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文档格式.docx
《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季度下降到7.9%,低于上年同期的9.3%。
同GDP相比,印度工业增速放慢更为突出,自2007年6月份以来印度工业生产出现下滑趋势,2008年的情况更为严重,3月份同比增长仅为3%,创6年来新低,8月份则进一步下降到1.3%。
工业增速放缓并不是印度特有的情况,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出现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因而有必要探索一下其内在原因。
首先,通货膨胀是抑制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通货膨胀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抑制了消费者需求,从而导致工业生产萎缩。
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库德林认为,通货膨胀是导致俄罗斯工业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该国2008年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仅为0.9%。
其次,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了工业生产。
从2007年开始,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不断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其他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现贷款难的问题,利率的提高增加了企业成本,工业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本币升值影响国内企业生产。
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共同现象之一是本币升值,由于企业在短期内不能有效化解升值压力,必然导致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受损。
同时,升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失去竞争力。
第四,国内市场需求相对饱和,经济增长达到极限。
以汽车为例,在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轿车仍属于高档消费品,高收入群体需求饱和,中低收入群体无力购买,介于二者之间的群体尤其是年轻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财富积累。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调整有其内在要求,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以及合并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下一轮繁荣奠定基础。
另外,由于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一些国家经济增长达到极限,下文会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五,产业结构不健全,抗风险能力较弱。
巴西、俄罗斯等国以能源和原材料出口为主,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出口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
(二)通胀高企,成因复杂
通货膨胀是全球共同现象,但新兴市场经济体尤甚,越南2008年1~9月CPI上涨21.8%,失控的通胀导致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出现混乱。
事实上,早在2006年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就比较严重。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特殊原因。
首先,外汇储备激增导致货币供应量被动增长,不论是经常项目严重赤字的欧洲新兴市场国家,还是石油美元滚滚流入的俄罗斯,外汇储备激增是所有新兴市场国家的共同特征,这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被动加速,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最终会导致物价上涨。
其次,本币升值预期以及预期的不断实现导致国际资本快速流入。
金融理论指出,本币升值可以降低本国通货膨胀率,但在实践中它是一把双刃剑。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都处于升值状态,升值的预期以及预期的不断实现导致国际资本快速流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物价上涨。
俄罗斯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国内银行从国际上借入美元,然后兑换成卢布,从卢布升值、高利率和资产价格上涨中获取利益。
第三,出口快速增长导致非贸易品价格上涨。
出口快速增长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共同特征。
但出口产品的激增增加了对国内其他商品或服务,即非贸易品的需求,这些非贸易品包括交通、建筑、电力、公共设施和服务等。
由于非贸易品的供给是有限的,需求增加必然会导致价格提高。
以罗马尼亚为例,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建筑业蓬勃发展,该行业需要20万~30万名工人,但建筑公司即使愿付欧盟水平的工资,也很难找到合格的建筑工人。
另外,贸易部门同样需要非贸易部门提供的服务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这种联动机制也将推动物价上涨。
第四,财政支出过快增长扩大了总需求。
财政政策作为反经济周期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应减少经营性投资以避免总需求进一步膨胀,从而减轻通胀压力;
在经济处于低迷时期则应反向操作。
但在新兴市场国家并非如此,虽然近年来经济增长较快,各国财政支出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并保持高额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理论指出,财政支出过大将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第五,信贷膨胀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良好的经济增长预期导致新兴市场国家信贷快速膨胀,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第六,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
俄罗斯2008年需要雇用150万外籍工人,乌克兰面临同样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高失业率并不意味劳动力供给过剩,以波兰为例,2004年加入欧盟后经济情况好转,企业雇用需求增加,又有大批工人到西方打工,失业率从2004年的19.5%下降到2008年5月的10%,但一些行业熟练工人的不足已经导致工资迅速上涨,从而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第七,国际能源、粮食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导。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节能水平低,食品占总消费的比重过高,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对物价上涨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发达国家。
第八,资产价格上涨掩盖并推迟了物价上涨。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现象,但在新兴市场国家更为突出。
利率在资产定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必然上涨。
由于股市和房市繁荣吸收了经济体中大量的流动性,弱化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因此在经济周期的顶峰,往往表现为高增长低通胀和资产价格的急剧抬升,资产价格上涨也就掩盖并推迟了物价上涨。
在股市和房地产持续繁荣乃至出现泡沫之后,流动性导致的通胀压力才逐渐体现在其他商品市场上,从而表现为通常意义上的物价上涨。
(三)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
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好地改善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就业情况,但是,由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落后已导致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
1.职业培训缺乏导致技工短缺
俄罗斯不仅缺乏高级科技人才也缺乏高级技能人才,苏联解体后流失近80万名科技人员,其中20多万名顶尖的科学家移居西方,另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生产危机和工业品需求量下降导致工业人才培训需求的下降,工业人才培训实际上中断了,目前企业比较缺乏高级技能人才。
由于缺乏熟练工人,一些国内需求旺盛的产品企业无法生产。
2.人口第二大国劳动力供给紧张
印度迅速地从停滞不前的农村经济向持续扩张的城市经济发生转变,住房、办公楼、商场、机场、公路、港口、发电站和工业园正在兴建之中。
由于项目众多,就连只具备最基本技能的工人也日渐稀缺。
砖瓦工、钳工、焊工、油漆工以及其他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的短缺已经阻碍了那些对印度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的建设。
预计未来6年中,印度每年在港口、发电厂和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将超过600亿美元,需要9000万劳动力。
据智囊机构印度建筑产业发展委员会的数据,即使不考虑工业、住房及商业建筑同时也在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上述数字也比市场当前所能提供的劳动力数量高出了33%左右。
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指出:
“在民用建筑领域,我们的人手不够,没有足够多的熟练工人。
我们的经济正以超过8%的速度增长,所需要的熟练工人远远超出供应。
”
3.不稳定的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出现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势下,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这与国际产业转移以及房地产业的空前繁荣紧密相关,前者无须赘言,而后者涉及的产业链条最长,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多个环节。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繁荣,该链条上相关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随之大幅增加,从而使多年来富余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开始日益紧张。
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农村劳动力利用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覆盖了17个省、自治区的2749个行政村。
从调查看,74.3%的村庄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年劳动力都已经外出务工,只有1/4的村认为本村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
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2003~2007年的调查数据表明,近年的农民工工资呈现出明显上涨的趋势,2004~2007年增长率分别为2.8%、6.5%、11.5%和10.7%。
经济学理论中的刘易斯拐点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在发展初期,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存在,使得工业、制造业部门在相对固定的、略高于维持生存水平的工资水平上,就可无限雇用到农村劳动力(即劳动力供给曲线为水平线)。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化部门全部吸收之后,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出现转折,在此转折点上,农村劳动力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
如果需求进一步增长,就必须要提高农民工实际工资。
在2004年之前农民工工资长年不动,但随后连年上涨的事实面前,无法否认农民工的供给曲线已由过去的水平线转变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标准的供给曲线形式,即农村劳动力供给已出现转折,或者说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
但是,这一拐点的稳定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经常项目失衡放大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常项目收支不平衡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共同特点,但表现各异,粗略看来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资源输出国;
二是亚洲的印度、越南,东欧国家以及部分拉美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投资和消费需求都很旺盛,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
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由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导致大量贸易顺差。
但是,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国际,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有放大作用。
金融危机在新兴市场经济体被放大的原因很多,关键在于经常项目收支不平衡。
对于印度而言,由于长期存在贸易逆差,资金缺口只能由国际资本弥补,在国际经济形势逆转的情况下,这些资本会快速撤离,从印度的外汇储备变化来看,早在2008年6月份国际资本已经陆续撤离(见图1)。
对于俄罗斯等贸易顺差国而言似乎不应该存在和印度一样的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贸易盈余的不断提高导致本币不断升值,从而吸引了大量国际游资,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情况下,游资比一般的国际资本逃得更快。
另外,新兴市场经济体存在大量的国家和企业外债,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情况下偿债压力巨大。
图1印度外汇储备
印度孟买股市Sensex指数2008年10月17日收于9975点,不及2008年1月峰值的一半。
为防止股市崩盘,俄罗斯多次强制停止股市交易,由于政府只为数家大型国有银行提供援助,促使其他银行的存户把存款转到这些国有银行,从而出现挤兑现象。
继北欧的冰岛之后,东欧的匈牙利、乌克兰、塞尔维亚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同样面临银行体系崩溃的威胁,而南亚的巴基斯坦亦面临债务危机。
其中,匈牙利、乌克兰、塞尔维亚和巴基斯坦已先后向IMF或世界银行求助,这些国家的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已达到极限。
继东欧新兴经济体陷入困境后,拉美地区亦出现问题,南美第二大经济体阿根廷宣布将接管总值近300亿美元的退休基金,此举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引发金融动荡加剧。
二2009年经济展望
(一)新兴市场经济体潜在和现实优势
全球经济增速的调整必然冲击新兴市场经济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国家具有明显的潜在优势。
经济增长理论表明,资本积累、人口增长、技术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相对发达国家,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