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遗传病的治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7652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九章遗传病的治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十九章遗传病的治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十九章遗传病的治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十九章遗传病的治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十九章遗传病的治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九章遗传病的治疗Word下载.docx

《第十九章遗传病的治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九章遗传病的治疗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九章遗传病的治疗Word下载.docx

第一节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一、概述

在一般的生理状态下,全血中含有红、白细胞二类,它们均是处于未分裂的间期细胞。

红细胞没有核无分裂能力;

白细胞虽有细胞核存在,但是在外周血中已处于休止期(G0),因此要使白细胞从间期进入分裂期必须加刺激药物。

现在最常用的促使分裂的药品是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它能使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转化为具有分裂作用的母细胞,这就为染色体的制备创造了条件。

在PHA的作用下,处在G0期的淋巴细胞可转化成淋巴母细胞,重新进入增殖周期进行有丝分裂,当体外培养至70h左右时,大多数淋巴细胞己处于第二增殖周期内,此时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处理细胞可使正在分裂的细胞都停止在中期,再经低渗处理、固定、染色,获取的中期分裂相细胞。

染色体标本,可在显微镜下拍照进行核型分析,或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

二、实验过程

(一)器械

超净工作台、酒精灯、5m1无菌注射器、5号针头、10ml培养瓶、橡皮塞、75%酒精棉球、水平式离心机、定时钟、试管架、量筒、10ml刻度离心管、冰玻片,毛细滴管、恒温水浴箱、恒温培养箱、托盘天平、光学显微镜。

(二)试剂

RPMI1640、小牛血清、肝素(500U/ml)、秋水仙素(5μg/ml)、植物血凝素(PHA)、固定液(甲醇:

冰乙酸为3∶1,现用现配)、0.075mol.L-1KCI低渗液、Giemsa染液、pH6.8磷酸缓冲液、5%NaHCO3。

三、主要步骤

(一)采血与接种

用一次性5ml注射器取500U/ml的肝素0.2-0.3ml湿润针筒后,然后将多余的肝素排除。

常规消毒被检者肘部皮肤,从肘部静脉采血2ml。

转动针筒以混匀肝素;

随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将血液滴入盛有5ml培养液(4mlRPMIl640、lml小牛血清,0.2mlPHA,用5%的NaHCO3调pH至7.0~7.4)的培养瓶内,每瓶0.3~0.5ml(7号针头约20滴),盖上橡皮塞,轻轻摇动以混匀。

(二)培养

1.将培养瓶放在37℃恒温箱内培养72h。

2.在终止培养前2h,将5μg/ml的秋水仙素1~2滴(5号针头)加入培养瓶内(终浓度为0.07μg/ml),轻轻摇匀.放回温箱内,继续培养2h。

(三)染色体标本的制备(胰蛋白酶法)

1.收获细胞用吸管充分吹打瓶壁,吸取培养物移入10ml刻度离心管内,平衡后放入离心机内,离心8~10min(1000r/min),弃上清液。

2.低渗处理加8ml预温(370C)的0.075mol.L-1KCI低渗液,用吸管打匀使细胞悬浮于低渗液中,放在37℃恒温水浴锅中,静置15~20min,使白细胞膨胀,染色体分散(精确的低渗时间应自行摸索)。

3.固定

(1)预固定:

低渗处理完成后,加入现配制固定液1ml,吹打均匀。

1000r/min离心8~10min,弃去上清液。

(2)固定:

沿离心管壁加入新配固定液8ml打匀,1000r/min再离心8~10min,弃去上清液。

(3)再固定:

再加入新配固定液8ml,打匀(静置30min),1000r//min离心8~10min,弃去上清液。

4.制片视细胞多少,加入适量新配固定液制成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2-3滴,滴到清洁的冰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过几下(勿全烤干),空气中晾干。

5.染色晾干的标本用Giemsa染液(Giemsa原液∶pH6.8磷酸缓冲液为1∶9)染色8~10min、自来水冲洗、晾干。

(四)镜检

将制备好的染色体玻片放置到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找到分散良好的分裂相,然后后换高倍镜、油镜、认真观察。

四、注意事项

1.PHA是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成败的关键问题,因此,要考虑它的质量和浓度。

盐水提取物一般冰冻保存的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了效价减低。

浓度一般用200~300μg/ml,每毫升培养液加0.2~0.3ml,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凝集。

2.秋水仙素浓度与处理时间,一般最终浓度以0.05μg/ml为宜,处理时间为2小时。

如果浓度太低,处理时间太短,则分裂相少;

浓度太高,处理时间太长,则分裂相虽多,但因染色体缩得太短而形态特征模糊。

3.培养温度应严格控制在37℃+0.5℃。

4.双蒸水pH值应在6-7之间。

5.低渗一步极为重要,关系到染色体分散的好坏,因此低渗液的浓度与低渗的时间应掌握好。

6.离心速度不宜过高,速度太高细胞团不易打散,反之,分裂相易丢失。

7.固定液应临用时新鲜配制,固定时一定要彻底吹匀,若吹打不够则细胞在玻片上成堆,反之则细胞易碎,以至染色体数目不完整。

8.培养液的pH值应掌握在7.0~7.2左右,偏酸细胞发育不良,偏碱则细胞出现轻度固缩。

9.玻璃器皿要十分干净、无酸,所用试剂以分析纯的为好。

10.无菌操作过程应保持高度无菌概念,严防细菌和病毒污染。

11.在外周血培养过程中,PHA对淋巴细胞的刺激效应个体差异较大,同样方法和条件,分裂相多少及分散情况可各不相同。

第二节染色体G显带技术

染色体显带技术是在非显带染色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能显示染色体本身更细微的结构。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染色体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识别23对不同类型的染色体,并能识别同一号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带。

从而提高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精确度,为临床上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显带染色体是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带纹,称为染色体带,这种染色体显带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

通过显带技术,使各号染色体都显现出独特的带纹,这就构成了染色体的带型。

每对同源染色体的带型基本相同而且稳定,不同对染色体的带型不同。

20世纪70年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众多的显带(Q带、G带、C带、R带、T带)技术中,G带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带型。

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

因其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而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一套单倍体染色体带纹数有320条带。

70年代后期,由于技术的改进,可以从早中期、前中期、晚前期细胞得到更长、带纹更丰富的染色体。

一套单倍体染色体即可显示550~850条或更多的带纹,称为高分辨显带染色体(highresolutionbandingchromosome,HRBC)。

一、显色原理

关于G带的形成机理,迄今尚不十分清楚。

有人认为,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不均匀丢失是G带产生的原因。

在染色体上的蛋白质经处理而丢失后,这些区域呈现出浅染(浅带)。

染色体上蛋白质和DNA结合牢固的区域,由于蛋白质丢失少而呈现深染(深带)。

还有人认为,染色体经蛋白酶消化后,染色体的核蛋白破坏,这些区域裸露的DNA分子的磷酸基团能与吉姆萨染料中的天青和甲基蓝等噻嗪分子结合而使染色体着色。

也有人认为,染色体上T—A和C—G碱基的含量和分布不同,也与染色体上深浅带的形成有关。

A—T碱基对较多的区域,易与吉姆萨染料结合而染成深色区带;

而G—C碱基对较多的区域则相反,染成浅染区带。

总之,目前说法较多,主要概括为三种观点,即显带是由于:

①DNA的作用;

②蛋白质的作用;

③DNA、染料和蛋白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NaO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Giemsa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G带。

G显带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标本可长期保存,带纹清晰,成本低廉,制备周期短,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观察。

故已成为研究分析染色体的主要常规方法之一。

二、实验用品和材料

(一)器械

普通光学显微镜、37℃恒温水浴箱、立式染色缸、刻度吸管、橡皮吸头、pH试纸。

2.5%胰蛋白酶原液、0.25%的胰蛋白酶工作液、生理盐水、Giemsa原液、Giemsa工作液、1mol/L磷酸缓冲液(pH4.0~4.5)。

三、基本步骤(胰蛋白酶法)

 1.将常规制备的人染色体玻片标本(未染色的白片)置于70℃烤箱中处理2h,然后转入37℃培养箱中备用,一般在第3~7天进行显带。

 2.取0.25%胰蛋白酶溶液5ml,倒入染色缸中,加入45ml生理盐水,用1mol/LHCl和1mol/LNaOH及酚红调节胰蛋白酶溶液pH6.8~7.2。

  

3.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预温。

 4.将玻片标本浸入胰蛋白酶液中,不断摆动使胰蛋白酶的作用均匀,处理1~2min(精确的时间需自行摸索)。

 5.立即取出玻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2次。

 6.将标本浸入37℃预温的Giemsa工作液(Giemsa原液和pH6.8的磷酸缓冲液比例为1:

9)中染色10min左右。

7.自来水冲洗(用细水小心冲洗),空气晾干。

8.镜检显带效果:

在低倍镜下选择分散良好的长度适中的分裂相,转换油镜观察,若染色体未出现带纹,则为显带不足;

若染色体边缘发毛为显带过头,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减胰蛋白酶处理时间重新处理一张标本。

四、G显带核型分析

准备G显带中期分裂相照片一张,将各条染色体逐一剪下,根据其大小、带型特点和着丝粒位置,依次分组、配对和排列组合,待检查无误后,贴在报告纸上,写出核型的简式(繁式)。

五、注意事项

 1、良好的培养效果为:

标本片上中期分裂相要多,且染色体分散要好。

2、胰蛋白酶溶液需在使用前新配制。

3、染色体长度应能适应显带分析技术的要求。

4、烤片时间也很重要。

5、G显带成败之关键取决于胰蛋白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之搭配,故每次进行染色体G显带时,最好先试做一张制片,摸索胰蛋白酶处理时间,以保证获得最好的染色体G显带标本。

第三节姐妹染色单体技术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chromatialexchange,SCE)是染色体同源座位上复制产物间的相互交换,是同一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之间发生的一类特殊的同源重组,主要在DNA合成期形成,可能与DNA双链的断裂与复制有关,SCE的发生的频率可反映细胞在S期的受损程度。

如果一个个体的SCE率明显增高,可表明染色体受到环境中的一定因素的影响,或是受到遗传缺陷的内在制约因素所致。

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概念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是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在DNA链的复制过程中,可替代胸腺嘧啶。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一定是的5-溴脱氧尿苷(BrdU),当细胞在DNA复制过程时,BrdU能作为核苷酸的前体取代胸腺嘧啶而被掺入到新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