导致人口总量减少。

练出高分

模拟题组

读“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1~2题。

1.三大城市群中(  )

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

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

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

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

2.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

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

解析 第1题,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第2题,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迁入率上,人口迁出率都较低;

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

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

而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

人口抚养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通常指15岁~64岁人口)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读“安徽常住人口变化表”,回答3~4题。

15岁~64岁(%)

65岁以上(%)

城市化水平(%)

净迁出人口(万人)

2010年

72

10.2

46.5

914

2013年

71.11

12.8

47.86

898.7

3.2010年~2013年期间,安徽省人口抚养系数变化特点是(  )

A.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上升,老年抚养系数上升

B.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上升,老年抚养系数下降

C.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下降,老年抚养系数下降

D.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下降,老年抚养系数上升

4.2010年~2013年期间,安徽省外出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东部沿海地区环境质量下降

B.城市化水平上升

C.承接了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D.户籍管理制度日趋宽松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从表中可看出,0岁~14岁人口比重2010年为17.8%,2013年为16.09%;

依据材料中人口抚养系数概念,计算可知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下降,老年抚养系数上升。

第4题,外出人口主要是为了就业而外出,出现回流,可能是当地有了就业机会。

人口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的分离,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

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

读图,回答5~6题。

5.武汉市终身人口迁移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B.华东地区C.北方地区D.周边省区

6.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D.与沿海发达地区远近差异

答案 5.D 6.D

解析 第5题,读图会发现迁往武汉市的人口较多的是河南、湖南、四川等湖北的周边地区。

第6题,安徽和河南均属于中部地带,经济发展程度、地域开放程度都属于同一水平,人口迁出数量也相差不大,但河南迁往武汉的人口多于安徽,主要是因为安徽离沿海发达地区更近一些,迁出到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更多一些。

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为9.75‰。

下图为“北京市2011年~2014年人口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7题。

7.2011年~2014年北京市(  )

①常住外来人口减缓了人口老龄化程度

②常住人口增加反映出环境承载力增大

③常住外来人口增速变化大于常住人口增速变化

④常住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