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职业中专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曲阜市职业中专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阜市职业中专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曲阜市职业中专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2019年曲阜市职业中专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
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答案】C
【解析】《学记》(收入《礼记》)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故
选C。
2、()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意向
B、态度
C、品德
D、个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概念。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
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故选C。
3、“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
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故选D。
4、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瑞士
【答案】B
【解析】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故选B。
5、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这种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错觉
【答案】C
【解析】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
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
感觉的现象;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颜色之外其他的感觉属于联
觉。
故选C。
6、下列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终身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B、终身教育是学习社会的基本特征
C、终生教育蕴藏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D、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答案】A
【解析】终身教育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包括教育
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终身教育是学
习社会的基本特征,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7、()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
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答案】B
【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故选B。
8、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点是()。
A、培养人
B、传授直接经验
C、提高活动效率
D、传授间接经验
【答案】A
【解析】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一本质属性是教育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故选A。
9、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用简单粗暴、讽刺挖苦的做法来处理问题就违反了()原则。
A、知行统一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正面教育,积极疏导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答案】C
【解析】疏导原则就是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拒绝用简单粗暴的做法来处理问题的原
则。
故选C。
10、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
A、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意识
B、加大对科学技术研发的投入
C、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D、加快技术引进
【答案】A
【解析】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意识。
故选A。
11、在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中,通常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性或补偿性责任的要素是
()。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定案
【答案】C
【解析】制裁是指违反教育法律规范时所导致的法律后果,通常是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性或补
偿性的责任。
故选C。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朱熹所著的《四书集注》中的“四书”?
()
A、《论语》
B、《中庸》
C、《大学》
D、《大教学论》
【答案】D
【解析】《四书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简称,作者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
《四书集注》是
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
有《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
注》10卷、《孟子集注》〗4卷。
故选D。
13、“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此语出自()。
A、《孟子》
B、《中庸》
C、《大学》
D、《论语》
【答案】A
【解析】《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
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皆所以明人伦也”。
孟子不仅记载了我国古代学校教育起源的情况,而且
记载了当时教育的内容和宗旨。
故选A。
14、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答案】B
【解析】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
顺序性规律的。
故选B。
15、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A、学绩测验
B、量化指标
C、教学目标
D、常模参照
【答案】C
【解析】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性的手段,通过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
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教师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
故选C。
1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所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答案】B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特别是中小学教师,
他们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
这就要求,教师的劳动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讲科学性,同时还要
讲艺术性,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育工作是对人的改造与塑造的统一。
故选B。
17、根据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属于不稳定的内部原因的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
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
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在此题选项中,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外部因素,
排除CD选项,能力是稳定的因素。
故选B。
18、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时间。
A、睡眠、学习和体育锻炼
B、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
C、学习、睡眠和娱乐
D、学习、娱乐和体育锻炼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
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故选B。
19、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时间。
A、睡眠、学习和体育锻炼
B、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
C、学习、睡眠和娱乐
D、学习、娱乐和体育锻炼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
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故选B。
20、方老师工作勤奋,为人直爽,教学能力也很强,但经常和同事发生矛盾冲突,甚至和有的教师已经发展
到了互不理睬的地步。
方老师应该()。
A、不予理睬,只需关注教学质量
B、反思自我,加强与同事的沟通
C、无需改变,继续保持独特个性
D、避免冲突,减少与同事的来往
【答案】B
【解析】教师对待同事应尊重、理解、协作,所以方老师应反思自我,加强与同事沟通。
故选B。
21、晓玲和她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在很多方面能很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
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
能?
()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
【答案】C
【解析】群体的归属功能是指个体一旦明确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就能免除孤独与怯懦,获得安全感。
群
体的支持功能是指当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等得到学校群体的肯定与鼓励时,个体就获得了一种支
持的力量,就会增强其进一步努力的信心,成为其前进的动力。
群体的塑造功能即人才培养或人格塑造功
能。
群体的认同功能是指当学生喜欢自己的学校和所属的群体
22、某教师在运行《磁铁》教学时,使用磁铁、回形针和硬币进行磁铁性质的演示,该教师遵循了
()。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C
【解析】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己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
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属于直观性教学。
故选C。
23、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
其中,这“三维目标”不包括()。
A、知识与技能
B、树立终身学习观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过程与方法
【答案】B
【解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故选B。
24、学生的认知风格存在差异,从学习过程受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分,可分为()。
A、冲动型、沉思型
B、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C、灵活型、迟钝型
D、内控型、外控型
【答案】B
【解析】学习过程受环境的影响程度,体现出学生在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由此可将
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故选B。
25、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的()。
A、普遍性
B、特殊性
C、目的性
D、方向性
【答案】B
【解析】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
征,是教育的本质和特性,即特殊性。
故选B。
26、规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是()。
A、强制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答案】C
【解析】义务性规范指“行为准则”要素中规定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
规范。
故选C。
27、()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A、为人师表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爱国守法
【答案】C
【解析】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故选C。
28、15岁学生张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留张某一个人独自在家生活和学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留张某独自在家可锻炼其生活能力
B、父母在外地也可以履行其监护职责
C、不得让生活能力差的孩子独立生活
D、不得让张某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答案】D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