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支撑制造强国梦想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0521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支撑制造强国梦想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支撑制造强国梦想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支撑制造强国梦想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支撑制造强国梦想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支撑制造强国梦想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支撑制造强国梦想Word下载.docx

《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支撑制造强国梦想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支撑制造强国梦想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支撑制造强国梦想Word下载.docx

推进钢铁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本报特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第一时间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解读。

本报记者还就钢铁工业怎样迈向中国制造2025等问题,采集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观点。

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报道,和广大读者共同探讨《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挑战、机遇,以及我们的努力方向。

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是关乎国运兴衰的产业根本。

作为应用最普遍的结构材料和重要的功能材料,钢铁产品是建成制造业强国的必需基础材料和重要关键材料,而钢铁产业自身也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4734亿元、应交增值税1781亿元、资产总额75033亿元,分别位居全部工业行业的第1位、第5位和第2位。

因此,无论从支撑其他制造业门类由大到强转变的角度,还是就钢铁产业自身在制造业的地位而言,钢铁产业升级均是建成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技术革命爆发、国内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和其他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增强的多重机遇和挑战。

同时,钢铁产业进入了“三低一高”(低增长、低效益、低价格、高压力)的新常态,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产业升级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举国上下正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不懈努力。

因此,紧抓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制造强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制造强国:

钢铁面临七大机遇挑战

《国务院关于印发<

中国制造2025>

的通知》(国发〔2015〕28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通知》部署了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和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9项战略任务。

建设制造强国给我国钢铁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对钢铁产业的支撑能力、竞争力和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钢铁产业不仅仅是在一般层次上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规模数量、产品质量的需求,而且要切实迈向中高端,综合实力进入强国序列,最终位居前列,达到世界先进甚至领先水平。

二是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为钢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和加快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是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钢铁企业带来了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浪潮、培育市场竞争新优势的历史机遇。

四是强化提升包括关键基础材料在内的工业基础能力,支持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组织实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等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同时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为我国研发应用先进钢铁材料、提高产品质量稳

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结构调整和国际化经营,扎实推进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全球竞争力。

实施产品升级。

树立科学使用钢材理念,加强对钢材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合理制定、修订钢铁下游行业的用钢标准,做好钢铁产品标准与用钢行业标准规范的衔接。

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和桥梁,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和提高安全性。

建立质量追溯和信用评价机制,健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企业精益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建筑、机械、轻工、造船等行业用钢材的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

打造汽车板、硅钢、轴承钢、齿轮钢、海工用钢、核电用钢等重点产品的世界品牌。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钢材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

打造服务型制造。

以用户为中心,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开展符合用户要求的服务标准化作业。

支持钢铁企业开展先期介入(EVI),与下游用钢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制订实施解决方案。

延伸钢材深加工服务,完善配送与物流体系,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库存管理和及时配送服务,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加强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在材料加工使用过程中,提供材料检测、节约钢材、低成本应用技术等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开辟电子商务、钢铁互联网金融等服务新领域,其他企业积极融入参与,推进服务升级,与用户共创、共享产业链价值。

强化创新驱动。

推动钢铁企业建立具有先期研发介入、后续用户应用功能的实验室、研发中心。

重点建设钢结构、船舶海洋用钢、电工钢、汽车与轨道交通用钢等上下游技术创新联盟,培育一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等,引导具备条件的优势钢铁企业在战略性前沿冶金工艺、成套装备和关键产品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和标准。

充分集成利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单位的科技资源,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钢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平台和协调机制,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加快绿色发展。

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秉承“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理念(绿色产品、绿色物流、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和绿色采购),引导钢铁企业实现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绿色产品指的是按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要求,开发应用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绿色物流指的是优化物流体系,降低原燃料、产品等钢铁相关物资运输、装卸、贮存过程中的消耗与排放;

绿色产业指的是围绕钢铁三废高效回收利用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应用而衍生发展出的产业;

绿色制造指是钢铁生产过程中以“降耗、增材、提效、减排”为目标而采取的工艺优化、技术升级和节能环保措施;

绿色采购指的是考虑“生产绿色低碳、产品高效长寿”的因素,引导钢铁企业物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

推动智能制造。

重点围绕两化融合贯标,生产制造自动化、企业管控信息化,打造智能工厂示范、供应链协调管理示范,建设第三方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等,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与钢铁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在钢铁全行业开展两化融合水平测评和等级评定,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二是提高钢铁工业基础自动化和先进过程控制自动化应用水平,引导钢铁企业因地制宜地应用烧结机智能闭环控制系统、高炉专家系统、“一键式”炼钢、智能精炼控制系统、加热炉燃烧过程优化控制、核心轧制控制系统、环保智能监控、能源管控中心等智能化技术。

三是鼓励优势领先企业进一步优化完善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推进制造、管理、经营和流通模式的再造,探索推动智能化定制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打造智能化示范工厂。

四是支持打造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在线服务生态系统,建设钢铁行业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加大对全国钢铁行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力度,逐步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查询、共享和综合集成服务,加强钢铁行业运行监测力度。

调整产业结构。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部署要求,切实压减过剩产能。

一方面严格依法依规压减过剩产能,进一步完善差别电价、差别融资条件等,促进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退出。

另一方面,加大产能退出的政策托底力度。

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优化市场格局为导向,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交流协作,加强和完善行业自律,建立区域性企业协调机制和同类产品企业协调机制,减轻恶性价格竞争。

推动国有钢铁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建立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化选聘比例,深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探索多种激励机制。

规范民营钢铁企业经营,着力改善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推广普及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股权激励、制衡和约束机制。

走向国际经营。

引导有条件的钢铁企业紧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机遇,制订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市场潜力大,双方互补性强、契合度高,发展基础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国别,采用成套设备出口、投资、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积极开拓欧盟、北美等发达区域的市场,在市场需求大、科技资源密集、产业基础好的国家和地区发展钢铁生产、深加工,构建市场营销服务网络,营造研发创新平台等。

鼓励国内钢铁生产、工程技术、设备制造和咨询服务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工程项目市场,输出冶金成套装备、技术、智力和劳务等。

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探索与高铁、核电、汽车等产业链下游企业联合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