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2.下列选项按照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未有此事,已有此理②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科学的原子和分子
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④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②把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和分子,这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④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故正确的传导顺序为③→②→④,本题答案选C。
考点: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3.王充认为,“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
下列对王充和叔本华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有()
①王充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叔本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③王充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叔本华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一次同朋友去郊外春游时说: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下列观点与其主张最相近的是()
A.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C.万物都只在概念中运动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解析】材料中王阳明认为“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也就是认为花在人的心内,他认为意识在先,物质在后,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观点。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是唯物主义运动观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
“万物都只在概念中运动”强调了意识和运动之间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唯物主义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哲学的基本问题
【归纳总结】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及内容
(1)含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5.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题目中,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这种用兵的方法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把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故①③选项入选。
②选项错误,出发点一定是客观实际。
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选B。
6.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物质的变化,故排除。
③选项表述错误,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会有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题目中,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故②④入选。
选C。
点睛:
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客观对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错误之分。
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正确意识,歪曲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错误意识。
7.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
千百年来,曾经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
现阶段北极星是指小熊座α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极星,而到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座将成为北极星。
以上材料说明()
A.北极星是人们实践的产物B.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C.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解析】北极星不是人们实践的产物,A项不选;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项不选;
材料表明北极星一直是变化的,这说明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C项正确;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项不选。
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8.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
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
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解析】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
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适合题意,③错误;
未能通过验收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适合题意;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②是错误的;
【点睛】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9.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解析】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①项正确;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②项错误;
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项错误;
认识对象是无限变体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④项正确;
正确选项为B。
【名师点睛】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10.临床医学证明有多种病毒可经输血传播,我国科学家历经10年集智攻关,建立了“人工血液”制备工艺,并通过干细胞技术成功制备出“人工红细胞”,是干细胞来源,体外制备最接近临床应用的生物科技成果,为规模化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使我国干细胞制备“人工血液”的研发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这说明()
①人们对干细胞的探索研究决定着实践的升华
②实践提出的客观需要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干细胞制备技术是否正确的标准
④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干细胞制备技术的目的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解析】我国科学家历经10年集智攻关,建立了“人工血液”制备工艺,并通过干细胞技术成功制备出“人工红细胞”。
说明实践提出的客观需要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干细胞制备技术的目的。
②④项符合题意;
实践决定认识,而是不认识决定实践,①项说法错误;
材料不强调实践标准问题,③项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