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理白族本主崇拜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104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大理白族本主崇拜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大理白族本主崇拜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大理白族本主崇拜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大理白族本主崇拜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大理白族本主崇拜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大理白族本主崇拜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浅谈大理白族本主崇拜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大理白族本主崇拜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大理白族本主崇拜6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大理白族本主崇拜的研究论著主要有:

董建中《白族本主崇拜》(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

作者全方位地介绍了白族的本主崇拜,主要从起源、形成、演变对本主崇拜进行研究。

杨亮才、赵寅松的《和谐的社会—中国白族本主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从起源、形式、特色、现状等方面对白族本主文化进行了简单介绍。

从上述可以看出,对于白族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

本文就白族本主崇拜、本主崇拜的起源与形成、本主崇拜同其它宗教的融合来谈谈白族的本主崇拜。

一、本主崇拜

本主,是白族人民奉祀的民族神,本主者,本境之主也。

白语称“本主”为“岛博”、“武僧”,“岛”是“大”的意思,“博”是对男性长者的尊称,因而“岛博”的意应为“大老爷”,“武僧”意为“主人”。

[1]“本主”或“土主”,是汉族所加的特谓。

[2]不少学者对“本主”二字作考证,,有的认为是“本境鬼主”的简称,也有的认为是“本境土主”、“本境福主”的简称。

[36]“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就是以本主为中心的宗教崇拜。

多数村民把

“本主”叫“朵薄”。

意思是大老爷,也有些村民,把男性“本主”叫“劳谷”,意思是祖父;

把女性“本主”叫“劳泰”,意思是祖母。

[3]

白族本主神众多,至于什么样的神或人可以被封为“本主”多是由村民们决定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立自认为能够保护他们的“本主”。

“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

[4]可见,白族本主的设立,并没有特殊要求,但凡符合人民精神需求的就可以成为保护一方的“本主”。

在大理地区,凡白族村寨,大多一个村供奉一个或多个“本主”,也有的是几个村寨供奉一个“本主”。

每一个白族人似乎一生都离不开本主,不少笃信本主的村民,凡遇出生、婚嫁、死亡或是考大学、求职、外出做生意、求子嗣等人生大事,以及遇到患病、家庭不顺、遭灾等事情的时候,都前往本主庙烧香,磕头,向本主祷告,祈求得到本主的保佑。

本主崇拜深刻影响着白族人民的生活。

本主崇拜对白族人民的影响深刻的、具体的,除了大理等地区外,但凡有白族存在的地方,都有着本主崇拜。

湖南桑植县有7个白族乡,崇奉的“本主”竟达20多个。

据魏源《元史新编》第18卷载:

元军攻占大理后,征调大理国段智兴父子率领的两万“僰兵”,远征交趾,于1258年正月会师长沙。

南宋灭亡后,“僰兵”中一部分人即落居洞庭湖两岸,现已发展为8万余人。

桑植白族落居已达700余年,隔大理有千里之遥,却还完整地保存了“本主”的宗教信仰。

可见,本主对白族人民的影响之深。

白族学者李缵绪将本主神分为自然崇拜的神祇、图腾崇拜的神祇、祖先崇拜的神祇、英雄崇拜的神祇、平民百姓成为本主的神祇、佛教和道教神灵成为本主的神祇、统治者成为本主的神祇、汉族历史人物及亲属成为本主的神祇等八类。

[5]并认为,白族本主有些是单个的,但多数是成谱系的。

本主崇拜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本主谱系大体上是沿着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偶像崇拜线索发展下来的。

[6]从现在各地崇拜的本主来看,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交通比较闭塞的地区,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类的本主较多一些;

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偶像崇拜类的本就占了绝大多数。

[26]本主神的这种分布状况,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程度相一致的。

本主崇拜具有明显的村寨性和地域特征。

本主神的神力主要局限于供奉他们的村寨与邻近的地域,是村寨和地区的保护神各地本主神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没有神力无边的至上神与大神统辖小神的关系。

这就使得本主崇拜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原始宗教,也不同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人为宗教。

我们说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原因就在于此。

二、本主崇拜的起源与形成

白族本主崇拜的历史相当悠久,但其从起源到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对本主崇拜的起源与形成,根据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本主崇拜起源于原始宗教,形成于与中原唐宋时代的南诏、大理国时期。

元明时期,本主崇拜又得到了很大发展,许多历史人物不断加入到本主神祇当中。

从本主崇拜中保存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这些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大量遗迹来看,可以判定本主崇拜最早的起源应是原始社会。

从本主是村寨的保护神的性质和本主祭祀当中的社会遗风来看,本主崇拜与原始社会的社神崇拜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社祭就是祭祀土地神,这一点在昆明西山区白族的本主崇拜中有明显的保留。

当地白族认为,本主是本境土地之主本境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畜都是属于本境之土主。

土主的这种作用与远古时期的土地神的作用时一样的。

远古时期等的社祭以原始村社为单位,白族供奉、祭祀本主也基本以村寨为单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是有继承关系的。

从不同程度保存下来并一直延续到近代本主庙会活动中的祈雨、求丰收、求生殖的内容来看,本主崇拜与古代白族先民的农耕祭祀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本主崇拜源于原始社会的社神崇拜和农耕祭祀,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才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发展成为带有许多人为宗教成分的本主崇拜。

“蒙氏平地方,封岳渎,以神明天子为国步主,封十七贤为十七神”。

[7]这里指南诏王细奴罗封山神之事,这也许是南诏原始宗教向本主崇拜转变的开始。

“国步主”,有的学者认为即指“本主”。

[27]此后在有关南诏的各种史籍中,多次提到南诏王封山神之事,据王崧本《南诏野史》记载;

“蒙氏平地方,封岳渎,以神明天子为国步主,封十七贤,五十七山神。

”胡蔚本《南诏野史》说;

“封十二圣贤为十二山神。

”这说明本主崇拜在南诏已初步形成,这应当是本主的起源,野史本主崇拜的雏形。

“誓文四本·

·

一本藏于玷苍山下神祠石室内”。

[8]按点苍神祠,今在中和峰下,其神号为“点苍昭明镇国灵帝”。

当时未必有此称号盖其时尚保存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之俗,所祀之神如管川谷之神,即本主庙中之“河涘龙王洱河景帝”“灵镇五峰建国皇帝”“玉局持邦灵昭文帝”以及“驱除云雾之神”等等。

由点苍誓文所铸诸神观之,则本主庙渊源于南诏,甚为明白,是南诏时,仍以自然崇拜之原始巫教,为其主神,盖可知也。

[28]

祭贞元十年,异牟寻与崔佐时于点苍神祠所用誓文云;

“谨玷苍山北,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渎,即管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永为证据。

”[9]所请诸神,

为五岳四渎,乃南诏所封,皆在云南境内。

又管川谷诸神,即今日本主庙诸神之起源。

著名的剑川石钟山石窟,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开凿的,现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里集中了白族多种宗教信仰,与白族本主崇拜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汪宁生在《云南考古》一书中,首次提出剑川石钟山石窟中的王者雕像三窟,是白族本主神像。

[10]田怀青《剑川石钟山石窟等七号窟王者像释》一文,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11]事实上,这一观点,早在50年代就已萌芽,李家瑞《石宝山石窟王者像三窟试释》[12]一文就曾提到。

剑川县甸南南乡本主庙及鹤庆县观音天子庙所供奉的本主神堂,与石钟山第11号窟的王者及王妃、子女、侍从像完全相同,这其实已指出第11号窟属本主神龛,此种观点目前被多数学者所接受。

据张道宗《记古滇说集》记载,南诏第三代君主威成王诚乐建大灵庙,塑大灵土主大黑天神圣像。

还说诚乐当国王的第九年,追封阿育王的三个儿子和舅舅为土主,并建庙祭祀。

长子福绑为仗义山河清绑景帝,次子为灵仗九夷镇河圣帝,三子为金马名山至德景帝,舅舅为大圣外祖神明天子。

[13]这几个神灵和人物经过加封后,已经变成了本主。

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年)因唐朝驻云南(姚州)的太守张虔陀不仅欺侮南诏王阁罗风的妻女,勒索财物,而且还向朝廷妄奏是非,逼反了南诏王阁罗风。

[29]唐朝廷先后派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和剑南留后李密率兵20万征讨南诏,均在南诏和吐蕃联军的打击下全军覆没。

后来南诏与吐蕃修好,但吐蕃一直压制南诏,给南诏带来巨大灾难,后来在清平官郑回的劝说下,南诏决定与唐朝修好。

为了正式恢复双方关系,794年南诏王异牟寻和唐朝史节崔佐时举行了会盟仪式。

由于该仪式在南诏都城西北的苍山神祠举行,所以史称“苍山会盟”。

苍山神祠就是现在的苍山本主庙。

[14]庙内现存一块石碑,碑的正面正中大字竖刻“敕封点苍山昭明镇国灵帝神位”,左右分别竖刻“六曹官吏之神”、“同堂文武众神”。

这块石碑不知立于何时,但表明古时候的苍山神就是现在的苍山本主庙的本主。

[15]

以上史料,均表明本主崇拜形成于南诏、大理国时期。

此外还有一些资料,如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志多记载有许多本主庙为南诏蒙氏时期所建或隋唐时期。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此前所提及的湖南桑植县的白族的本主崇拜。

这里的白族人是由大理国时期被调至此的“僰兵”的后裔。

假如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还没有宗教信仰的话,那么桑植县的白族落户当地后,长期生活在汉族、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深受这几个民族宗教文化影响,应该信仰的是与这几个民族相似的宗教,怎么会形成与远隔千里之外的云南白族一样的本主崇拜呢?

从讲述本主传说的神话故事来看,涉及本主起源的故事大多数出现在南诏及其之后,这从一定程度说明本主崇拜是在南诏及其之后才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据白族学者王明达统计,只可能在南诏及其之后产生的本主故事,占全部本主故事的85%左右。

[16]元明时期封自己的将领为白族的本主神,那是统治者觉得要对白族人民进行统治非本主崇拜才不可,这足以说明元明时期,大理地区的白族本主崇拜是何等的兴盛与繁荣。

综上所述,白族的本主崇拜形成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并且是白族最为重视的宗教信仰。

以后又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特别是元明清时期,本主数量不断增加,本主崇拜的文化内容不断丰富,才形成今天这样的本主崇拜的格局。

三、本主崇拜同佛教、道教的融合

(一)佛教的传入及盛行

佛教在唐初传入云南,南诏时代,佛教早已输入,且大理为通印度之孔道,佛教之盛行,自在意中。

梁任公《千五百年前之中国留学生》云:

“道生之入印度,乃经过吐蕃尼波罗路,又古代唐僧二十余人,经滇缅路而入印度。

”按南诏之境界,西接骠国。

《蛮书》云:

“骠国在蛮永昌城南七十五日程,阁罗风所通也。

”又云:

“国王所居门前,有一大像,露坐,高百余尺·

俗尚廉耻,重佛法·

与波斯及婆罗门邻接,而去舍利城二十四日,舍利城,中天竺国也。

”[30]南诏与骠国交往频繁,佛教之流入可知。

佛教在唐代就已盛行于大理地区,传说印度“摩羯国阿育王第三子瞟苴低娶欠蒙亏为妻,生低蒙苴,苴生九子,名九龙氏。

长子啊辅罗即十六国之主。

”[17]著名的南诏的崇圣寺便建在公元7世纪。

杨升庵《南诏野史》记载,唐代贞观六年(公元633年)尉迟敬德监造“大理崇圣寺”。

[31]据历史记载,早在晚唐时期,即有啊阇梨僧人来此传教,并获得了南诏统治者的支持,修建了许多寺庙和佛塔,因而大理地区被誉为“妙香古国”。

[32]在大理国时期,先后相传的23代国王中,即有9代国王自动让位为僧,加上被废为僧的段世英,则其为10代。

有将近半数的国王乐于为僧,由此可知统治者对佛教虔信之诚和提倡之力,也正因为如此,佛教在大理地区获得了广泛传播。

元代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对此作了如下记载:

“此绑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符屠法。

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

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