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374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泰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泰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泰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泰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泰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Word文档格式.docx

A.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B.溶液中[H+]减小

C.c(H+)/c(CH3COOH)增大D.醋酸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少

5.埋在地下的钢管道可以用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保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利用了电解池原理

B.该方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C.在此装置中钢管道作正极

D.镁块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ΔH<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焓变

C.ΔH<

0、ΔS>

0的反应在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

D.一个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7.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Na2S水溶液呈碱性:

S2-+2H2O

H2S+2OH-

B.0.1mol·

L-1氨水的pH为11:

NH3·

H2O

NH4++OH-

C.Al2S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Al2S3+6H2O===2Al(OH)3↓+3H2S↑

D.MgO溶于稀硫酸中:

MgO+2H+===Mg2++H2O

8.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这种试剂是

A.MgCO3B.NaOHC.Na2CO3D.NH3·

9.已知某化学反应A2(g)+2B2(g)===2AB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熵增加的反应

B.该反应的ΔH=-(E1-E2)kJ·

mol-1

C.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2

D.该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分子的键能总和

10.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

B.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粉和稀硫酸

C.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mol·

L-1KMnO4溶液

D.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储存Na2CO3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序号

pH

11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A.③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B.②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H+]>

[OH-]

C.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

①>

②>

④>

D.①与③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12.为使反应Cu+2H2O===Cu(OH)2↓+H2↑能够发生,下列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A.用铜片作负极,石墨电极作正极,氯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

B.用铜片作电极,外接直流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

C.用铜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硫酸钠溶液

D.用铜片作电极,电解稀硫酸

13.相同温度下,两种氨水A、B,浓度分别是0.2mol·

L-1和0.1mol·

L-1,则A和B中的OH-浓度之比

A.小于2B.大于2C.等于2D.不能确定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1×

10-7mol·

L-1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B.[H+]=[O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在常温下,pH=0的溶液酸性最强,pH=14的溶液碱性最强

D.已知A-+H2B(少量)===HA+HB-,则结合H+的能力:

HB->

A->

B2-

15.向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X,发生如下反应:

2X(g)

Y(g)+3Z(g)ΔH=akJ·

mol-1(a>

0)

A.增大X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共吸收0.1akJ的热量

D.若平衡后再向反应器中充入0.2molX,达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16.下列情况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pH=7的溶液中:

Fe3+、Cl-、Na+、NO3-

B.由水电离出的c(H+)=1×

10-13mol·

L-1的溶液中:

Na+、CO32-、Cl-、K+

C.pH=1的溶液中:

NH4+、Cl-、Cu2+、SO42-

D.无色溶液中:

Al3+、HCO3-、I-、K+

17.下表中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便立刻读数

测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大

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

C

室温下分别测定NaClO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前者大

酸性:

HClO>

CH3COOH

D

NaHCO3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

弱酸的酸式盐溶液均呈碱性

1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若2H2(g)+O2(g)===2H2O(g)ΔH=-483.6kJ·

mol-1,则1molH2燃烧放出热量为241.8kJ

B.若C(石墨,s)===C(金刚石,s)ΔH>

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

mol-1,则20.0g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

D.已知2C(s)+2O2(g)===2CO2(g)ΔH1;

2C(s)+O2(g)====2CO(g)ΔH2,则ΔH1>

ΔH2

19.《科学美国人》评出的2016年十大创新技术之一是碳呼吸电池,电池原理如图所示,已知草酸铝[Al2(C2O4)3]难溶于水。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正极的电极反应为C2O42--2e-===2CO2

C.每生成1molAl2(C2O4)3,有6mol电子流过负载

D.草酸盐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Al电极

20.常温下,向10mL0.1mol·

L-1的某一元酸HR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

L-1氨水,所得溶液pH及导电能力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

B.a、b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

C.b点恰好完全中和,pH=7,说明NH4R没有水解

D.c点溶液存在c(NH4+)>c(R-)、c(OH-)>c(H+)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2分)

21.(6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各种行为,如电离、水解、沉淀溶解等,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t℃时,纯水中c(H+)=1×

10-6mol·

L-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该温度下,pH=10的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NH4)2SO4,其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用序号回答)。

(3)25℃时,将amol·

L-1的醋酸和b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CH3COO-)+c(CH3COOH)=,则ab(填“﹥”、“﹤”或“=”)。

(4)将AgCl分别放入:

①5mL水②10mL0.1mol·

L-1MgCl2溶液③20mL0.5

mol·

L-1NaCl溶液④40mL0.3mol·

L-1盐酸溶液中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a、b、c、d,它们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22.(10分)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其中氮的化合物的处理和利用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1)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NOx,可用CH4催化还原NOx以消除其污染。

298K时,1.0gCH4(g)与足量的NO气体完全反应生成N2、CO2和H2O(g),放出72.5kJ的热量。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氮氧化物与悬浮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会生成NOCl,涉及的相关反应有:

热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2NO2(g)+NaCl(s)

NaNO3(s)+NOCl(g)ΔH1

K1

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ΔH2

K2

2NO(g)+Cl2(g)

2NOCl(g)ΔH3

K3

ΔH1、ΔH2、ΔH3之间的关系为ΔH3=;

K1、K2、K3的关系为K3=。

(3)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NO2等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4CO(g)+2NO2(g)

  4CO2(g)+N2(g)ΔH=-1200kJ·

mol-1。

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填序号)。

(4)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物。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

C(s)+2NO(g)

N2(g)+CO2(g)ΔH。

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in

浓度/mol·

L-1

10

20

30

40

50

NO

1.0

0.58

0.40

0.48

N2

0.21

0.30

0.36

CO2

①T1℃时,该反应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序号);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B.恒温恒压充入氩气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