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1776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外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外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外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外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外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红外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外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4]遥控开关能够控制台灯、电扇等家用电器,输出功率不超过200W。

发挥部分:

  [1]自制红外遥控器,包括至少4路遥控按键;

[2]遥控开关能够控制至少4路家用电器

  设计任务

  [1]设计、安装、调试所设计的电路;

  [2]画出完整电路图,详细说明电路原理,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设计思路

  红外遥控→红外接收→信号处理→开关驱动及显示

  红外遥控器的发射端具有键盘矩阵,每按下一个键,即产生具有不同的编码的数字脉冲,这种代码指令信号调制在38kHZ的载波上,激励红外光二极管产生具有脉冲波串的红外波,通过空间的传送送到受控机内的遥控接收器。

在接收过程中红外波信号通过滤波器和光电二极管转换为38kHZ的电信号,此信号经过放大、检波、整形、解调,送到解码器与接口电路,从而完成相应的遥控功能。

  “红外线遥控器”设计方案

  直流稳压电源部分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结构

  设计电路

  整流电路虽然已经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但是整流出来的电压还不是平稳的直流电电压,所以在整流电路的后边还要有滤波电路,来改善整流输出电压的平滑程度,这个工作由电容器来完成。

  电路的核心是集成稳压电路LM317,它有三个端点,一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还有一个调节端。

调节端接地

  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我们采用芯片7805代替了芯片LM317,由7805的OUT端输出直流的稳定的电压。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

  7805

  功能框图:

  红外遥控开关组成框图:

  多路红外遥控发射部分:

  发射端的结构

  发射端电路图

篇二: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学专班姓指导日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名称: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院:

化学工程学院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级:

名:

学号124020教师:

期:

XX年4月8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美国尼高立IR-6700型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对红外吸收光谱图的解析。

  二、实验原理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

波长在0.75~1000μm。

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

波长在0.75~2.5μm(波数在13300~4000cm-1),又称泛频区;

中红外区:

波长在2.5~50μm(波数在4000~200cm-1),又称振动区;

远红外区:

波长在50~1000μm(波数在200~10cm-1),又称转动区。

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σ表征。

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

其关系式为: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美国尼高立IR-67002、试剂:

溴化钾,聚乙烯,苯甲酸3、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四、实验步骤

  1、波数检验:

将聚苯乙烯薄膜插入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处,从4000-650cm-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

  2、测绘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光谱——溴化钾压片法

  取1-2mg苯甲酸,加入在红外灯下烘干的100-200mg溴化钾粉末,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磨细(颗粒约2μm),使之混合均匀。

取出约80mg混合物均匀铺洒在干净的压模内,于压片机上制成直径透明薄片。

将此片装于固体样品架上,样品架插入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处,从4000-400cm-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

  五、注意事项

  1、实验室环境应该保持干燥;

  2、确保样品与药品的纯度与干燥度;

  3、在制备样品的时候要迅速以防止其吸收过多的水分,影响实验结果;

  4、试样放入仪器的时候动作要迅速,避免当中的空气流动,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5、溴化钾压片的过程中,粉末要在研钵中充分磨细,且于压片机上制得的透明薄片厚度要适当。

  六、数据处理

  该图中在波数700~800、1500~1600、2800~2975左右有峰形,证明了该物质中可能有烯烃的C-H变形振动,C-C间的伸缩振动,同时也拥有烷烃的C-H伸缩振动,推测为聚乙烯的红外谱图。

  该物质谱图在500~XX之间的峰形颇多,可以先判断为芳香烃化合物,同时在2400~3400处有连续峰形,可能是酸的O-H伸缩振动。

该化合物可能是含苯环的酸性物质,推测为苯甲酸。

  七、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1、由图谱发现,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不同分子之间发生了缔合,使振动频率减少导致吸收峰低移,谱带变宽。

  2、与所查图谱相比,绘制的红外光谱图吸光度较弱,是因为CO2浓度高,样

篇三: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实验技术

  3.学会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试

  4.掌握几种常用的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三、【实验要求】

  利用所学过的红外光谱知识对碳酸钙、聚乙烯醇、丙三醇、乙醇的定性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样品制备方法;

并对其谱图给出基本的解析。

  四、【实验原理】

波长在0.78~300μm。

波长在0.78~2.5μm(波数在12820~4000cm-1),又称泛频区;

波长在2.5~25μm(波数在4000~400cm-1),又称基频区;

波长在25~300μm(波数在400~33cm-1),又称转动区。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wavenumber)σ表征。

  作为红外光谱的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故把红外光谱通称为"

分子指纹"

它最广泛的应用还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

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其次,它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一些表面涂层和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

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

而作为红外光谱的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分析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等)比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

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谱图中每一个特征吸收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

因此,特征吸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及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团(化学键)的振动形式和所处的化学环境。

只要掌握了各种基团的振动频率(基团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即可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谱带的归属,确定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形状的改变,来推定分子结构。

  五、【仪器与试剂】

  1.仪器:

SpectrumOne-B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铂金埃尔默公司)

  2.试剂:

碳酸钙、溴化钾、丙三醇、乙醇(均为分析纯);

聚乙烯醇(化学纯)。

  3.红外光谱仪(FT)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1)光源

  红外光谱仪(FT)中所用的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用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连续红外辐射,如空冷陶瓷光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黑体空腔光源被研制出来。

它的输出能量远远高于空冷陶瓷光源,可达到60%以上。

  

(2)迈克尔逊干涉仪

  其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干涉光,特点是输出能量大、分辨率高、波数精度高(它采用激光干涉条纹准确测定光差,故使其测定的波数更为精确)、且扫描平稳、重线性好。

  (3)探测器

  其作用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特点是扫描速度快(一般在1s内可完成全谱扫描)、灵敏

  度高。

  (4)计算机

  特点是各种数据处理快,且具有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所不具备的多种功能。

  (5)样品池

  用能透过红外光的透光材料制作样品池的窗片,通常用KBr或NaCl做样品池的窗片。

  (6)红外光谱仪(FT)的工作原理

  FTIR是基于光相干性原理而设计的干涉型红外光谱仪。

它不同于依据光的折射和衍射而设计的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它与棱镜和光栅的红外光谱仪比较,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

但由于干涉仪不能得到人们业已习惯并熟知的光源的光谱图,而是光源的干涉图。

为此可根据数学上的傅立叶变换函数的特性,利用电子计算机将其光源的干涉图转换成光源的光谱图。

亦即是将以光程差为函数的干涉图变换成以波长为函数的光谱图,故将这种干涉型红外光谱仪称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确切地说,即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经干涉仪转变成干涉光,通过试样后得到含试样信息的干涉图,由电子计算机采集,并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吸收强度或透光度随频率或波数变化的红外光谱图。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六、【试样的制备】

  测定试样的红外光谱时,必须依据试样的状态,分析的目的和测定装置的种类等条件,选择能够得到最满意的结果的试样制备方法。

若选择的试样制备方法不合适,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测定的效力,甚至还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因而不能轻视试样的制备及处理方法。

这是因为要获得一个良好的光谱记录,除了与仪器性能有关外,还要受到操作技术的影响。

而在操作技术中,一是试样的制备及处理技术,一是光谱的记录条件。

所以,在红外光谱法中,试样的制备及处理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试样处理不当,那么即使仪器的性能很好,也不能得到满意的红外光谱图。

一般来说,在制备试样时应注意下述各点。

  

(1)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浓度太小,厚度太薄,会使一些弱的吸收峰和光谱的细微部分不能显示出来;

过大,过厚,又会使强的吸收峰超越标尺刻度而无法确定它的真实位置。

  

(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水分的存在不仅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而且水分本身在红外区有吸收,将使测得的光谱图变形。

  (3)试样应该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

多组分试样在测定前应尽量预先进行组分分离(如采用色谱法、精密蒸馏、重结晶、区域熔融法等),否则各组分光谱相互重叠,以致对谱图无法进行正确的解释。

  试样的制备,根据其集聚状态可进行如下。

  1.固体试样

  

(1)压片法在红外光谱的测定上被广泛用于固体试样调制剂的有KBr、KCl,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中红外区(4000~400cm-1)完全透明,没有吸收峰。

被测样品与它们的配比通常是1:

100,即取固体试样1~3mg,在玛瑙研钵中研细,再加入100~300mg磨细干燥的KBr或KCl粉末,混合研磨均匀,使其粒度在2.5μm(通过250目筛孔)以下,放入锭剂成型器中。

加压(5~10t/cm2)3分钟左右即可得到一定直径及厚度的透明片,然后将此薄片放在仪器的样品窗口上进行测定。

  

(2)熔融法将熔点低且对热又稳定的试样,直接放在可拆池的窗片上,用红外灯烘烤,使之受热变成流动性的液体,盖上另一个窗片,按压使其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