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3870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文档格式.docx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文档格式.docx

1.3双季稻区5

1.3.1水稻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5

1.3.2水稻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5

第二部分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7

2.1东北一熟区7

2.1.1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7

2.1.2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8

2.1.3玉米秸秆碎混还田技术模式9

2.2黄淮海两熟区9

2.2.1玉米秸秆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9

2.2.2玉米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10

2.2.3玉米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11

2.3西北一熟区11

2.3.1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11

2.3.2整秆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12

2.3.4西北一熟区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13

第三部分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15

3.1黄淮海两熟区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15

3.2西北一熟区15

3.2.1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15

3.2.2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16

3.3西南两熟区17

3.3.1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17

3.3.2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17

第四部分大豆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18

4.1东北一熟区大豆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模式18

4.2黄淮海两熟区大豆秸秆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18

第五部分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20

5.1春油菜区20

5.1.1春油菜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20

5.1.2春油菜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21

5.2冬油菜区21

5.2.1冬油菜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21

5.2.2冬油菜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22

第六部分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24

6.1棉花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24

6.2棉花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25

第一部分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1.1东北一熟区

1.1.1水稻秸秆全量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秋季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稻草粉碎还田(或双轴水田旋耕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秋季耕翻→春季灌水泡田→耙地或埋茬起浆→机械插秧

——技术要点。

采用带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水稻收获机收获水稻,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表,或用双轴水田旋耕机于秋季水稻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粉碎作业,粉碎后秸秆均匀覆盖地表。

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0厘米,残茬高度小于15厘米;

采用水田型翻地犁进行耕翻作业,达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无立垡无回垡、不重耕不漏耕的要求;

耕翻深度18~22厘米,秸秆残茬掩埋深度大于10厘米,埋茬起浆平地作业深度达到10厘米以上。

——机具配备。

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水稻联合收获机,不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获机应配备双轴水田旋耕机、埋茬起浆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水稻主产区耕层较深厚、地块较大的连片区域,耕层浅薄“漏水”地块慎用。

1.1.2水稻秸秆半量还田技术模式

水稻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秸秆还田→秸秆清理→春季灌水泡田→埋茬起浆平地→机插秧

秋季水稻收获后将稻草移除田间,移除量不小于60%;

春季灌水泡田,灌水深度没过地表3-5厘米,泡田3-5天;

埋茬起浆作业时控制水深在1-3厘米,埋茬起浆作业中控制残茬外露率小于15%;

沉淀3-5天后即可进行机插秧作业。

水稻联合收获机,埋茬起浆(平地)机。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全境水稻主产区,尤其适用于积温较高或平原水稻种植区。

1.2水旱轮作稻区

1.2.1水稻秸秆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机械播种油菜等作物

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

要求:

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

后续作物播种用免耕播种机。

本技术适用于灌排水方便、地下水位距地表大于0.5米的田块,且符合后续作物农艺要求,如:

油菜、紫云英。

1.2.2水稻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旋耕→机械播种后续作物

——技术要点

(1)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

(2)旋耕埋草作业,在旋碎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旋入土壤中,要求:

秸秆覆盖率≥80%,碎土率≥50%,地表平整。

同时,施用基肥的田块,可在旋耕埋草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3)旋耕埋草播种联合作业,在旋碎土壤并将地表秸秆旋入土壤中的同时,进行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要求:

秸秆覆盖率≥80%。

注意:

施用基肥但不与播种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旋耕埋草播种联合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机具配备。

旋耕机或旋耕灭茬机;

旋耕播种联合机或旋耕灭茬播种机或旋耕灭茬施肥播种联合机等;

后续作物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后续作物植根较浅的情况,如:

油菜、紫云英、蔬菜。

1.2.3水稻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翻耕→机械整地→机械播种后续作物

(2)耕翻埋草作业,在翻耕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翻埋至土壤中,要求:

耕翻深度满足当地农艺和土壤条件要求,秸秆覆盖率≥90%,断条率≥2次/m,立垡回垡率≤5%。

(3)旋耕或耙耕碎土整地作业,将田块土垡旋或耙碎,碎土率≥50%,耕耙深度满足当地农艺要求,地表平整。

施用基肥但不与播种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旋耕或耙耕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4)旋耕或耙耕播种联合作业,在旋耙碎土壤的同时,进行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

施用基肥但不与耕翻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播种联合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铧式犁或圆盘犁;

旋耕机或整地耙或旋耙整地联合机;

后续作物播种机或旋耙整地播种联合机等。

本技术适用于后续作物植根较深、土壤耕层较深的情况,如:

烟草。

1.3双季稻区

1.3.1水稻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旋耕整地→机械移栽

(2)旋耕整地作业,在旋碎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旋入土壤中,要求:

秸秆覆盖率≥90%,地表平整,田面高差≤3厘米。

自走式旋耕机或旋耕灭茬机;

水稻移栽机械。

本技术适用于南方温、光、水适宜的双季稻区。

1.3.2水稻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翻耕→机械整地→机械移栽。

耕翻深度满足当地农艺和土壤条件要求,秸秆覆盖率≥90%,断条率≥2次/米,立垡回垡率≤5%。

施用基肥但不与整地及移栽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翻耕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3)旋耕或耙耕碎土整地作业,将田块土垡旋或耙碎,旋、耙深度满足当地农艺要求,地表平整,田面高差≤3厘米。

施用基肥但不与耕翻及移栽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旋耕或耙耕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自走式旋耕整地机械;

第二部分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2.1东北一熟区

2.1.1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1)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

(2)机械收获玉米→高留根茬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

(3)机械收获玉米→秸秆整秆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

路线

(1):

玉米收获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留茬高度小于5厘米,秸秆粉碎长度在10厘米左右,覆盖均匀,无集堆现象;

翌年春季不整地、不动土(宽窄行种植形式可用搂草机搂草归行,露出播种带),直接免耕播种。

路线

(2):

玉米收获时高留根茬30厘米,上部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粉碎长度在10厘米左右,覆盖均匀,无集堆现象;

翌年春季不整地、不动土,直接免耕播种。

路线(3):

玉米收获时移除或切断秸秆还田机,秸秆直接压倒,形成不规则、长短不一形式还田覆盖地表,无明显集堆现象;

配备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解决秸秆粉碎还田处理问题;

秸秆覆盖播种作业需配备2行及以上牵引式重型玉米免耕播种机,同时配备相应深松机进行秋季深松作业。

本技术适用于一年一熟玉米主产区,尤其是内蒙古东部及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中、南部2500℃以上积温地区,对于土壤瘠薄、风沙干旱、降水不足地区,其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2.1.2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翻→耙压起垄→精量播种

——技术要点。

玉米收获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秸秆粉碎长度在5-10厘米,覆盖均匀,无集堆现象;

采用双向翻转犁深翻25-30厘米,要求扣垡严密,无重翻漏翻、无回垡立垡和明显垡条现象,翻后无堑沟,地表10米内高低差不超过10厘米,裸露残茬不超过10%;

翻后及时耙压,耙深均匀(轻耙8-10厘米,重耙16-18厘米),达到秸秆、根茬耙碎、混拌均匀、不漏耙、不拖堆、地表平整、土壤细碎、达到起垄状态;

耙后及时起垄,垄高达到17-22厘米,垄距均匀,直线度好,交接垄无明显宽窄不一现象,地头整齐;

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于保墒。

秸秆深翻处理需配备耕深30厘米以上的双向翻转犁、圆盘或缺口中(轻)耙及相应镇压器、起垄犁等。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内蒙古东部一年一熟耕层深厚的黑土地区,对于30厘米以下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2.1.3玉米秸秆碎混还田技术模式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旋耕灭茬起垄镇压整地→精量播种

玉米收获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粉碎长度在5-10厘米左右,覆盖均匀,无明显集堆现象;

用秸秆打包机等将秸秆捡拾、移除田间,捡拾移除量不小于60%;

翌年春季采用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