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8975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阮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阮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阮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阮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阮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阮元Word格式.docx

《阮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阮元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阮元Word格式.docx

第三要能读通,即初步了解其字句的含义;

第四要能读通顺,不能读起来疙疙瘩瘩。

评校

  校是校雠、校正,即拿所读书文与其他版本进行对校,勘定正误。

评是评点、评说,即在校订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评定其是非正误和优劣长短。

中国古代有评点读书法,读者可将阅读感受,以及对所读书文从字句到内容的评价,写在字里行间、文前文后或者天头地角。

阮元这里的评即有评点之意。

抄录

  阮元要求在读通读懂文字后,将所读书文的精要加以抄写,以加深对它的理解,巩固对它的记忆。

著述

  这是指对阅读所获的迁移运用。

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读通、读懂、熟记所读书文,还要能将阅读所得撰成著作,公之社会,遗教后人,为社会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阮元的四步读书法,是中国古代创造的读书原则——读思结合、读习结合、读行结合的发挥和运用。

它把阅读建立在认读基础之上,经过深入思考和熟读记忆,达到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主张,并笔之于纸,形之为文,或与同辈交流,或遗教后世。

它不但十分完整,符合人类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而且将读用结合起来,从而与八股式读书区分开来,显示出了它的科学性、建设性。

应该肯定,阮元的这种读书训练值得我们今天的读书人和阅读教学改革者借鉴。

当然,阮元将“运用”局限于钻故纸堆和写诗撰文,远离变革现实的社会实践,这是其读书法的主要缺陷。

其次,阮元把读书视为培养封建官吏和良民的主要手段,以巩固、维护封建政权为目的,这是他的严重局限和不足。

半山游历

  阮元先后在杭主政十二年,每到清明时节,他总要到郊外踏青,最喜欢去的就是远离尘嚣的半山(皋亭山)。

他把半山比成绍兴的兰亭,和文人学士一起饮酒吟诗修禊。

嘉庆三年(1798)春天,杭城接连下了二十天的雨,天一放晴,他就邀好友陆耀遹、蒋徵蔚等人,坐着小船到半山看桃花。

当船在半山桥靠岸后,半山一带千树万树的桃花绚烂夺目。

他们在桃花丛中饮酒吟诗,直到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醉意方醒,才踽踽登舟返回。

  嘉庆五年(1800),阮元升任浙江巡抚,这年的三月上巳日,阮元邀了陈文述、吴文溥、孙韶、程邦宪、许珩、黄文旸等好友,坐着画舫到半山,他们观赏桃花后又作画题诗,陈文述还在《皋亭山修禊作图纪事》上,写了一首“迎眸山色一痕清,修禊人来画舫停;

一种桃花与修竹,皋亭原不让兰亭”的诗句。

  嘉庆八年(1803)闰二月,阮元到海宁一带检查海塘,回舟时特意从临平过半山看桃花,他屈指一算这天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二天,再过四天就是清明节了。

他看到半山的桃花开得无比艳丽,漫山遍野都是黄灿灿的油菜花,便随口吟出“江南江北花孰多,花多花少皆当歌,千红万紫不来看,花自春风人奈何”的诗句来,关照世人,切莫辜负这大自然赐予的美好春光呀!

  嘉庆九年(1804)春,他和侄子阮常生等人乘船出城,沿着桃红柳绿的河道,听到了黄莺婉转的叫声,看到了油菜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舟行春色里,身在明镜中。

当船行至石桥时,他走到桥上四处眺望,只见一朵五色彩云向半山方向飘然而去,他脱口而出:

“春花何处来,消息甚轻捷;

一夜皋亭山,绿遍新柳叶……”的诗句。

  翌年,嘉庆十年(1805)二月,半山的桃花又开了,阮元由于公事在身,不能亲赴一年一度的半山修禊之会,便托其弟阮亨邀同人前往踏青观桃,嗣后大家都作了诗给阮元看。

  十年后的嘉庆二十年(1815)春三月,此时阮元已离杭赴他处任职去了,其弟阮亨仍然每年到半山来观桃修禊。

当他来到佛日寺,寺僧出示《皋亭云隐图》给他看,阮亨看后赞不绝口:

大有黄鹤山人笔意。

他在寺中小住数日,将自己和友人在半山观桃修禊之诗,一首首地笔录下来,辑成《皋亭唱和集》传世。

阮元藏书

  阮元一生广引学者,普及文化,以整理、刊刻、收藏图书、振兴学术为己任。

主编《石渠宝籍》2编,所见内府秘藏书画,遂记题跋并辨别真伪,作《石渠随笔》,为鉴赏家所推重。

抚浙时,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纂辑《经辑纂诂》一书,集我国训诂学资料之大成。

又搜集图书。

藏于灵隐寺,设“灵隐书藏”。

后又于镇江设“焦山书藏”。

作《杭州灵隐书藏记》、《焦山书藏记》、《焦山书藏书目》,并亲自参与修订《书藏条例》,具有近代图书馆之性质,然而仍偏重保藏。

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汇刻《学海堂经解》1400卷。

刊刻有《宋本十三经注疏》。

精于鉴别,工金石考证,编著《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两浙輶轩录》、《皇清碑版录》、《淮海英灵集》、《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经籍纂诂》等。

主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等。

家藏书极富,藏书楼名“文选楼”、“石墨书楼”、“琅环仙馆”、“积古斋”、“揅经室”、“唐宋旧经楼”、“节性斋”等。

藏书印有“雷塘盫主”、“亮功锡祜”、“墨庄藏书印”、“体仁阁大学士”、“五云多处是仙台”、“积古斋藏研处”、“扬州阮氏琅环仙馆藏书印”、“谱研斋著书处”、“泰华双碑之馆”、“家住扬州文选楼隋曹宪故里”、“阮氏伯元”等数十枚。

晚年编《文选楼丛书》,收书30余种,大半为自著书。

著《揅经室集》、《畴人传》、《广陵诗事》、《定香亭笔谈》、《十三经校勘记》、《小沧浪笔谈》等。

阮氏祖茔

地理位置

  阮元墓系祖茔,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永胜村。

阮元祖茔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距今已有370多年。

墓葬在永胜村北的老坝山,当地人称阮家大山。

  墓冢前,见一块约两米宽的墓碑横嵌在墓冢的中间,碑面异常光洁完整,上首第一行书:

“皇清诏授光禄大夫太傅体仁阁大学士阮元文达公墓表。

”阮元墓,封土高2.2米,周长24米,系清咸丰元年(1851)立石刻墓表,墓表由兵部侍郎杨文定撰,记载了阮元生平事迹及儿孙简况。

墓碑特点

  阮元于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去世。

他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重臣,道光帝旻宁在祭文中称他:

“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

  阮元去世后,归葬雷塘祖墓,在墓南约半华里奉旨建石碑坊一座,坊三门四柱,柱两截,下端方形,上端圆形,并雕以龙纹,高约一丈五尺,柱周围皆以耳形巨石作砥,坊上端有石刻“圣旨”二字,下端有横长方形玉石一块,上镌“太子太保仁阁大学士阮文达公墓道”十六字,石坊极壮观。

其他相关

阮元砚

  “自有天然砚,山林景可嘉”,这是以前读过的阮元麻子坑石砚铭文的首句。

但未见过此砚。

不想那日竟在北京古玩书画城的“藏砚斋”,见到了一方阮元砚,砚椭圆形,素池无纹饰,有铭文。

  据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载,阮元确曾藏有此砚,“石之出于端州者,概而名之曰端。

端非一种,种非一类,只要质理细,发墨易,便是佳砚。

其他名色甚多,如鸲鹆眼、黄龙纹、蕉叶白之类,而石质粗笨,不发墨,则亦安用其名色耶?

近日阮云台宫保在粤东,又得恩平茶坑石,甚发墨,五色俱有,较端州新坑为优,此前人之所未见。

”《恩平县志》上说,恩平茶坑产异石,嘉庆初年的时候就有人掘之,并请砚工制作为砚。

其名气不如端砚。

不过钱泳对名砚的看法,与阮元正合。

  阮元的砚铭是这样写的:

“此恩平茶坑绿石,质润而坚,有黄龙气,与端溪北石之绿端,枯而无气不同”。

  文选楼为其藏书处,楼在扬州文选巷。

嘉庆十年冬,阮元遵照父亲遗志,在文选巷家庙西边筑建了“文选楼”,楼的下面是私塾,楼的上面祀隋代著名文选学家曹宪,并且以唐代著名文选学家李善等人相配。

阮元个人认为曹宪是文选学得以创立的开山者,唐代李善则是文选学得以成为显学的集大成者。

阮元的文选因其藏有宋版《文选》,加上楼以“曹李”而闻名,故名“文选楼”。

  阮元和他同时代的藏书家一样,都喜欢把自己收藏的善本加以刻印,以利传播。

他刻的书就取名为《文选楼丛书》。

《清史稿》对他的评价是:

“元博学淹通,……刊当代名宿著述数十家为《文选楼丛书》。

”阮元好藏砚,并以“九十九砚斋”名其室,其作品收入《揅经室集》。

宛委别藏

  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巡抚浙江时,留心搜访《四库全书》未收之书,先后求得175种,依《四库全书总目》例,为每书撰写提要,随书奏进。

嘉庆帝十分高兴,遂据传说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亲笔赐名《宛委别藏》。

  所收多为世所罕觏之珍本秘笈,或不见于公私着录,如《皇宋通鉴纪事本末》、《钓矶文集》、《招捕总录》等;

或在中土久已失传,如《难经集注》、《五行大义》、《文馆词林》等;

或可补《四库全书》之缺佚,如《尚书要义》补足四库所缺三卷,《夷坚志》补足四库所缺甲、乙、丙、丁四志,《墨客挥犀》补足四库所缺续编等。

同时《宛委别藏》所收各书均据旧本精钞影写,其中源于宋刻的有30余种,源于元刊的有10多种,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

  书成后原本一直存于宫中,世间并无刊刻流传。

80年代台湾商务始将原书重行整理,影印出版。

但所收书仅得161种,其余12种不知去向。

宛委别藏:

系嘉庆帝在故宫养心殿的藏书总称。

《四库全书》修纂结束后,著名学者阮元在南方供职时,发现大量《四库全书》未收的精本善本书籍。

他除了收集到部分原版书外,又雇人抄录了部分精品,进呈给皇帝。

并仿照《四库全书》每书撰写提要一篇附于卷首。

嘉庆对这些书籍十分欣赏,遂在养心殿辟一隅藏之,并钤以"

嘉庆御赏之宝"

,成后世所传之《宛委别藏》。

  考“宛委”二字源自浙江绍兴(古称会稽)之宛委山。

宛委山乃会稽山的支峰,上有石匮,故亦称石匮山。

其山势陡峻,耸入云霄,又称天柱。

  登者需拾级而上。

传说禹曾得金笥玉字于此地,所以此山又名玉笥。

无论石匮抑或玉笥,均与置放书籍的器物有关,故冠之于藏书。

生平

  阮元于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府城一个以文兼武的世家。

他的祖父阮堂武进士出身,官湖南参将,曾率军征苗,活捉苗人数千人。

父亲阮承信系国学生,修治《左氏春秋》,为古文大家。

母亲林氏也出身于仕宦之家,通晓诗书,有修养。

  阮元5岁开始跟从母亲学字,6岁进私塾就学。

他的母亲对他偏重于文字的教育,他的父亲则令他通文义和立志向学。

阮承信熟读《资治通鉴》,对阮元讲“成败治乱,战阵谋略”,并教他骑马和学射箭,并对他说“此儒者事,亦吾家事也”,希望他文武兼备。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廿五岁的阮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

一年后因学识渊博,受高宗赏识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懋勤殿,迁任詹事。

1793年至1795年,提督山东学政,曾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

广交山东及寓鲁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

  后历任浙江学政,仁宗嘉庆三年(1798年)返京,任户部左侍郎,会试同考官,未几又赴浙江任巡抚,抚浙约十年。

在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又纠合浙江文人,编书撰述不辍。

嘉庆六年(1801年)在杭州建立诂经精舍,聘王昶授词章,孙星衍授经义,作育英才。

以嘉庆十年丧父,服除,任职兵部,又先后出为湖南、浙江巡抚。

在浙江巡抚任上,政绩颇多,其最大的功劳就是平定海盗。

  嘉庆十九年(1813年)调江西巡抚,因捕治逆匪胡秉耀有功,加太子少保,赐花翎。

嘉庆二十一年(1815年)调河南,升湖广总督。

任期内修武昌江堤,建江陵范家堤、沔阳龙王庙石闸。

嘉庆二十二年(1816年)调两广总督。

在粤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