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091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Word格式.docx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Word格式.docx

水文特征

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

土壤

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

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

原始土壤

植被

北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热带雨林、季雨林

西东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东南西北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山麓山顶

森林—草原—荒漠

主导因素

气温随纬度变化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农业

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

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畜牧业、河谷农业

不利条件

人多地少,环境问题

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影响程度

深刻微弱

经济文化

发达落后

交通

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

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

(1)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地形崎岖

(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震)

青藏高寒区:

(1)地形崎岖

(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3)地质灾害多发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经过

秦岭—淮河800mm年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冬季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P9图)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

河流

耕地

类型

农作物

水果

民居

方式

方言

矿产

工业

北方

平原

高原

温带

季风

结冰、水量少、含沙量大

旱地

小麦、甜菜、大豆、棉花、杂粮

苹果梨

缓坡顶

(马车)、铁路、公路、海运

较少

煤、石油天然气

重工业为主

南方

丘陵

低山

热带

亚热带季风

不结冰、水量大、含沙量小

水田

水稻、油菜、茶叶、蚕丝、甘蔗

柑橘

荔枝

斜顶

(船)、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公路

繁杂

磷、有色金属

轻工业为主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作物熟制

农业条件

东北

温带季风,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针叶、针阔混交林

黑土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等

耕地广阔、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足,热量不足。

华北

落叶阔叶林

黄土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冬小麦、谷子、棉花等

耕地广阔,土壤疏松富含矿物质,雨热同期,

水源不足、干旱、风沙、土壤盐碱化。

华中华南

亚热带季风,亚热带湿润区

常绿阔叶林

红壤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等

低山、丘陵多,耕地较少,平原土壤肥沃,水热组合好,灌溉水源充足。

华南

热带季风,热带湿润区

常绿阔叶雨林

砖红壤

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补充

南方方言繁杂的原因:

交通不便,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战乱灾荒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

“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

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

2、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省区

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优势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水平

高低

发展进度

快慢

特征

①能源、矿产缺乏

②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产业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②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粮、农林产品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②能源基地③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P17、P19图)

阶段

人类活动分布区

举例

人地关系

采集狩猎阶段

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依赖自然

农业社会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四大文明古国

改造环境、驯化家禽、栽种植物

工业社会

资源丰富(能源、矿产),区位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

德国鲁尔区、山东东营、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区位优势发展经济

后工业社会

环境质量优越(原因:

可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

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北京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

影响环境质量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海技

影响

落后

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发源于大陆内部

发展

(1)海洋交通发展

(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区域)

进步

大陆架:

石油、天然气

开发海底矿产太平洋最丰富

深海盆:

锰结核美、日、英、德已开采

三、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

工业化

以前

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

以后

(1)利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

(2)利用波浪、阳光、海岛、海滩发展旅游业(3)控制岛礁,确定海域的归属权,具政治、国际军事意义

地形:

丘陵、平原

欧洲的三圃制条件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

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

把土地分成三快:

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

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

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

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3、面临问题:

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2)提高综合利用:

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

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

东水西调

2、美国:

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

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

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

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

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南部:

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

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路线

输出地

输入地

南水

北调

水泵,大运河

东线:

扬州天津(华北)

修运河

中线:

三峡,丹江口水库郑州、石家庄、北京(华北)

隧道

西线:

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黄河上游(西北)

(1)减轻洪涝灾害

(2)长江口盐度升高,水质变差

(1)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2)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西气

东输

管道

塔里木盆地上海

(1)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1)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西

火电

北线:

山西、内蒙华北

黄河上游水电(京津唐)

三峡水电

长江上游华中(沪宁杭)

珠江上中游水电

南线:

贵州、云南华南

火电(珠三角)

4、生物资源的利用

负面:

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

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

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劳动力分布的变化

低级形态

高级形态

第一产业(农业)

逐渐较少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先增后降

第三产业(服务业,经济水平的标志)

稳步增加

(二)产业转移

1、部门: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

(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

(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

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

其它(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

4、方向:

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

5、举例:

亚洲:

美国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越南

第一次第二次

珠三角:

香港珠三角欠发达的相邻地区

6、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移出地

产业移入地

自然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

(1)乡村地区变为城市

(2)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人文环境

(1)失业人口增加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1)加快工业化进程

(2)缓解就业压力

7、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自然:

(1)黄土土质疏松

(2)降水集中,多暴雨(3)垂直节理发育(4)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

轮荒;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

开矿;

无计划建窑洞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

(1)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破坏工矿交通设施

危害(3)水、土、肥大量流失干旱灾害频发

生态破坏(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下游“地上河”)灾情

(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影响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措施生物:

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工程:

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治理小流域原则: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根本措施)方针:

保塬、护坡、固沟

重点:

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

案例:

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范畴:

湖泊、沼泽、泛滥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红树林、河流、水稻田等

功能:

经济、生态(“地球之肾”)

作用:

调节水位、蓄洪防灾、保证航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