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上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绍兴上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上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25.75
7.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878.89
1752.73
7.2
固定资产投资
548.12
485.06
13.0
#工业生产性投资
310.34
287.27
8.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1.81
271.16
11.3
自营出口
224.54
215.30
4.3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15021
22731
-33.9
财政总收入
103.72
97.54
6.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9.65
53.62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本外币)
1092.64
952.96
14.7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本外币)
841.51
818.75
2.8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52.34
47.36
10.5
#工业用电量
40.42
37.64
7.4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50910
47272
7.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089
25090
注:
GDP增幅按可比价计算,其余均按现价计算。
1、综合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据初步核算,2016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0%,增幅高于绍兴平均1.5个百分点,居六县(市、区)第三位。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9125元,增长7.0%,按年平均汇率(6.6423)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4923美元。
从三大产业看: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34亿元,增长2.2%;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8.63亿元,增长6.8%,其中工业增加值352.87亿元,增长7.5%;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9.25亿元,增长7.9%。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5.8:
53.9:
40.3演变为5.9:
52.8:
41.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52.5%和45.7%。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2016年我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
实现总产值73.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4%,其中农业46.22亿元,增长2.0%;
林业4.44亿元,增长4.9%;
牧业9.47亿元,下降0.9%;
渔业12.51亿元,增长5.0%;
农林牧渔服务业0.79亿元,增长13.1%。
2016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0.86万亩,下降2.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9.60万亩,下降1.8%,粮食总产量25.02万吨,增长1.8%。
全年生猪出栏33.74万头,家禽出栏215.82万只;
肉类总产量2.80万吨,水果总产量22.4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4.13万吨。
现代农业硕果累累。
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丁宅乡列入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
2016年全区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08万亩,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75个、建设面积18.42万亩。
实施水稻(小麦)6个省级千亩、10个区级百亩和26个乡镇级百亩高产创建示范建设。
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19个,绍兴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2个。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建成省级果蔬采摘旅游基地9家。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累计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0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8家,省级骨干农(林)龙头企业11家、市级38家。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累计流转土地21.23万亩,流转率达到60.5%。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8%。
加快农业品牌建设,全区共有浙江名牌产品13只,浙江著名商标17只,绍兴名牌产品64只,绍兴著名商标24只。
累计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点96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只、绿色食品4只,有机食品1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7万亩。
“美丽乡村”品质升级。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区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投入11.53亿元,增长19.1%。
推进中心村培育三年计划,建设项目立项51只,投资5470万元,完成66个组团式中心村“六个有”全覆盖。
累计创建绍兴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区4个,美丽乡村先进乡镇9个,美丽乡村精品村13个;
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落2个,一般村落9个。
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五年计划,全年实施村级物业经营项目29只,竣工13只;
新增村级常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村34个。
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年实施治理村75个,累计322个;
现有村级污水泵站400座、污水管道6000公里。
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扶持项目11只,至年末竣工7只。
“1+4+X”农村宅基地置换累计完成投资额9.5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95%。
全面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2016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1元,增幅17.7%。
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扎实推进“五水共治”、“清三河”等环境整治工作,“五水共治”工作满意度居全市首位。
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69万亩,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18.2万亩,减少化肥、农药用量462吨和84.6吨。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明显,全年关停拆除畜禽养殖场578家,开展5家省级美丽牧场、12家市级美丽牧场创建。
积极打造生态循环农业,2016年标准农田一等田比重50.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3%,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100%。
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力度,全年完成平原绿化面积2705亩,其中沿海防护林1009.5亩;
全区共有生态公益林22.07万亩。
3、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81.98亿元,增长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78.89亿元,增长7.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55亿元,增长7.5%,工业用电量40.42亿千瓦时,增长7.4%,增幅分别高于绍兴平均2.8和8.1个百分点。
从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919.86亿元,增长9.3%,重工业实现产值959.02亿元,增长5.3%。
分行业看,机械装备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427.58亿元,增长4.9%;
医药化工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606.70亿元,增长8.5%;
轻工纺织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305.83亿元,增长7.8%;
照明电器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99.03亿元,增长12.2%;
光伏及绿色能源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3.03亿元,增长14.4%。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四换三名”、“两化融合”成效明显,2015年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全省第八。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0.3%,新产品产值率为36.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60.7%;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4%,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51.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9.2%,生物产业增长12.8%,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1.8%。
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6.71亿元、105.59亿元和119.69亿元,增长10.3%、7.3%和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7.9%、32.7%和37.1%。
工业效益稳中有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764.25亿元,增长5.7%,产销率达93.9%,其中出口交货值264.88亿元,增长5.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6.58亿元,增长3.9%;
利税总额176.12亿元,增长13.1%;
利润总额127.73亿元,增长15.1%;
企业亏损面为17.3%,比上年降低2.8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企业从业人员下降1.0%,劳动生产率达24.1万元/人,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6%。
大型企业强势领跑。
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63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50亿元企业26家,5-10亿元企业30家,1-5亿元企业151家。
全区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646.09亿元,增长8.6%;
主营业务收入1427.83亿元,增长6.1%;
利润总额123.64亿元,增长15.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87.6%、87.8%和96.8%。
全区98家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值1194.29亿元,增长9.0%;
利润95.29亿元,增长13.1%,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3.6%和74.6%。
节能降耗态势良好。
大力开展化工行业整治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落后产能淘汰,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全年6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152.44万吨标准煤,增长5.1%,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个百分点;
万元产值能耗0.0811吨标准煤,下降2.0%。
143家综合能耗千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综合能耗136.12万吨标准煤,增长3.9%,低于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1.2个百分点,万元产值能耗0.0985吨标准煤,下降3.5%。
建筑产业稳健发展。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65.42亿元,其中在外省实现1049.03亿元,分别增长1.4%和1.7%。
签订合同额2056.34亿元,下降5.1%。
实现竣工产值1009.97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612.3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7%和3.7%。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37.37万平方米,下降7.0%。
全区共有产值超亿元建筑企业63家,其中超50亿企业11家,超100亿企业4家。
工程创优成果丰硕,我区建筑企业共获国家级奖项35项,其中鲁班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全国用户满意工程2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8项;
省级奖项119项,其中白玉兰24项、钱江杯4项、扬子杯2项、省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51项、金石奖19项;
结构优质类奖项22项,其中上海市优质结构14项,结构海河杯8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稳定向好。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8.12亿元,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2.43亿元,增长52.6%;
第二产业投资310.34亿元,增长8.0%;
第三产业投资225.35亿元,增长18.8%。
从投资方向看,全年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310.34亿元,增长8.0%,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78.10亿元,增长6.4%,占工业投资比重达89.6%;
项目投资456.42亿元,增长16.3%;
基础设施投资109.76亿元,增长35.0%;
房地产开发投资91.70亿元,下降1.1%。
房产销售稳中有升。
在楼市去库存主基调下,我区商品房销售稳中有升。
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10.48万平方米,增长10.2%,商品房销售额90.39亿元,增长6.8%,增速分别比前三季度提高13.2和14.8个百分点;
住宅销售累计达7657套,受去年高基数影响下降2.9%,但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6.2个百分点。
五、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精益求精。
“一江两岸”初具规模,累计吸引投资60余亿元,百官广场、世邦万祥城、惠普广场等24幢楼宇成功落户,至年底10幢高楼竣工投用。
市政设施日臻完善,新增公共停车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