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064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docx

《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docx

电子电路与综合第二次实验

实验三 正弦波压控振荡器

1.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LC振荡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及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因素。

2. 理解压控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加深对压控特性的理解。

2. 实验仪器与器材

双踪示波器(大于40MHZ)        1台

万用表                  1只

IST-B智能信号测试仪          1台

高频信号发生器           1台

3. 实验原理及电路

压控振荡器(VCO)的一般特性如下图3.1所示,当不加控制电压时,其输出频率为自由振荡频率;当控制电压uC增加时,输出振荡频率升高;当控制电压uC减小时,输出振荡频率降低。

 

图3.1VCO的压控特性曲线图

因此,控制电压与输出频率的关系可表示为(这里认为是线性器件):

(3.1)

式3.1中,ω0为自由振荡频率,K0为压控灵敏度,Vc(t)为控制电压。

压控灵敏度定义为单位控制电压引起VCO振荡频率的调控增量,用Ko表示,单位Hz/V。

(3.2)

通常,采用变容二极管作为VCO器件。

变容二极管是利用PN结的结电容随反向电压而变化这一特性而设计制作成的一种压控电抗元件。

变容二极管的符号和结电容变化的曲线如图3.2中所示。

图3.2变容二极管符号和特性曲线

由于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较小,通常为几十pF,所以变容管构成的VCO一般振荡频率在高频段。

以变容管为VCO的原理图如图3.3所示。

将变容二极管接入LC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中,让变容管的可调电容参与振荡频率,就构成了变容二极管VCO。

图3.3(b)和(a)分别为振荡交流通路和变容二极管电压控制电路。

由图中可知该振荡器为Clapp振荡器,变容二极管与2.2μH电感并接以后参与LC回路,调变振荡频率。

必须注意的是变容二极管必须处于反偏工作状态,因此图中控制电压uC为正的调变电压加在变容二极管负极,而变容二极管的正极通过2.2μH接地,如图3.3(c)所示的变容二极管控制电路。

该VCO的输出频率范围为100MHz~110MHz。

图3.3变容二极管VCO

在本实验中,所采用VCO电路图如图3.4所示。

图中BG7为振荡管,D4、D5为变容二极管,T3为振荡线圈。

这样,由BG7和这三个元件就构成了改进型共基极电容三点式电路。

只要改变D4、D5PN结的结电容,就可以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调节电位器W4可以改变压控振荡器的基极偏置,从而调节其静态工作点。

工作点趋低,反馈减小,振荡趋弱,波形趋好;工作点趋高,反馈加强,振荡趋强,但波形趋差。

图中R49、R50为偏置电阻,R51为阻尼电阻,其作用是消除寄生振荡。

振荡信号从BG7发射极输出,BG8、BG9构成共集组态电路,为隔离缓冲、滤波电路,一方面减小输出电路对振荡回路的影响,另一方面使信号波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图中P21改变BG7静态工作点,P23为压控控制端,调节W5可改变此电压,改变振荡频率,P24为振荡器输出端。

 

图3.4压控振荡器电路

4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将拨动开关JP13置于1~2之间,接通“正弦波压控振荡器与调频信号的产生电路”的直流电压;

2.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P21点的直流电压,调节电位器W4,使该点电压为-3.5V;

3. 分别用示波器和频谱仪观察P24点的波形,调节电位器W5,观察输出波形频率变化的情况;

4. 测量压控振荡器的压控特性。

按下表给出的P23点的压控电压,调整W5(用万用表测控),用IST-B的“频率测量”(11号)功能测量所对应电压的P24点的频率值,并用IST-B的“交流电压测量”(15号)功能(或使用毫伏表)测量P24点相应的幅值,填写在下表中。

P23压控电压(V)

-9V

-8V

-7V

-6V

-5V

-4V

-3V

-2V

-1V

-0.5V

P24脚输出频率f

(MHZ)

输出电压幅度

(mv)

5. 选压控电压为-5V,调节W4,观察P24点信号波形的变化;

7-5 实验报告

1. 整理实验数据,观测压控振荡器的压控特性。

并填写记录表,画出VCO控制特性曲线。

2.根据式3.1,利用特性曲线,求出该压控振荡器的压控灵敏度K0。

 

实验四 调频电路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调频信号的概念,调频信号产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

2. 实验仪器

示波器(带宽大于40MHz)1台

万用表1只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1台

信号发生器   1台

调频信号发生器1台

    频谱仪               1台

智能信号仪1台

3. 实验原理

3.1调频原理

  调频是使载波信号的频率按基带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而幅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调制。

FM波是基带调制信号去调变载波的角频率。

这时,载波的瞬时角频率可表示为

  (4.1)

式中kf是和调频电路有关的比例常数,单位为rad/V。

已调的瞬时相角为

    (4.2)

FM已调波表达为

(4.3)

对于vΩ(t)=VΩmcosΩt的单音信号进行频率调制,则FM波表达式为

  (4.4)

其中,为调频指数,其值与成正比而与成反比,且其值可以大于1。

图一单音调频波波形

即         (4.5)

调频波的产生如图4.1所示,

      图 4.1 FM波时域图

3.2调频波所占频宽

FM调变波所占有的频带宽会随着调变指数(△f/F)的增大而扩宽。

FM调变波的频谱分布范围很广,而只对于存在有98%以上的能量的频带称之为Carson频带宽。

在此,对于占有频带宽BW可以概略计算如下

BW=2(Mf+1)F=2(∆fm+F)(4.6)

式中,△f是最大频率偏移,F为调制信号最高频率。

根据FM最大调制角频偏的∆fm不同,FM可分为宽带调频与窄带调频。

宽带调频:

 当∆fm>>F,BW≈2∆fm

窄带调频:

 当∆fm<

3.3调频方法

 调频波的产生有两种方法:

直接调频法和间接调频法,这里只介绍直接调频法。

 直接调频:

将调制信号去直接调变载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使其不失真的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直接调频电路就是一个振荡器,其振荡频率取决于电路中电抗元件L和C的值,用调制信号电压控制可变电抗的值就可以控制振荡器的频率,这就是直接调频的工作原理。

受控的电抗元件可以是电感或电容,但最常用的是变容二极管。

●LC正弦振荡器直接调频

图二变容管作为回路总店容直接调频电路

如图3.2所示,C2,C3,C4对载频视为短路;L1对载频视为开路;C1对VΩ(t)视为短路;变容管D的电容Cj与L2构成振荡回路,当调制信号加在变容管的Vdq处改变电容值,从而在电阻R上输出调频波。

图4.2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在实验三高频振荡器图3.4中,如果在变容二极管D4和D5中间加入了基带音频信号,那么在其输出端P24就是一个调频信号,让这个基带信号的变化去控制振荡器的输出频率,由此达到调频的目的。

P22点输入端相当于隔直输入,只让基带信号交流变化控制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4.实验步骤

1. 调频信号产生实验:

按实验三要求,接通VCO电路电源。

调节电位器W5,使VCO输出频率为6.5MHZ,作为载波信号。

2.用信号源(或IST-B多功能测试仪)产生频率为1KHZ,幅度约200mV的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

3.把基带信号加到压控振荡器的P22点处,观察压控振荡器P24点输出波形。

4.用示波器测量此时已调FM波最高频率fmax和最低频率fmin。

5.分别改变基带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分别用频谱仪和示波器观察FM输出波形。

6.利用信号源产生一个FM信号,参数为:

载波频率fc=10MHz,调制频偏FreqDIV=1MHz,调制信号频率fΩ=10KHz。

再利用频谱仪和示波器观察此波形,注意在信号源产生的FM信号中,无基带信号幅度调节选项。

 

5.实验报告

1.分别画出在实验步骤1和2中所产生的FM波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在时域波形中标明幅度与周期,在频谱图中标出功率与FM波所占带宽;

2.在实验步聚4中,利用式4.5可求出此时调制指数Mf=(fmax-fmin)/F。

说明:

由于测试误差,可能fmax和fmin各位同学测试时差异较大,但这是一种求出调制指数的方法。

3.利用式4.6计算CarsonFM波带宽,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说明。

为什么在单音调制时,FM波也会占有较宽的带宽。

4.思考,若一调频信号的调制信号为,调频波表达式为

(1)此信号载频和调制信号频率各是多少?

(2)若调制信号幅度增大一倍,调制信号频率不变,调制系数和带宽各有何变化?

5. 说明调制频偏和调频信号所占带宽的关系。

实验五 调频解调电路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调频解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解调方法。

2. 实验仪器

示波器(带宽大于40MHz)1台

万用表1只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1台

信号发生器   1台

调频信号发生器1台

    频谱仪               1台

智能信号仪1台

3. 实验原理

3.1移相乘积FM解调

常用的调频波解调方法有斜率鉴频、移相乘积鉴频和锁相环鉴频三种方法,这里只介绍移相乘积鉴频电路的工作原理,框图如图5.1所示。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将调频波延时t0,当t0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得到相位变化规律与调制信号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的调相波。

检测出这个相位变化就可获得解调信号,这种方案多用于集成电路鉴频器中。

图5.1 移相乘积鉴频电路框图

若调频波为—单频余弦信号调制的信号,表示为

(5.1)

延时t0后的调频波可表示为

(5.2)

若to≤0.2/Ω,将调频信号与其延时后的信号相乘得

                                     (5.3)

式(5.3)经低通滤波器输出为

(5.4)

假定ωc∙t0≤π/2,这个假定可以在具体电路中实现,并假定mf∙ωc∙t0≤0.2,则上式可近似为:

(5.5)

由此,实现了调频波的解调。

可以看出,如果延时(或相移)网络只要能把FM波的载波信号延时90度,就可实现用乘积解调的方法实现解调。

3.2延时网络

我们知道,一个简单的RC电阻网络可以构成移相(或延时)网络,如图5.2所示。

可以看出,一级RC积分网络最大相移为90度。

图5.2RC积分移相网络

通常在FM解调电路的移相器中,使用LC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实现90度的相移达到乘积鉴相的目的。

3.3FM集成电路芯片

DG1353是一种将电视伴音中放、鉴频及音频功放电路集成一体的双极型单片模拟集成电路,它是为电视接收机的伴音中放和音频部分设计的。

1. 引脚功能及内部电路框图

该集成电路采用了双列直插14脚封装结构,其上有散热片。

其内部包括伴音中频放大器、调频检波器、直流音量控制电路、2.4W音频输出放大器和稳压器,其引脚功能如表5-1所示。

表5-1 引脚功能表            

引脚号

功 能

引脚号

功 能

1、2

接调频检波调谐回路

8

功放输出

3

接去加重电容器

9

接自举电容器

4

音频衰减输出

10

功放电源(B2)

5

稳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