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0643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0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6事件分级9

1.7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内容10

2企业概况12

2.1企业简介及项目基本情况12

2.2企业所在地自然环境状况12

2.3厂区周围环境概况15

2.4公司主要生产设备16

3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风险评价19

3.1环境因素识别19

3.2环境因素评价21

4组织机构和职责21

4.1组织体系21

4.2 

指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21

5预防与预警24

5.1风险源预防24

5.2预警行动27

6信息报告与通报28

6.1内部报告29

6.2信息上报29

6.3信息通报30

6.4事件报告内容30

7应急响应与措施30

7.1分级响应机制30

7.2应急救援33

7.3应急处置措施35

7.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38

8应急监测40

8.1外部监测资源40

8.2应急监测要求40

8.3应急监测方案40

8.4现场监测到达时限41

8.5监测报告41

9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41

9.1现场保护41

9.2现场洗消42

10应急终止42

10.1应急终止的条件42

10.2应急终止的程序42

10.3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42

11应急终止后行动43

12善后处置43

12.1善后处置43

12.2保险44

13应急培训和演习44

13.1应急培训44

13.2应急演练44

14奖惩45

14.1奖励45

14.2追究46

15保障措施46

15.1通讯与信息保障46

15.2应急队伍保障46

15.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47

15.4经费保障47

15.5医疗保障47

15.6交通运输保障47

15.7治安保障47

15.8技术保障48

16预案的实施生效48

16.1预案发布和修订48

16.2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48

17附件48

附件1厂区周围环境及道路交通示意图48

附件2应急指挥小组成员通讯方式50

附件3应急抢险队伍名单50

附件4事故报告登记表50

附件5外部救援力量通讯方式52

附件6集团应急力量明细54

附件7公司应急物资装备明细表58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及时予以控制,防止事件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将事件危害降到最低,我企业从自身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的目标出发,组织编制《XXXX集团XXX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以实现一旦有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企业即可按照本应急预案所提出的程序和操作方法,紧张有序的实施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

本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拥有的资源和方法措施,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最大限度降低我司发生环境事故废气/废水超标排放、危险废物或危险废物组分泄漏到空气、土壤或水体中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并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抢险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限控制,保障员工和周围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24修订,2015.1.1起施行,主席令第9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主席令第87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修订,主席令第3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6.23修正,主席令第5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8.31修订,2014.12.1起施行,主席令第70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8.30,主席令第69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1999.12.27,国务院令第190号);

(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2.6修订,国务院令第591号);

(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12.29,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14]119号);

(10)《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3.10.25,国办发〔2013〕101号);

1.2.2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2011.4.18,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2015.1.9,环保部环发[2015]4号);

(3)《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10.1,安监总局);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1.8.5,安监总局令第40号);

(5)《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6)《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完整版)》(2013.2.5,安监总局);

(7)《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

(8)《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2013);

(9)《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附录1-C急性毒性分级标准”(2005.7.11,卫生部卫监督发[2005]272号);

(10)《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2012.7.4,环保部令第22号);

(11)《关于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通知》(1999.12.19,环保总局环发[1999]296号);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14)《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1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7.3,环保部环发[2012]77号);

(16)《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8.7,环保部环发[2012]98号);

(1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6.8,法释[2013]15号)。

1.2.3技术规范和标准

(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2008.6.30,环保部办公厅环办函[2008]324号);

(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4.4.3,环保部办公厅环办函[2014]34号);

(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6)《事件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8)《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1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1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XX集团XXX公司范围内发生的人为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具体包括:

(1)危险物品在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火灾、燃烧爆炸事故;

(2)生产过程中因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等因素发生意外或人为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3)其它可能危及职工及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环境污染事件。

1.4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原则。

各部门熟悉企业生产情况,接到事故救援命令必须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做到快速有效。

发生事故时,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上报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

(4)坚持依靠科技,预防为主的原则。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确保施救方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预防的有机结合。

积极开展企业安全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

(5)坚持平战结合,专辅互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充分利用专业救援队伍力量,引导、鼓励、培育和发挥辅助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6)坚持指挥机构单独设立,应急不能职能交叉、分散力量的原则。

(7)坚持按照应急体系设置机构职权,应急指令下达应急部门应在一条线上,以减少执行时间、增强执行力度。

1.5预案衔接

1.5.1风险应急预案的衔接

(1)应急组织机构的衔接

当发生风险事故时,公司应急办公室应及时将事故发生情况及最新进展向集团公司安环部汇报,并将上级指挥机构的命令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小组汇报。

(2)预案分级响应的衔接

重污染天气,预案响应衔接集团《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预案》内容。

(3)应急救援保障的衔接

援助力量:

公司首先可以联系营口港务集团公司,也可以联系XXX地区区人民政府、XXX地区区消防队、XXX地区区医院、XXX地区区环境保护部门、XXX地区区安监局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请求救援力量、设备的支持。

(4)应急培训计划的衔接

公司在开展应急培训计划的同时,还应积极配合营口市相关宣教部门开展应急培训,在发生风险事故时,及时与本地区应急组织取得联系。

(5)公众教育的衔接

加强与周边公众和相关单位的交流,如发生事故,可更好的疏散人群、防护污染。

(6)与《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预案》的衔接

《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预案》是集团公司针对营口港XXX地区港区、仙人岛港区和营口老港区发生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和应急响应。

我公司在接到上级部门重污染天气Ⅳ级预警后:

我公司基本建设工程和维修工程要加强施工场地扬尘管理,在易起尘施工区域要增加保洁、洒水等降尘频次,易起尘建筑材料需存放在库房内或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以及苫盖等措施进行存放。

在现场从事土石方、渣土和建筑垃圾运输时应采取苫盖或加密洒水频次及控制运输车速等降尘措施;

混凝土拌合站施工现场要加密保洁、洒水等降尘频次,保持路面清洁。

公司在接到上级部门重污染天气Ⅲ级预警后:

除应急、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