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6417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Word格式.docx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Word格式.docx

原教材结构及内容

重构后的教材结构及内容

单元

主题

课文

板块

训练点

教学策略

1、走进千山万水

第1课《古诗两首》第2课《桂林山水》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4课《七月的天山》

景物描写

(一)(侧重于游览顺序)

原有:

第2课《桂林山水》

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4课《七月的天山》

外选:

《趵突泉》《泉城》《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1.积累优美词语,背诵精彩段落。

2.了解分号的用法,学习排比句式并试着运用。

3.进一步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学写导游词。

1、感情朗读课文

2、仿写排比句和游记

3、范文引领导游词的写法

2、以诚待人

第5课《中彩那天》第6课《万年牢》第7课《尊严》第8课《将心比心》

人物描写

(一)

(侧重语言、动作)

第5课《中彩那天》第6课《万年牢》第7课《尊严》

《没了诚信,我一天也不会快乐》《救人的哈里森》

1.抓住关键的语句和段落,体会人物的特点。

2.进一步了解对话的多种形式,并进行迁移、运用

1、抓住关键句段体会人物特点

2、迁移运用(中彩续写、对话片段)

3、中外童话

第9课《巨人的花园》第10课《幸福是什么》第11课《去年的树》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

走进童话

《橡树》、《拥抱》、《穷人和富人》

1、品味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特点。

2、尝试编写童话和讲童话。

1.讲童话故事会

2. 

童话创作交流

3.推荐阅读

4、感悟生命

第13课《触摸春天》第14课《永生的眼睛》第15课《生命生命》第16课《花的勇气》

走进散文

第23课《桂花雨》

第24课《小桥流水人家》

《野地花》、《紫藤萝瀑布》

1、初步感受散文优美的语言。

背诵积累优美句段。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结合具体课文,找准切入点,进行小练笔。

1、感情朗读课文,积累精彩句段。

2、联系时代背景,作者资料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5、战争与和平

第17课《夜莺的歌声》第18课《小英雄雨来》第19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20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走进小说

第17课《夜莺的歌声》第18课《小英雄雨来》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狼牙山五壮士》

1、训练读书的速度,复述课文。

2、学写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小说中的人物的形象。

1、教师引领学写小标题

2、小组合作感受人物形象

6、浓浓的乡情

第21课《古诗词三首》第22课《梅花魂》第23课《桂花雨》第24课《小桥流水人家》

应用文

第19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补充:

请假条留言条通知

1、学习书信(信封)、请假条、留言条、通知的格式。

2、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信(信封)、请假条、留言条、通知。

1、教师引领了解不同应用文的写法

2、与实践结合

7、成长的故事

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27课《乌塔》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景物描写

(二)

(侧重渲染与衬托)

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风筝》、《羚羊木雕》、《童年》

1.感受景物对描写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所起的作用,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2.复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

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1、抓住景物描写的具体段落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2、进一步规范修改符号。

3、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8、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第29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30课《全神贯注》第31课《鱼游到了纸上》第32课《父亲的菜园》

人物描写

(二)侧重外貌、神态、动作

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30课《全神贯注》第31课《鱼游到了纸上》.

《牛顿的故事》《永不言败》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

2、初步学习侧面描写。

3、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2、观察练笔

四、相关资料(外选的文章等资料另建文件夹一并整理)

第二部分 

经典积累(分板块整理)

板块主题

篇目

字数

古诗词(共43首)

1.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宣城见杜鹃花

3.月夜忆舍弟

4.旅夜书怀

5.渡荆门送别

6.黄鹤楼

7.滞雨

8.旅次朔方

9.江外思乡

10. 

客中作

11.次北固山下

12.春望

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4.使至塞上

15.秋暮西归途中书情

16.寄扬州韩绰判官

17.钱塘湖春行

.18.送贵州严大夫

19.春江花月夜

20.月夜

21. 

山中

22. 

济上作

23. 

京师得家书

24. 

断句

25. 

人日思归

26.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27. 

滕王阁诗

28. 

饮中八仙歌

29. 

送柴侍卿

30. 

喜见外弟又言别

31. 

重别周尚书

32. 

送友人

33. 

秋风引

34. 

送别

35. 

淮上与友人别

36. 

塞下曲

37. 

秋望

38. 

39. 

从军行七首

40.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41. 

陇西行

42. 

塞上吹笛

43. 

征人怨

约2400字

孟子(共15段)

1、仁义重于利

2、与民同乐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施行仁政

5、仁者无敌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与众乐乐

8、王顾左右而言他

9、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0、闻过则喜,与人为善

1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2、不怨天,不尤人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5、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约2500字

第三部分 

拓展阅读

共读

指导方式

《天蓝色彼岸》

课内阅读交流

14万

《夏洛的网》

约17万 

《斑羚飞渡》

约16万

《非常》系列

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

约16万字

自读交流

推荐阅读

完成人数

《最佳儿童文学读本》

80万字

80人

《特别的女生撒哈拉》

8万字

100人

《姆咪谷的夏天》

7万字

《我的儿子皮卡》

110万字

120人

第一板块走尽千山万水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补充阅读:

《泉城》《趵突泉》《海滨夏夜》《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经典背诵:

外选古诗 

教学时数:

7

板块训练:

课时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桂林山水》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积累优美的词句。

3、了解分号的用法,学习排比句式并试着运用。

教学准备:

预习生字词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和多音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

第一组:

大海 

西湖 

泰山 

香山

第二组:

水平如镜 

红叶似火 

1、搭配词语。

2、理解“波澜壮阔”“峰峦雄伟”(借助画面理解)

第三组:

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

1、出现了一个共同的字:

“啊”。

“啊”碰到不同的字读音不一样,j 

q时读a,vi时读“ya”。

2、读词语。

3、出示句子,读句子。

第四组:

真秀啊 

真奇啊 

真险啊

1、自己读读,看看“啊”读那个音。

奇读ya

2、U读wa 

读na

4、师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5、朗读二、三自然段。

二、理解本文的结构

1、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这篇课文用了怎样的文章结构?

(总——分——总)

三、学习新课,学习运用排比句式。

1.桂林山水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

2.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

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4. 

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5、学习排比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6. 

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