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在荣辱观建设中的楷模作用精选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高校教师在荣辱观建设中的楷模作用精选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校教师在荣辱观建设中的楷模作用精选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每个公民都提出了明确的道德要求,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了公民行为的不同层面,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载体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耳入脑入心,成为全体公民的广泛共识,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
1.大力弘扬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意在重塑公民美德,不断激发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崇高精神追求,按照“八荣八耻”的价值标准,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进德修业。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当然需要大力营造舆论氛围,通过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加以推进。
但仅仅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宣传教育上是远远不够的,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借助楷模的力量来影响和激励全体社会成员见贤思齐、扬荣向善,使之成为每个人自觉的道德追求,也是大力弘扬和实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
因为公民美德的养成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启蒙,再完美的道德理论也不能缺少践行者,任何一种道德要求都需要有其人格化的代表,使它从信条变为活生生的人物,成为全民的楷模。
那么谁来担当这样的楷模呢?
当然是那些被社会目光所聚焦的公众人物,如党政领导干部、学者、明星、著名企业家等,其中自然也包括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而言,这些公众人物的行为示范是最好的影响、启蒙方式之一。
只有他们走在全社会的前列,率风气之先、垂道德之范,切实发挥好教育、引领、表率、示范、辐射和升华的作用,成为践行“八荣八耻”的旗帜和排头兵,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整个社会做出榜样,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才能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人人知荣而为之,个个知耻而不为”的良好社会风尚。
2.之所以说高校教师应成为大力弘扬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楷模,是由其职业特点、群体特征、工作性质、业务职责、角色功能、行业要求、交往环境、社会期望以及德行现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首先,高校教师是我国社会中具备较高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职业群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很高的社会期望,是“传道解惑授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践主体,其“育人”的职业责任要求他们在“言传”的同时,必须以高尚的道德风貌进行“身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
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曾经说过:
“老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老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应该感觉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应该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的监督”。
如果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一套,在行为上做的又是另一套,不但会使自己的“言传”变的十分苍白,而且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打下“言行不一”的烙印,势必影响教育的效果;
其次,高校教师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开拓者和传递者,是社会新风尚、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的先行者、倡导者和传播者,是社会交往广泛、言行辐射力较强的社会精英,是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骨干力量和主要动力源,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参与者,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实践者,在我国的传统中一直被视为道德的化身,是公众心目中思想崇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的典范,其道德状况也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社会道德状况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另外,与社会其他群体的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相比,高校教师也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条件,特别是拥有其他群体难以企及的人文环境和德育资源等,理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并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因此,高校教师应当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自觉地将学习、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努力宣传、积极践行“八荣八耻”方面比其他社会成员做早一些,做好一些,做扎实一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贯穿到日常生活和职业实践之中,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和行为规范,以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活动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立足自身,注重言行,行为荣之事,斥为辱之行,旗帜鲜明地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自觉发挥表率和引领作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社会寄予的热切期望,不辱没自己肩负的崇高社会责任。
3.高校教师怎样才能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楷模呢?
根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要求和内在规律,结合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其群体特征,本人以为,至少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认真学习,领会实质,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首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行动才有动力,努力才有方向,工作才有激情,落实才有成效。
从道德发展的规律来看,对道德行动意义的了解直接影响着道德实践活动的效果,知“道”而后行“德”,也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特征。
因此,高校教师只有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领会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八荣八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对于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尤其是对于当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清醒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中肩负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事事躬身实践,时时率先垂范,人人争做表率”,才能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楷模。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发表以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强烈共鸣和广泛认同,得到了全社会的衷心拥护,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学习宣传讲话精神、积极践行“八荣八耻”基本要求的热潮。
高等学校也同全国一样,迅速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广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八荣八耻”基本要求正在逐步为广大师生所掌握,正在逐步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和行为规范。
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对待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认识和态度方面,部分高校教师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看不到其重要意义,认识不到自己在其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个别人甚至还时不时说上一两句风凉话。
这种思想状态是极其有害的。
如果不能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尽快改进,又怎么能做全社会的表率和楷模?
3.2立足本职,自觉践行,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涉及的道德主体来看,它是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当然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每位公民都树立必要的认知和自觉,但如果只是停留在“墙上贴贴、课上讲讲、书上印印、卷上考考”,这种宣传教育活动就将流于形式,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新风尚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一定要做到知行统一,强化实践,使之不断转化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积极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去努力践行。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以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突破口,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和人格力量为全社会尤其大学生树立榜样,引领社会新风尚的尽快形成。
根据时代精神的要求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中外师德传统中固然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但当代师德建设更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等学校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
因此,当前高校教师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践行“八荣八耻”为主题,进一步更新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不断充实师德建设的内涵,努力提高师德建设的层次,使“八荣八耻”要求有机地融汇到师德建设之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使之更加富有时代特色。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在岗不敬业、教书不育人、服务不周到、共事不合作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少数教师身上,有的还比较严重。
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学术腐败等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我国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的破坏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不安和反感。
这些问题不解决,高校教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失之实效。
因此,我们要在学习领会的基础上认真对照“八荣八耻”,深入思考,剖析自己,认真查找自身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真正做到时刻以良好的师德风貌为全社会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3.3言传身教,精心育人,努力培养“知荣明耻”的合格人才
和所有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相比,惟有高校教师负有最大意义上的教育、培养和促进年轻一代发展的使命。
江泽民同志指出:
“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
[1]这里讲的合格人才既要是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更应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合格公民。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当中,渗透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校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与各门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帮助大学生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激发大学生的崇高精神追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生动的道德实践和生活方式,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