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基础计算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0748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条形基础计算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条形基础计算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条形基础计算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条形基础计算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条形基础计算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条形基础计算书Word文件下载.docx

《条形基础计算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条形基础计算书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条形基础计算书Word文件下载.docx

11

灰色淤泥质粘土

70

5

暗绿色粉质粘土

20

160

未打穿

灰色粉细砂

210

表9-2A轴柱内力(恒载+活载标准值)统计

框架轴编号

1,7

2,3,4,5,6

Mk(kN·

m)

6.71

9.58

Nk(kN)

364.85

521.21

Vk(kN)

-4.28

-6.11

底层墙重:

(1)条形基础沿三条纵向柱列分别设置。

(2)条形基础两端各伸出柱边外:

,基础总长:

4.5+2×

1.15=29.3m

(3)基础高度

,取h=800mm

(4)基础梁宽

(5)基础埋深

(6)基础底宽

查规范,因为e>

0.85,得,

取B=2m

9.2基础承载力验算

9.2.1A轴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基底平均压力:

综上,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满足。

9.3A轴基础梁设计

9.3.1基础梁荷载计算

表9-3A轴内力(恒+活设计值)统计

(1.35×

恒载+0.7×

1.4×

活载)

2,3,4,5,6

M(kN·

8.46

12.08

N(kN)

471.25

673.21

V(kN)

-5.39

-7.70

9.3.2基础梁内力计算

按连续梁求基础梁的内力,又由于基础梁及柱下竖向荷载均为对称,故在计算中利用其对称性,以加速计算过程。

按规范规定,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倒置的连续梁计算,即倒梁法。

(1)固端弯矩计算

(2)弯矩分配计算

按连续梁计算基础梁内力的过程列于下表中。

表9-4基础梁内力计算表

计算简图

支座

1

2

3

4

分配系数μ

0.43

0.570.5

0.5

固端弯距Mg(kN·

-97.24323.60

-248.15248.15

运算

-32.33

-2.31

-0.22

-43.01→-21.50

5.3810.75

-3.07-1.54

0.390.77

-0.22-0.11

0.06

10.755.38

0.770.39

0.06

支座弯矩

(kN·

-97.24

288.74

-288.68

236.58

-236.57

253.92

跨中弯矩

179.23

109.59

126.98

弯矩图

(3)求支座剪力

支座剪力计算

剪力位置

剪力值

(4)求支座反力

支座反力计算

(5)初步计算剪力图

(6)弯矩调整计算

计算“支座反力”与原柱传来的竖向力相差超过5%,边榀柱相差

457.42-417.25=40.17kN,中榀柱相差745.57-673.21=72.36kN646.29-673.21=-26.92kN↓,669.44-673.21=-3.77KN↓把该差值均布分布在相应柱的两侧各1/3跨内作为调整反力,按连续梁计算调整内力

q1=40.17/2.65=15.16kN/m(↓);

q2=72.36/3=24.12kN/m(↓);

q3=26.92/3=8.97kN/m(↑);

q4=3.77/3=1.26kN/m(↑)

固端弯矩:

表9-5基础梁内力调整表

4

10.41

-10.4134.89

-14.90-1.66

6.41-2.54

-8.60

-0.81

-0.04

-11.39→-5.70

1.422.85

-0.81-0.41

0.100.21

-0.06-0.03

2.851.42

0.210.10

(KN.m)

10.41

-10.4128.18

-28.53-6.42

9.550.94

梁端剪力

(KN)

-18.11

19.76-27.99

26.3711.22

-5.774.46

剪力图

各支座弯矩:

各支座剪力:

各支座反力:

所得结果与原轴力相比相差不大,均不超过5%,满足要求,无需再调整。

(7)最终内力图

根据规范规定,当按倒梁法进行计算时,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系数。

得到最终内力图如下:

图9-1倒梁法求得最终弯矩图(kN·

图9-2倒梁法求得最终剪力图(kN)

9.3.3基础梁配筋计算

(1)正截面配筋计算

基础梁截面尺寸取为500mm×

800mm;

有效高度h0=h-αs=800-40=76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钢筋为HPB400级钢筋。

表9-6基础梁配筋表

支座1

第一跨跨中

支座2

第二跨跨中

支座3

第三跨跨中

支座4

86.83

238.33

312.48

119.73

244.58

123.44

252.44

0.021

0.058

0.076

0.029

0.059

0.030

0.061

0.060

0.079

0.029

0.030

0.063

(mm2)

316.98

905.67

1192.46

437.74

920.76

452.83

950.95

选取配筋

实际

1272

1017

正截面配筋率:

,满足要求。

(2)斜截面配筋

箍筋采用8,四肢箍。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按构造配筋即可。

取,

得。

因此,配置8@200(近支座处加密8@100),此时。

9.3.4翼板的承载力计算

计算基底净反力,取竖向最大的一个单元进行计算。

9.3.5计算翼板根部的内力及配筋计算

翼板根部内力计算

(1)翼板根部的剪力:

(2)翼板根部的最大弯矩:

9.3.6翼板底部受力钢筋配置

翼板为250mm-400mm变截面板,翼板根部高度为400mm,有效高度,所需钢筋面积:

选用,实际配筋

9.3.6翼板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根部高度满足要求。

9.4基础施工详图

9.4.1翼板施工图

图9-1翼板施工图

 

9.4.2基础平面布置图

图9-4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