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9675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考《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自考《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3.成人感

  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

  4.社会认知

  是指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

  5.压力

  就是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压力感三者形成的综合性心理状态。

  6.观点采择

  是指个体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即能够认识到对同一事物或事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观点和看法,并能试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的能力。

  7.对偶故事法

  是指设计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

在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中去探明儿童所依据的道德规则。

  8.社会性

  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按社会规范、道德、习俗等要求自己而形成的一套思维习惯、观点与行为。

  9.逆反心理

  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10.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意识。

它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11.性别角色

  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

  三、判断改错

  1.在青少年的个性倾向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兴趣,青少年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兴趣所驱动的。

错兴趣改为需要

  2.性情感指和性生活有关的爱、憎、兴趣、恐惧等感情变化的活动。

  3.让儿童听完一个包含着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讨论,这种做法是对偶故事法。

错对偶改为两难

  4.青少年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多数还是生物取向的,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刻板性。

错生物改社会

  5.社会支持仅仅指来自朋友、同事等个人或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

错不仅仅

  6.性的发育开始于少年期。

错胎儿期

  7.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

错不完全

  8.易性别癖是性取向上的心理障碍。

  9.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10.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

错身心改为品德

  11.系统脱敏法是诱导个体缓慢地暴露出导致心理紧张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

  12.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1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14.性教育就是知识教育。

  1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

  四、简答题

  1.简答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表现形式。

  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

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

自我中心化是发展变化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实际上是指青少年高度的自我意识,这种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别人也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

另一方面,这种自我意识还表现在他们的个体独特感上。

  2.简述个体遭受到压力时行为表现呈现的负面类型。

  

(1)暴力攻击类型

  

(2)自我中心类型

  (3)寻求生理满足类型

  (4)逃避退缩类型

  (5)潜在发泄类型

  (6)负向转移类型

  (7)寻求刺激类型

  (8)寻求自杀类型

  3.简述青少年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它是自我认识中最重要的指标。

个体自我评价的能力到高中阶段才渐趋成熟,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

  

(1)评价的独立性:

努力摆脱对成人、权威的依赖,表现出某种反叛的对抗和主观上的偏执性;

  

(2)评价的概括性:

由具体向概括化、抽象化发展,这时中学生在评价好学生时常用较概括的评语;

  (3)评价的稳定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成熟,自我评价逐渐趋于稳定。

  4.性意识包含哪两个层面?

  性意识是对性的认识和评价。

两个层面:

  

(1)是性别认同,即个体认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

它影响着个体对性的态度以及个体与异性的关系;

  

(2)是对性的关注、向往和追求。

  5.简述品德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个人品德的发展,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社会道德的影响下形成发展的,离开了道德就没有品德而言。

  (3)个体的品德也会反作用于社会道德状况。

  6.简答青少年友谊的特点。

  

(1)选择性;

  

(2)亲密性;

  (3)稳定性。

  7.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有哪些?

  

(1)独立自主的需要;

  

(2)友谊的需要;

  (3)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4)成就的需要;

  (5)社会交往的需要。

  8.如何处理压力和困扰?

  

(1)合理期盼的对话

  

(2)接近事实的内心对话

  (3)理性多元发展法

  (4)迂回理性沟通法

  (5)切断非理性思维法

  9.简述青少年动机的特点。

  10.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1)性生理知识

  

(2)性心理知识

  (3)性伦理知识

  (4)性法律知识

  (5)性病防治知识

  (6)人格教育

  11.简答青少年对权威认知的特点。

  权威是由于人们之间的社会权力不同和对有更大社会权力的人服从的要求所导致的一种社会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达蒙用横向法及纵向法,来研究儿童对权威认知的发展情况,将儿童权威认知的发展分为前后相继的六个水平或阶段。

对成人权威的认识从绝对化向相对化和具体化过渡,这是青少年权威认知的特点。

  12.简述社会支持的来源有哪些种类。

  

(1)家庭支持系统:

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长辈等;

  

(2)同伴支持系统:

包括同学、朋友等;

  (3)学校及社会支持系统:

包括学校教师、心理辅导人员、学校及社会团体等。

  五、论述题

  1.根据青少年社会交往的新特点,论述如何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社会交往进行指导。

  

(1)、青少年社会交往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交往对象的转变。

  在小学阶段多是依赖父母。

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开始在行为上反对父母的干涉,喜欢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然而,由于面临着许多从没有过的烦恼、不安、忧虑和恐惧,不能把握自己情感是否适合某一情境。

因此,他们又特别害怕孤独。

于是他们在情感上有了其他的依恋对象即同伴朋友。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交往对象的选择,关注情绪上的波动,关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多沟通,多引导,同时在他的同伴上下功夫,利用同伴使其正确面对困难,克服不稳定心理,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异性交往上帮助其把握尺度,避免进入早恋的误区。

  

(2)、青少年社会交往的第二个特点是交往意识的转变。

  青少年的交往摆脱了儿童时代的游戏色彩。

对他们来讲,与人交往不仅仅是为了玩和娱乐,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能够理解自己并能帮助自己缓解青春期紧张和不安的伙伴,要求别人在心理上给予认同和支持,更注重内在品质和情趣,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重视彼此心理的相容,希望朋友之间既相似又互补。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他正确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同时可心用自身教师特点的品质来感染对方,用相同的兴趣爱好吸引对方,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好伙伴。

  (3)、青少年社会交往的第三个特点是交往方式的转变。

  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地增强、身心方面矛盾的涌现,而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朋友,而交友团伙不具备这种功能。

因此,青少年交友范围逐渐缩小,最要好有朋友一般是一至两个,交友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

他们不主张朋友越多越好,选择朋友时很慎重,一旦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交往的亲密性很高,能做到坦诚相待,心心相印,无话不谈。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经常与学生谈心,用平等的方式讲述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故事,用真心去打动他,使他充分信任你,努成变他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2.根据青少年与父母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谈一谈如果你是一位青少年孩子的母亲或父亲,你会如何对待这些发展变化的特点?

  

(1)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变化表现在:

  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

在情感上与父母不如以前亲密了、在行为上开始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在思想上他们对父母的许多观点都有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结果往往与父母的观点不一致,表现出在观念上与父母的隔离。

  亲子冲突的出现:

亲子冲突从青少年早期到晚期是一个减少的过程,很少有较为激烈的冲突,大多集中在一些小事上。

具体体现在:

第一,社会生活和习俗;

第二,责任感;

第三,学校。

青少年的学校成绩、在学校的行为以及对学校的态度,都会引起父母注意;

第四,家庭关系;

第五,价值观和道德。

  

(2)首先,应承认差异,相互沟通了解,正确看待对方。

父母总是盼着孩子自己能够长大,青少年表现出来的正是他长大的开始,作为家长对这种情况的出现要给予正确的反应,多加沟通,但又允许他保留自己心中的一块绿洲,对于他们行为应以建议的方式提出,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观念也要不断更新,尽力去接受新生事物,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家庭中的两代人间矛盾,许多是由于互不了解造成的。

只有两代人互相意识到有差异,去了解这种差异,理解对方心态,才能减少偏见误解,化解矛盾。

其次,应尊重对方,理智地对待对方的态度和行为。

青少年渴望参与到成人的行列,要求独立,受到尊重。

作为父母的应该重视他们的这些需要,不说不做损伤青少年孩子人格的话和事,家庭中的一些事情要主动地同他们平等商量、交流,主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给他发言的机会,使他感到在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利。

父母越尊重青少年,青少年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回报父母。

第三,角色换位,积极寻求共同点。

在双方意见冲突,应能主动移入他人观点,想象对方意见的合理性。

例如,有的青少年孩子从自己的学习状况考虑,估计考不上大学,而选择去职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