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108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常见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生儿常见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常见病.docx

《新生儿常见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常见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常见病.docx

新生儿常见病

新生儿常见病

一、新生儿肺炎:

1、肺炎的症状:

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情,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

2、原因:

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亲密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3、处理方法:

护理中要观察仔细,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平时注意避免外来的感染源。

二、新生儿败血症:

1、主要表现:

先就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以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

2、原因:

多见于孕妇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等原因造成的。

3、处理的方法:

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三、缺氧缺血性脑病:

1、早期主要表现为:

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抽风,重病儿一开始表现嗜睡、昏迷、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

2、原因:

在患儿病史中常有宫内、产时缺氧,伴有颅内出血等,作头部CT、颅脑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验等可明确诊断。

3、处理的方法:

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四、化脓性脑膜炎:

1、表现为:

面白或发青,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囱饱满,重者出现抽风,症状类似缺氧缺血性脑炎、败血症,且常与败血症同时存在。

2、处理方法:

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五、鹅口疮:

1、好发部位:

口腔黏膜

2、原因:

就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

(1)奶头或奶具不卫生

(2)产道交叉感染

(3)长期应用抗生素

(4)不注意口腔清洁,残奶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3、表现为:

宝宝患鹅口疮时,即使不喝奶,口腔里、舌面上也有一层白白的东西,很容易发现。

4、典型表现: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刚开始呈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

5、处理方法:

注意宝宝的奶具卫生,要严格消毒,操作要正确,避免污染。

还要注意乳头的卫生与乳头的健康状况,避免感染的机会。

六、湿疹:

1、湿疹主要表现:

为针头大小的疙瘩,对称性分布,表面可起皮,严重时会流水、糜烂。

其中额头、下巴与面部为湿疹的好发部位,严重时累及头皮、躯干及四肢。

大多数宝宝会有非常明显的瘙痒感。

宝宝因而哭闹、烦躁、甚至影响睡眠。

2、引起湿疹的起因:

A、由于母亲过早食用了湿寒的木瓜(木瓜要半月后食用);

B、过敏体质;

C、奶渍不及时清洗;

D、空气不新鲜、湿度过大;

E、温度突然增高;

F、宝宝接触了化纤的植物;

3、湿疹的治疗:

首先排除诱发原因,不要让宝宝的脸直接接触水,要用棉球或纱布沾水清洗,保持皮肤干燥。

母亲常食用胡麻油可使新生儿不起或少起湿疹。

治疗时可用儿研所出的草本肤乐霜,按说明使用即可,注意用药之前要将宝宝的脸清洁干净。

七、痱子:

1、好发部位:

躯干、褶皱处、皮肤与皮肤接触处

2、原因:

过热、潮湿、通风差、穿衣太多汗液排出不畅引起发炎。

3、特点:

淡红色小丘疹,丘疹顶端尖细小水泡,容成片也可以散发。

触之刺手,痒、痛。

4、处理方法:

(1)室内通风、凉爽(避免湿热)。

(2)衣着宽大柔软,出汗时用干或热毛巾擦干。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洗温水澡

(4)适量喂水

(5)皮肤与皮肤接触之间用吸汗毛巾分开,或用纯天然的爽身粉将皮肤叠加

的部位隔开。

八、尿布疹:

1、原因:

(1)自身体质娇嫩;

(2)尿布或纸尿裤引发的过敏;

(3)尿布或纸尿裤更换不及时;

2、护理:

(1)及时更换尿布,用中性洗液;

(2)空气暴露;

(3)严重的宝宝到医院进行红外线理疗;

(4)不能用含滑石粉的爽身粉,要采用纯天然的爽身粉;

3、用药:

强生护臀膏、红霉素软膏、鞣酸软膏。

九、脐炎:

1、表现:

开始为渗出物,逐渐发展成为脓性分泌物、恶臭、脐周红肿。

新生儿体温升高。

2、处理方法:

(1)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2)要用75%酒精与医用棉棒消毒

3、预防:

(1)接触新生儿需先洗手

(2)避免尿液污染肚脐

(3)脐带未脱落前应上下分身洗澡,并将脐带用洁净的毛巾覆盖,避免水的侵蚀引发感染。

(4)每日观察脐部有无红肿,消毒要认真彻底,脐带没有脱落前要一天消毒2次,上午与下午各一次,脱落后改为一天一次。

十、脐部渗血:

1、症状:

在脐带脱落期间伴有出血现象,那就是毛细血管在渗血,由于脐带部位没有神经,所以宝宝无痛感。

2、处理方法:

只要每次消毒后用干的医用棉签按压3-5分钟就可以止住渗血,数次后这种现象即可消失。

如果此方法无效,可在用75%的酒精消毒后,用碘伏涂抹在脱落面上,碘伏可收敛渗血的毛细血管。

脐带脱落后也有渗血的可能,渗血结痂后,如果没有分泌物就不要再消毒了,待结痂自然脱落即可。

十一、斗鸡眼:

预防:

(1)玩具放置于离新生儿20cm远的位置,以后随新生儿视力的发育需要放置于40-70cm远的位置

(2)经常变换玩具的位置

十二、脓胞疮:

1、病因:

(1)、抵抗力弱

(2)、皮肤褶皱处细菌侵入

(3)、传染

2、特点:

开始红色丘疹,初期小米粒大小疱疹,重者疱疹增大、呈黄豆大小。

避薄易破,内有黄色液体,破溃留出黄色脓液,波及皮肤迅速新生脓疱。

3、护理:

(1)严禁洗、擦

(2)每天需要处理时要用消毒针刺破,然后碘酒消毒,(最好及时就医请医生处理)

4、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保证天天洗澡,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清洗。

(2)贴身内衣要勤换洗

(3)处理脓疱疮时污染的棉棒不要乱丢,防止交叉感染。

(4)注意细心观察。

早发现、早治疗。

十三、新生呼吸道感染:

1、病因:

(1)产道感染所致(生后不久发病)

(2)接触传染所致(生后1周以上发病)

2、症状:

体温正常或不升,流涕或鼻堵、哭闹、烦躁或反应淡漠,精神不好、吃奶不好,易呛奶,呼吸急促、口周发青、口吐白沫等。

3、预防:

(1)妊娠期避免呼吸道感染

(2)新生儿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过堂风

(3)凡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不要接触新生儿及产妇

4、处理方法:

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十四、螳螂嘴:

1、表现:

在新生儿口腔的两侧颊部,有脂肪形成的厚脂肪垫(颊脂垫),民间俗称“螳螂子”。

2、特点:

这种脂肪垫不但对新生儿无害,而且有利于新生儿吸吮,并会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螳螂子会逐渐消失。

3、处理方法:

有的母亲想给挑割掉。

这不就是正确的方法。

如果挑割就会发生出血、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后果严重,对婴儿健康不利。

如果发现孩子不肯吃奶时,可请医生说明原因,再做处理。

十五、脐疝:

1、表现:

脐疝就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女孩多于男孩,在出生后不久就可以瞧到脐部有鼓起的圆形小肿块,小的像樱桃,大的像核桃。

安静或躺着时小肿块可消失。

坐着、立着、咳嗽、哭闹时小肿块又会鼓起来,有时可鼓的大而紧张。

若用手轻轻一压就能压回去,同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声响,感到有股气从小肿块里挤回肚子里去了,这就就是脐疝。

有时孩子哭闹不安,解开衣服瞧到脐疝突起,家长就以为就是因哭闹引起的。

其实患脐疝的孩子一般并无痛苦,个别可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很少有孩子因为肿块过度膨胀而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2、原因:

就是新生儿时期腹肌没有发育完善,尤其由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还没有能相互合拢脐孔表面,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覆盖,当腹部压力增高时,腹腔内的肠子就从脐孔内顶出形成脐疝,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逐渐发达,一般在1-2岁迟者在3-4岁,脐孔可渐趋缩小到闭合。

3、处理方法:

新生儿期的脐疝不必特殊的治疗,但与脐部接触的内衣要柔软。

凸起的部位可用洁净的、平面光滑的钱币等物,用纱布包裹后,再用纱布将其固定在凸起的部位压迫来治疗,切不可用胶布粘贴,会引起皮肤水泡或破损。

一般可待脐疝自愈,很少有2岁后还很大的。

十六、脱皮:

1、表现:

几乎所有新生儿都有脱皮现象,不论就是轻微的脱屑症状,或就是较严重的如蛇脱皮,一般只要宝宝能吃能睡,都就是正常的现象,但若合并水泡或红肿等症状,可能就有问题,应尽快就医。

2、处理方法:

这种脱皮的现象会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以四肢、耳后较明显。

只要在洗澡时让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需特别保护或强迫将皮剥下来。

十七、消化不良:

1、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变稀或呈水样便,或者大便中含有奶瓣,且一般状态不好,哭闹增加,体重不增。

个别表现食欲不好、呕吐、长时间腹泻不改善会引起孩子面黄疲弱,易疲倦,易感染其它疾病及营养不良。

2、原因:

(1)由于新生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消化能力差,与此同时,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奶量增加快,营养需求高,胃肠道负担很重,因此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2)新生儿喂养不当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如人工喂养中,不可随意改变奶的配比浓度。

(3)新生儿大脑发育皮质的调节机能尚未成熟,皮质下中枢也极不稳定,加上消化腺的分泌机能不成熟,且分泌量很少,消化酶缺乏或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因此对食物的耐受力小,对奶量的变化不能很好的适应。

因为新生儿对事物的需要量相对的远较成人多,所以消化器官的工作处于紧张状态,因此任何一种不良的因素都容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例如家长愿让孩子多吃快长,往往营养过盛,喂养不当,超过了新生儿消化功能的负担能力,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再有外界的不利因素如肠道内外感染,过冷、过热等,都容易引起小儿整个机体代谢紊乱,特别就是胃肠道机能失调,还有对牛奶过敏所致。

4、处理方法:

避免以上提到的引发原因的发生。

十八、新生儿“脱水热”:

1、表现:

如果孩子出生后2-4天时,出现热度升高,体温达38-40度,并伴有无原因烦躁、啼哭不已,体重减轻,尿量减少的情况,但其它情况良好,无感染中毒症状,此时就要注意新生儿“脱水热”的发生。

2、原因:

新生儿脱水热主要就是由于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而引起发热,造成这一原因的因素主要就是:

产妇坐月子中怕受凉,门窗关得很严,使环境气压过高,室温高,给孩子穿的多,在高温的情况下,小儿呼吸过快,呼出的水分增多,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很多,从而出现了脱水。

十九、病理黄疸:

1、表现:

A、出生24小时就出现

B、生理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C、超过半个月不退,皮肤黄染较深,连足底皮肤也明显

D、生后无黄疸产生,而在出生半个月后出现。

E、溶血性黄疸

2、处理方法:

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二十、泪囊炎:

1、表现:

刚出生的宝宝通常就是没有眼泪的,如果您的宝宝一出生就眼泪汪汪的,很可能就是泪囊炎。

2、典型表现:

爱流泪,眼睛有分泌物,严重时,压迫泪囊区皮肤,能瞧到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

3、原因:

人的泪道由泪小点、泪小管与泪囊组成。

胎儿时期,鼻泪管下端有一层薄膜,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时,鼻泪管膜组织就是完整无缺的,在泪腺开始分泌之前,就会破裂。

如果这层薄膜没有破裂,那么,在泪腺开始分泌之后,泪也就会滞留在泪囊内,泪液长期堵塞与管道内,刺激管道腔黏膜并引起细菌感染,就会引起泪囊炎。

4、处理方法:

由于大多数宝宝在出生6个月内,泪道仍处于继续发育阶段,因此,开始治疗时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方法。

二十一: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1、原因:

常发生于胎儿宫内窘迫或发生过窒息的新生儿,此类患儿由于在分娩过程中产程长,胎盘或脐带原因影响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兴奋,出现喘息样呼吸,导致羊水或胎粪吸入。

也有少数患儿就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乳汁吸入而致。

剖宫产的新生儿口腔未经产道的挤压,呼吸道的羊水含量较自然分娩的多,如果清理呼吸道不彻底,新生儿较早的呼吸,发生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机会就增多了。

2、处理方法:

(1)、积极防治胎儿窒息、缺氧、

(2)、喂养时要关注新生儿吸吮的全部过程,严防呛奶,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二十二、肠干:

1、特点:

多发于喂养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