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QC小组活动的认识和经验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9309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QC小组活动的认识和经验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QC小组活动的认识和经验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QC小组活动的认识和经验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QC小组活动的认识和经验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QC小组活动的认识和经验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QC小组活动的认识和经验文档格式.doc

《浅谈QC小组活动的认识和经验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QC小组活动的认识和经验文档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QC小组活动的认识和经验文档格式.doc

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公司已开展QC小组活动4年多,解决了许多生产过程技术难点和提高了管理水平,提高了实物质量和工作质量。

1QC小组介绍

1.1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1.2QC小组的分类

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QC小组分为:

“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四种类型。

Ø

现场型QC小组:

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

活动范围主要在生产现场。

服务型QC小组:

以推动公司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公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目的。

攻关型QC小组:

通常有领导、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

管理型QC小组:

以提高业务水平、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2公司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的建立、运行情况

2.1公司依据《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第四版)[1]和《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2],结合我公司生产经营实际,2007年发布了DFQ0643《QC活动控制》,规定了公司QC活动的管理、QC活动流程图、QC小组活动的启动、QC活动的开展、QC成果的管理(包括成果报告的审查、成果发表、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评审判定标准)等内容,经过4年多的运行,进行了2次修订,内容不断优化,日趋完善。

2.2为了公司QC活动的顺利开展,公司举办了1次QC活动座谈交流会和2次培训,提高了QC小组开展活动的能力,调高了小组成员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QC小组活动的程序

为了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特征。

要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技术。

QC小组活动涉及的技术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专业技术,就是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属于什么专业范围,就需要这个专业的技术;

另一个方面是管理技术,这就是程序、证据、方法、技巧等。

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并用,就能使解决问题做到多快好省。

每个QC小组要解决的课题是不同的,因此所涉及的专业技术也各不相同,而管理技术则是共性的,这正是每个QC小组都需了解、掌握和应用的。

QC小组解决课题所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

遵循PDCA循环。

我们每做一件事,搞一项活动或解决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做法或思路,它都是按照PDCA的活动规律(程序)进行的。

P表示计划,D表示执行,C表示检查,A表示处理。

P阶段通常包含着四个步骤,即:

找出所存在的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找出主要原因;

制订对策。

D阶段包含着一个步骤,即按照制订的对策实施。

C阶段包含着一个步骤,即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A阶段包含着两个步骤,即:

制订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提出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的内容。

PCDA循环有两个特点:

一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见图1。

也就是按PCDA顺序前进,就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水平上再进行PCDA循环就又可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是大环套小环,见图2,即PCDA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可有它本身的小PCDA循环。

图1-阶梯上升图2-大环套小环

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为什么选这个课题?

为什么制定这个目标?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

为什么确定这几条主要原因?

所制定的每一条对策是否完成,有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等等,都要有证据来说明,而这些证据应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

为此要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应用统计方法。

为了取得证据,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其中有的是有效数据,有的则是无效数据。

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就需要应用统计方法;

我们要判断总体质量,不能做到全数检验时,可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作为样本,从样本的质量状况,就可以判断总体的质量水平,这也需应用统计方法;

我们要优选一些参数进行试验验证时,怎样才能做到试验次数最少而得到参数的最佳搭配,这也需要应用统计方法。

总之,应遵循PCDA循环,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开展QC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的具体程序如图3所示。

图3

3QC小组活动实践体会

现介绍QC活动的具体程序、要求以及4年来公司QC活动实践中各环节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避免以后出现相同的错误,有助于提高QC活动的效果。

3.1选择课题

课题选择应小而活,小而活是QC小组活动开展的特点,小课题一般都是我们身边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员工对现状比较清楚,成立小组开展活动,也比较容易解决,如果课题选大会涉及更多人员,花费时间长,超过小组能力的范围,不易取得成功。

比如:

“提高焊接一次交检合格率”,课题就太大、太广。

课题的名称应一目了然地看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可抽象。

课题名称应直接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如“降低×

×

不合格品率”,“降低×

消耗”,“提高×

效率”,简洁、明了、针对性强。

不可把所采用的主要对策冠以课题名称,因为活动初期选择课题还没有提出对策,不可把把课题名称采用宏观的口号方式抽象化。

选择理由应简洁、明了、充分,切忌含糊不清、缺乏依据,因为在以后的各个环节如:

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等都围绕选题理由开展的,所以选题理由必须充分明了、实事求是,直接定出选此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不要长篇大论地陈述背景;

不可用宏观的口号式方式,应直接写出选择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以便以后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最好使用框图形式,这样可以更直观的说明情况,但并不是要求各小组的选题理由都用框图形式表示,可以形式各异,但要简明、扼要,用数据表达。

有的小组,为了强调所选课题的重要性,从国际的发展趋势讲到国内的先进水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讲到市场经济的特点,密密麻麻的文字写了一大篇还没说到主题。

3.2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最多不能超过两个,通过对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把症结找出来。

然后就可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等,一步一步进行下去。

现状调查做得好,就给解决课题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因此,现状调查这一步骤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整个QC小组活动程序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常出现的问题为:

调查结论不明确,缺乏说服力。

如想要调查结论具有说服力,数据的收集整理是重点。

调查要从现象的各个相关方面开展,只有使用充足的数据才能说明事实,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要有可比性和时间要有约束,切不可只凭小组讨论的表面现象得出结论。

工具使用不规范。

找问题过程使用的工具有多种,如:

调查表、简易图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法等。

用得最多的是排列图,在绘制排列图中常见的问题有三个:

其一:

确定主次问题的比例不恰当。

通常A类区的项目占总频数的80%左右,是主要问题;

B类区的项目占总频数的10%左右,是次要问题;

C类区的项目占总频数的10%左右,是更次要的一般问题。

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要整理、分类,进行分层分析,以便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们不仅收集已有记录的数据,更需亲自到现场去观察,去测量,去跟踪,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掌握问题的实质。

指令性课题,指令性课题目标明确,不用进行课题可行性分析,只需要调查出与现状与指令目标之间的差距如何,可以通过数据的排列分析来确定能否实现目标,分析手法类同于现状调查。

3.3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是确定小组活动要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

也是为检查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

有人说“只要解决问题就行了,要不要先确定目标无所谓”。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人们每做一件事、要解决一个问题,不论这个问题的大小,都要制定目标。

设定目标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目标要与问题相对应。

目标不要设定得太多,以免把问题复杂化,通常以1个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个。

目标要明确表示,用数据说话,必须量化。

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

设定目标所用的方法,通常可用柱状图、折线图等简易图表。

通常的问题是目标值没有量化,少数课题特别是管理型的课题很难将目标值量化,我们应从其他角度对目标值进行确定,因为量化的目标值在效果检查中容易进行类比,可以更好的开展小组活动并说明小组的活动成果。

3.4分析原因

3.4.1分析原因是小组活动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找出关键所在,小组成员要开阔思路,集思广益,从能够设想的所有角度去想象可能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

分析原因应做到: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展示问题的全貌(4M1E:

人—man、机—machines料—materials、法—methods、环境—environment);

分析原因要彻底,要针对结果,把原因一层层展开,原因分析不彻底,分析的层次不分明,是许多小组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

分析到可以采取对策为止;

末端因素上找要因。

3.4.2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三种:

工具选用不当,这个环节需通过比较分析后选择合适的工具,因果图和系统图是原因分析中常用的工具,这适用于主要问题只有一个的情况。

当出现分析中有多个相互原因交叉之处时,这种数个问题由一个原因造成或者多数原因交叉的应选用关联图。

原因分析不彻底,分析的层次不分明,原因分析因层层开展,找出结症。

绘制的分析图不规范。

有些课题在原因分析图中,把主要原因作了特殊记号,这只是原因分析,并不是确定主要原因,所以在原因分析图中,只需将所有末端原因作出特殊记号即可。

3.5确定主要原因

3.5.1通过分析原因,分析出有可能影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条,其中有的确实是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的则不是。

这一步骤就是要对诸多原因进行鉴别,把确实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来,将目前状态良好、对存在问题影响不大的原因排除掉,以便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确定主要原因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把因果图、系统图或关联图中的末端因素收集起来,因为末端因素是问题的根源,所以主要原因要在末端因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