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规划主报告文档格式.doc
《人力资源规划主报告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规划主报告文档格式.doc(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521”目标对员工队伍总量的要求 5
2、“1521”目标对员工队伍专业的要求 6
3、“1521”目标对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要求 6
二、新体制下公司用工机制优越性分析 7
(一) “两新两高”的工作方针 7
(二) 甲乙方管理体制 7
(三) “多位一体”的用工制度 8
三、员工队伍现状分析 9
(一) 员工总量分析 9
1、创业成长期(1989年~1998年) 9
2、重组发展期(1999年~2003年) 10
3、整合起飞期(2004年以后) 11
(二) 员工总体结构分析 11
1、本部机关人员占全体员工比例 11
2、管理幅度 12
3、年龄结构 14
4、性别结构 15
5、学历结构 16
(三) 三支队伍分析 19
1、公司本部 19
2、塔西南 22
3、塔石化 24
4、塔指 25
(四) 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28
(五) 人力资源效益分析 29
四、人力资源及管理问题总结 30
(一) 人力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30
1、员工队伍总量 30
2、员工队伍结构 30
(二)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2
第二部分员工队伍建设目标 35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35
(一) 指导思想 35
1、确保公司业务持续发展 35
2、形成行业人才竞争优势 35
3、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迈进 35
(二) 指导原则 36
1、整体效益原则 36
2、经济规模原则 36
3、弹性运用原则 36
4、效率导向原则 36
5、整合协调原则 36
6、弹性发展原则 36
二、员工队伍总体目标——总量适宜,严守高效精干的指导思想 37
(一) 2005~2010年总量目标 37
1、公司总体 37
2、其他各组织板块 37
(二) 2010~2020年总量目标 38
三、员工结构素质目标——梯队储备,打造核心人才的中流砥柱 39
(一) 从业结构目标 39
1、公司总体 39
2、其他各组织板块 39
(二) 年龄结构目标 39
1、公司本部 39
2、塔西南 40
3、塔石化 40
4、存续业务 40
(三) 学历结构目标 41
1、公司本部 41
2、塔西南 41
3、塔石化 41
4、存续业务 41
四、三支队伍建设目标——持续优化,夯实健康宽阔的职业序列 42
(一) 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目标 42
1、年龄结构目标 42
2、学历结构目标 42
3、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目标 42
(二) 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目标 43
1、职称结构目标 43
2、专家队伍建设目标 43
(三) 操作技能队伍建设目标 43
五、核心人才建设目标——重点培养,着力打造各级的领军人物 44
(一) 培养出1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44
(二) 培养出10名高级技术创新人才 44
(三) 培养出20名高级商务人才。
45
(四) 培养出10名高级技能人才。
六、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持续提高,创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 45
(一) 人力资源工作目标 45
(二)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目标 46
1、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46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47
第三部分需求差距与执行措施 48
一、需求差距 48
(一) 员工流动 48
1、员工退休 48
2、员工辞职 48
3、员工淘汰 49
(二) 员工总量净需求 49
1、结构调整对员工净需求的影响 49
2、员工数量净需求 50
二、调整规划 52
(一)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控制总量增长,妥善解决各类用工矛盾 52
1、员工队伍总体调整思路 52
2、员工队伍结构调整思路 52
3、员工队伍结构调整措施 53
(二) 细分人才素质标准,建立健全专业标准,务实打造三支队伍 54
1、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54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55
3、操作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56
第四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 57
一、员工潜能开发 57
二、外部人才引进 58
三、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58
(一) 系统提炼公司人力资源理念 58
(二) 加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设 59
1、公司本部人事处主要职责 59
2、直属单位(分公司)人事部门主要职责 59
(三) 提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59
人力资源及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及管理现状分析
一、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世界油气资源发展分析
(1)世界能源战略已涉及到各个国家的重大安全战略
能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保障。
能源供应不足或供应来源受到威胁都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因此,能源安全问题已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世界各国都已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能源多样化和进口多元化,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2)全球油气资源分布不平衡,使各国能源争夺越来越激烈
在全球范围内,油气资源地理分布不平衡,这是由漫长的地质时期所形成,是自然规律,不可能按人的意志改变。
资源分布不均衡,使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很大的地理差异,加上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能源供求关系的平衡日益复杂,世界各国围绕能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从目前的勘探分析来看油气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特点十分明显,全球80%以上的油气资源分布在中东、中亚、俄罗斯、北美、拉美、西非、南非等国家。
根据2003年6月英国石油公司的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的资料显示:
在技术与成本的限制下,至2002年底,预估世界石油蕴藏量约为1兆477亿桶,而2002年度世界石油生产量每日739.35亿桶,估计全球石油蕴藏量和年生产量的比值(Reserves/ProductionRatio,R/Pratio,或称可采年数)为40.6年。
在天然气方面,至2002年底,预估世界天然气蕴藏量为155兆7800亿立方,2002年度世界天然气生产量每日25亿2760万立方,估计全球天然气的蕴藏量和年生产量的比值(R/P)为60.7年。
(3)石油及天然气仍将是世界未来25年消耗增长最快的能源
全世界依赖最强的主要传统能源仍集中于石油,以及分别占第二位及第三位的煤炭和天然气。
其中,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较为有限,可能会在本世纪中叶日趋枯竭。
但同时世界未来20余年的经济发展,还是高度依赖石油及天然气,美国能源信息署在2004年4月的《国际能源展望》中,预测石油及天然气仍是未来25年消耗增长最快的能源。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达到43.08亿吨,2030年将达到57.66亿吨。
2、中国油气资源发展分析
(1)中国油气资源需求持续膨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大国之一。
据统计,2001年中国能源生产量为8.397亿吨标准油,占世界总量的21.6%,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国、俄罗斯之后。
同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9.3%,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六位,占世界总量的4.6%。
2002年我国人均消费石油约为0.177吨(美国为3.077吨,日本是2.2265吨),分别是美国的1/17和日本的1/12。
特别是2003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4万亿元,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登上1000美元台阶后,人们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使能源消费与供给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2003年中国消费石油2.6亿吨,其中净进口原油超过9112万吨,到2004年3季度,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科技部“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对中国2010年和2020年的石油需求做了预测,分别为2.80亿吨和3.60亿吨;
中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79%,原油消费年均增加5.77%,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2622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6941万吨,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超过9112万吨。
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7倍,外贸依存度已经逼近30%。
预计在200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规模就将突破1亿吨大关。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其《石油市场报告》中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引擎,并且中国的工业和交通领域还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经济发展趋势方面的资深研究人士分析称,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对原油消费需求自然也会增加。
中国的石油用量,已由2002年的每日495万桶,增至2004年增至每日570多万桶。
据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和预测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占近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2)中国油气资源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
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亿吨,到2020年预计能达到2.0亿吨。
据此保守估计,在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1.0亿吨、1.5亿吨和2.0亿吨。
2003年全球能源统计,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2位,2003年探明石油储量25亿吨。
2003年中国石油生产量占世界第5位,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国将在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9%,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
由于在全球石油需求中所占的比例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驱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中国的石油开采量已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中国石油需求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全球石油市场的贸易格局,对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以及石油供给安全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21世纪能源问题,特别是油气资源问题,将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影响因素。
国际经验表明,任何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过程中,能源(尤其是石油)将成为关键瓶颈。
某作为西部的重要产油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如何结合国家的能源战略和中石油集团的整体战略使某集团成为重要的战略接替区,是整个某集团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二)内部环境分析
1、某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定位
中国石油工业十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
21世纪,中国要加快西部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早日实现油气战略接替。
某集团矿权区内石油地质资源量和剩余资源量在中石油分别排第三位和第二位,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剩余资源量在中石油均排第一位,勘探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因此,某盆地是我国油气资源最重要战略接替区,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