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3001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是肺泡气体和血液气体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其组成有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和连续毛细血管基膜及其内皮。

气血屏障很薄,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7滤过屏障:

是血浆从肾血管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原尿形成所经过三层结构,包括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能限制大分子物质滤过,防止蛋白质滤过,利于原尿的形成。

8窦周隙:

又称为Disse间隙,是指肝细胞与血窦内皮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此间隙宽约0.4um,光镜观察难以辨认。

窦周隙中充满了血浆,内有散在的贮脂细胞和网状纤维。

9肺小叶:

由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

肺小叶呈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面向着肺表面,直径约1cm左右,每叶肺大约有50-80个肺小叶。

10排卵:

在多种因素和黄体生成素的综合影响下,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排卵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从卵巢中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

11桑葚胚:

到第三天卵裂球的个数达到12~16个共同组成一个实心胚外观如桑葚为桑葚胚12受精:

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通过顶体反应使精子能特异性地与卵子外透明带结合,并通过精子头侧的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融合,随即精子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进入卵子内,精子与卵子的细胞膜融合为一体。

13植入:

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又称着床。

胚泡的植入部位通常在子宫体和底部的后壁。

植入约于受精后的第5~6天开始,第11~12天完成。

14基膜:

又称基底膜,是位于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15同源细胞群:

从软骨周边向软骨中央,软骨细胞逐渐成熟,体积逐渐增大,变成同源细胞群:

同源细胞群圆形或椭圆形,常成群分布,而且多以2~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称同源细胞群。

16骨单位:

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方式排列着10~20层骨板,是长骨干的主骨单位:

骨单位要结构单位。

17三联体:

主要见于骨骼肌纤维内,由一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相邻的肌浆网终池组三联体成,横小管膜与肌浆网膜紧密相贴形成三联体结构。

18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化结构。

突触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构成。

19副皮质区:

位于皮质深层和淋巴小结之间,是大片弥散淋巴组织,主要含T淋巴副皮质区:

副皮质区细胞。

此区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血管内皮细胞呈立方形,是血液中淋巴细胞进出淋巴组织的通道。

20肝小叶:

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有50万~100万个,呈多面棱柱体,中央有纵行的肝小叶:

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细胞排列为不规则、凹凸不平的肝板,并互相吻合成迷路状,肝板间为肝血窦,它们均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21球旁复合体:

又称肾小球旁器,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是大致呈三角形的功能相球旁复合体:

球旁复合体互关联的复合结构,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22肺泡隔:

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为肺泡隔,内含毛细血管网、弹性纤维、肺泡隔:

肺泡隔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23肾小管是单层上皮性小管,有重吸收原尿成分和排泄等作用。

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小管和远端小管。

24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脱膜共同构成的圆盘形结构。

胎盘内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胎儿和母体的血液在各自的封闭管道内循环,互不相通,但可经过胎盘屏障进行物质交换。

胎盘的主要功能是物质交换,胎儿通过胎盘屏障从母血中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此外,胎盘的合体滋养层可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催乳素、孕激素和雌激素,对妊娠起重要作用。

简答题25精子形成:

由圆形的精子细胞逐渐转变成蝌蚪形的精子的过程称为精子形成。

精子形成的主要变化有:

⑴核染色质高度浓缩形成精子头部;

⑵高尔基复合体逐渐变为顶体;

⑶中心粒移到细胞核的尾侧,发出轴丝形成尾部;

⑷线粒体逐渐汇聚于轴丝近段的周围,形成螺旋形排列的线粒体鞘⑸多余的胞质逐渐汇集于尾侧形成残余胞质并脱落。

26简述次级卵泡的光镜结构特点:

次级卵泡由卵泡腔、卵丘、卵泡壁和卵泡膜四个部分构成。

卵泡腔内充满了卵泡液。

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卵泡细胞居于卵泡腔的一侧,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突入卵泡腔,即卵丘。

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透明带,紧贴透明带的是一层高柱状的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的放射冠。

分布于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排列密集,构成了卵泡壁。

卵泡膜分化成内、外两层:

内膜层含有较多的血管和多边形的膜细胞,外膜层含有较多纤维及少量平滑肌27卵泡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

初级卵泡:

初级卵泡由原始卵泡发育而来。

卵母细胞增大,卵泡细胞增生,由扁平变为立方或柱状,由单层变为多层,最内层为柱状放射状排列的放射冠。

在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出现一层均质状﹑嗜酸性的透明带。

次级卵泡:

次级卵泡由初级卵泡继续增大发育形成。

其卵泡细胞增至6~12层,其中的小腔隙逐渐融合成卵泡腔,腔内充满卵泡液。

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内形成卵丘。

28毛细血管的结构以及分类:

结构

(1)直径一般为7~9微米

(2)管壁由一层内皮及其基膜构成。

基膜只有基板。

(3)在内皮与基板之间散在分布着扁而有突起的周细胞。

内含肌动蛋白丝、肌球蛋白等,有收缩功能。

(4)周细胞参与毛细血管直径的双向调控;

毛细血管受损时,周细胞还可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分类:

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29上皮组织一般结构特征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

3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

功能: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

①细胞间紧密结合,细胞外有一层细胞衣细胞衣就是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外露的糖链,具有较强的粘着作用,细胞间隙中的钙离子,和细胞间特殊的细胞间连接对细胞的粘合也有重要作用。

②明显的极性,细胞的两端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差别,一端表面朝向体表或体内管、腔、囊的腔面,叫游离面;

与游离而相对的另一端,叫基底面。

分布在不同部位的上皮组织的细胞游离面,常有不同的特化结构与其特定的功能相适应。

如肠上皮有密集的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

呼吸道上皮有能摆动的纤毛,可以排出侵入的灰尘等异物。

基底面一般借一层基膜与其深层的结缔组织相连。

有些上皮细胞的基底面,还具有扩大细胞基底表面积的胞膜内褶或加强与基膜连接的结构。

③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由深层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透过基膜供应。

基膜在血液与上皮组织的物质交换中起着有选择性的分子筛作用。

④上皮组织内神经末梢的分布较丰富,因此感觉较灵敏。

例如,皮肤的表皮和支气管上皮就如此30.胎膜的组成结构:

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31.结缔组织简答题: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构成,细胞外基质包括丝状的纤维,无定形的基质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

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内,无极性。

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血液、淋巴、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狭义的结缔组织,主要指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储存营养、物质运输等多种功能。

结缔组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而来。

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基质构成,不含纤维。

比较题32光镜结构骨骼肌骨骼肌纤维呈细长的圆柱形,为多核细胞,一条肌纤维内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细胞核,位于肌膜下方。

核呈扁椭圆形,染色浅。

在肌浆中有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其上都有周期性的横纹。

肌纤维外包基膜,在肌膜和基膜之间可见肌卫星细胞。

形态:

长圆柱形,多核(数十至数百个),核着色浅,扁椭圆形,分布于肌膜下。

肌原纤维:

细丝样,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周期性横纹明带I带,Z线暗带(darkband):

A带,含H带,M线肌节:

1/2I带+A带+1/2I带舒缩过程中,长度变化的是I带和H带,A带不变。

心肌心肌纤维呈短柱状,有分支,并相互连接成网状。

心肌细胞一般有一个核,少数可见双核,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肌浆丰富,细胞内亦含粗细不等,界限不明的肌原纤维,周期性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

在相邻细胞之间可见特化的细胞连接,呈阶梯状,称闰盘。

1短柱状,有分支。

2.相互连接成网,连接结构为闰盘。

3.核1~2个,单个为多。

卵圆,居中,色浅。

4.肌浆较丰富,多聚集核两端。

5.横纹不及骨骼肌明显。

平滑肌肌浆主要分布在核两端。

核1个,居中,长椭圆或扭曲。

长梭形,镶嵌排列。

无肌原纤维,故无横纹。

平滑肌纵、横断面33三个粒的光解:

(1)中性粒细胞:

体积比红细胞大,呈圆形;

核深染,呈弯曲杆状或分为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

胞质呈浅粉红色(为大量特殊颗粒),隐约可见细小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油镜下这两种颗粒比较明显)。

(2)嗜酸性粒细胞:

略大于中性粒细胞;

核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红色的嗜酸性颗粒。

(3)嗜碱性粒细胞:

数量极少,胞体大小似中性粒细胞;

核着色较浅,呈s型或不规则形,常被颗粒掩盖而不明显;

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蓝紫色嗜碱性颗粒。

34光镜比较近远端小管:

近端小管的官腔面在光镜下细胞街巷不清,游离面有刷状缘,胞质嗜酸性,相邻细胞侧突互相交叉,光镜下细胞界限不清,基部洗吧膜内陷形成丰富的质膜内褶,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形成光镜下的纵纹远端小管官腔大而规则,着色浅,细胞表面无刷状缘,基底部可见纵纹,质膜内褶发达,深达细胞顶部,线粒体细长,数量多,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但细胞边缘光镜下相较近端小管容易分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