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9751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Word下载.doc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Word下载.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Word下载.doc

  (三)战略定位

  (四)主要目标

  三、空间布局

  

(一)构建点圈一体的城镇发展格局

  

(二)形成块带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

  四、产业发展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三)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四)着力发展海洋经济

  (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七)积极发展精细农业

  五、城乡发展

  

(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基础设施

  

(一)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二)统筹能源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三)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七、社会事业

  

(一)优先发展教育

  

(二)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三)完善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

  (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五)营造和谐发展社会环境

  八、资源环境

  

(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三)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

  九、改革开放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二)加快外经贸战略转型

  (三)加快对接珠三角

  (四)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

  (五)加强与港澳、东盟等区域合作

  十、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附表1:

粤东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附表2:

粤东地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前 言

  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个地级市。

2010年,该区域总面积1551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8.6%;

常住人口1689万人,占全省的16.2%.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粤发〔2009〕14号)的部署,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粤东地区实际,编制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从2011至2015年,属我省“十二五”区域规划,是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在粤东地区的细化,是指导粤东地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各类规划的依据。

  粤东地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粤东地区加快发展工作会议并出台《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粤东地区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努力进取,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6-2010年,粤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达到3242.8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2010年达到19371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3%,2010年达到160.8亿元。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坚持实业兴市、工业立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2.2∶49.6∶38.2调整到2010年的9.0∶54.9∶36.1.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取得重大进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产业技术进步加快,内生增长动力增强。

  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揭阳潮汕机场、厦深铁路等建设加快推进,港口群建设明显加快,能源电力生产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潮州供水枢纽等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成,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状况明显改善。

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项目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47.5%.大力推进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治安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发展软环境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3%,2010年达14418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7%,2010年达6823元。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教育、就业、环保、社保、医疗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取得积极进展。

全面实现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78.4%.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2.2%.

  

(二)发展环境。

  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引致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

粤东地区进一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泛珠三角、环珠三角合作不断加深,《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粤东地区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全省在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粤东地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较扎实的物质基础。

粤东地区在新起点上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具备更为有利的条件。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在延续,世界贸易与投资仍将处于较低的增长区间,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可能会暂时放慢,区域间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粤东地区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严重不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任务繁重。

  (三)重要意义。

  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粤东地区人民福祉,事关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意义十分重大。

  ——有利于形成粤东地区发展合力。

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有利于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有利于形成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省整体竞争力。

  ——有利于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

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闽西南、赣东南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对台经贸合作,有利于强化闽粤赣经济联系,促进三地融合发展,形成东南沿海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主动对接珠三角,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深化与港澳台及东盟合作,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促进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建设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大提升,全面实现“十年大发展”目标,力争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二)发展原则。

  做大总量,提升质量。

加快发展,壮大经济总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促进速度质量相协调,着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尽快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

  发挥特色,一体发展。

明确各市功能定位,发挥特色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高集约发展水平,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合作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统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普惠共享,改善民生。

坚持民生优先,促进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开展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倡导绿色生活,促进绿色发展,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三)战略定位。

  ——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发展特色经济。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设全省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和特色制造业基地,打造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进一步擦亮经济特区品牌,充分发挥粤东地区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临近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以及侨乡优势,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与港澳紧密合作,积极拓展对台经贸合作,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建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立足海陆统筹,充分发挥粤东地区沿海港口优势,积极布局建设粤东沿海工业经济带,深度开发和集约利用海洋资源,优化粤东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建设全省海陆关系协调示范区域。

  ——宜居宜业的特色城市群。

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推进一体化发展,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海滨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努力打造文明富裕、充满活力的宜居宜业特色城市群。

  (四)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具有粤东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基本实现“十年大发展”的目标。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到2015年,粤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8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150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比例达到6∶52∶42,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水平达65%,初步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交通建设大会战成效明显,消除区域内省道以上公路“断头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500公里,新增铁路通车里程约22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超过1.8亿吨。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电源、电网、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初步建立现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地级市市区防洪防潮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城防洪防潮能力达到50年一遇。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年均实际增长均达到12%左右。

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以内。

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达到均衡发展。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职业教育有较大的发展。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三项医疗参保率达到98%.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完成省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森林覆盖率达到52.6%.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合理划分空间功能,加强空间联系和组织,建设形成点圈一体(市区、重要城镇及“汕潮揭”都市圈)、块带结合(产业园区和沿海工业经济带、休闲旅游产业带)的空间发展布局。

  

(一)构建点圈一体的城镇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