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期信息技术教案.docx
《七年级上期信息技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期信息技术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期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为《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为《Internet的应用》。
第一单元是初中信息技术的基础,主要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WindowsXP操作系统,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计算机管理文件和优化计算机,能够设置具有个性的计算机,让计算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快速而方便地为用户服务。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分为8课,每节课都包含2-4个不同的活动,每个活动都是围绕着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面而展开,通过活动标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每个又由“自主探究”、“知识收藏”、“技巧展示”、等一些栏目组成。
“自主探究”栏目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去操作。
“操作训练”则提供了可供学生操作的一些具体步骤,通过“操作训练”既可以让学生找到探究问题的答案,又能达到掌握技术的目的。
“知识收藏”包含一些必要的知识点,是理论学习的地方,这部分内容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技巧展示”则提供了一些便捷操作等技巧。
本单元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要根据教材所展示的样例,事先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样例,样例的创作应具有创新性,不要拘泥于教材。
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总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全面了解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的一些设置及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针对一些名词术语、抽象且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避免简单的解说和机械的记忆,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丰富生动的事例,把抽象内容具体化,通俗简捷地处理好有关内容。
第二单元的教材的编排也分为7课,每节课被划分成多个小目标,每一个都是围绕着一个重要的知识展开。
在教材编写上,尽量做到以样例导入,任务驱动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样例的操作步骤。
通过引入样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每一个目标由“操作训练”、“知识收藏”、“技巧展示”等部分组成,并在每一节课的结尾,安排了“自我检测”栏目,目的是用来检测学习效果、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
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要根据教材所展示的样例,事先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样例,样例的创作要具有创造性,不要拘泥于教材。
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总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常用的网络知识,提高使用网络平台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知识要点:
1、信息和信息技术。
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3、信息安全。
4、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信息的传播媒体。
(2)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4)了解计算机犯罪的方式以及安全机制。
(5)了解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信息和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的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3)增强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4)了解信息安全,遵守道德规范,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3)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三、教学难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思考题:
1.你知道关于篮球明星“姚明”的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媒体得到的?
2.你有哪些重要信息要告诉大家?
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媒体得到的?
3.就目前的认识水平,大家集体探讨什么是信息技术?
4.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哪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5.计算机在学校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6.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7.计算机在其他领域有哪些应用?
8.目前,计算机犯罪有哪些表现形式?
9.如何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犯罪?
10.计算机使用中要遵守哪些道德规范?
(二)精讲点拔: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简称IT)是指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等所使用的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3个部分。
2.如何处理网络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本课测试:
1、选择
(1)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信息的是()。
(A)“信息技术”课本(B)计算机
(C)“大风降温”的消息(D)电话机
(2)“信息技术”的英文缩写为()。
(A)IC(B)IP
(C)IQ(D)IT
(3)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A多媒体技术(B)微电子技术
(C)通信技术(D)计算机技术
(四)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了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以及信息安全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为我们进一步的学习计算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初识WindowsXP
知识要点:
1、计算机的启动和退出。
2、桌面的组成。
3、鼠标的基本操作。
4、设置桌面背景。
5、对话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的方法。
(2)熟悉桌面的组成。
(3)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
(4)会用“计算机”进行数字计算。
(5)熟练掌握设置桌面背景的操作。
(6)了解对话框的组成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教学、自主实践,掌握本课要求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活动,掌握一些操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赏析多组图片,培养其审美能力与意识。
(2)让学生体会到创新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
(1)鼠标的基本操作。
(2)设置桌面背景。
三、教学难点
(1)鼠标的基本操作。
(2)设置桌面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思考题
1.WindowsXP的桌面由哪几部分组成?
2.桌面上的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对象?
3.启动计算机的顺序是什么?
4.WindowsXP启动后屏幕由什么组成?
5.桌面背景是如何修改的?
6.如何启动计算机中的“计算器”程序?
7.鼠标的基本操作有哪些?
8.如何创建程序的快捷方式?
9.如何将一幅自己喜爱的风景画设置为桌面背景?
10.关闭计算机的程序是什么?
11.如果不按正确步骤关闭计算机,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二)精讲点拔
关于鼠标的基本操作、鼠标的操作效果进行演示、讲解、探讨、说明。
(三)操作训练
1.启动计算机、关闭计算机。
2.启动“计算器”程序,用“计算器”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计算)
3.设置桌面背景
要求:
每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桌面背景进行一次设置。
4.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
要求:
按照P11方法,每人在桌面创建一个程序的快捷方式。
(四)本课测试
1、选择
(1)WindowsXP是()公司研制的产品。
(A)Microsoft(B)IBM
(C)Westwood(D)Intel
(2)右键单击桌面上图标的结果是()。
(A)选中该图标(B)打开一个窗口
(C)打开一个对话框(D)弹出图标的快捷菜单
(3)关于对话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话框中没有菜单栏(B)对话框大小可以改变
(C)对话框中没有最大化化按钮(D)对话框中没有最小化按钮
2、判断
(1)计算机的“总调度师”是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
(2)桌面背景是WindowsXP已设置好的,不能改变。
()
(3)计算机开机程序是先打开主机开关,再打开显示器开关。
()
(4)计算机关机时,直接拔掉电源插头即可。
()
(5)对话框的大小可以改变,位置不可以移动。
()
(五)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桌面、计算器、桌面背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启动、关闭计算机的正确程序,学会了如何把桌面背景设置自己喜欢的图片,明白了各种鼠标状态所表示的含义,为我们进一步的学习计算机打好了基础。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窗口和文件
焦建效
知识要点:
1、窗口的组成和操作。
2、文件及命名规则。
3、文件类型及扩展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WindouwsXP的窗口组成,知道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滚动条等的功能和作用。
(2)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不同鼠标指针的含义。
(4)掌握窗口之间的切换方法。
(5)了解文件及文件的命名规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教师或者学生的教研室,生动形象的观察,掌握某个任务的操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窗口在计算机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合理设置会给使用计算机者带来方便。
二、教学重点
(1)窗口的基本操作。
(2)浏览不同类型的文件。
三、教学难点
(1)窗口的基本操作。
(2)文件的命名规则。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思考题
1.如何打开一个窗口?
窗口由哪些组成部分?
2.如何移动窗口和改变窗口大小?
3.如何切换窗口和排列窗口?
4.教学配套光盘的“素材”文件夹中有哪些类型的文件?
5.如何查看文本文件的内容?
6.如何浏览图片文件?
7.如何播放音乐文件?
8.WindowsXP对信息的存储和管理都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
9.WindowsXP利用什么来管理文件的?
10.文件名组成形式是什么?
请说出它们各自说明的问题?
11.文件名中不能存在哪些字符?
12.当搜索文件时,可以用哪些通配符来表示文件名?
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
(二)精讲点拔
问题:
1.关于文件名的组成和类别的区分
2.窗口的移动和多个窗口重叠后如何对后面的窗口进行操作
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也可选出代表在教师机上演示操作。
(三)操作训练
1.学习窗口基本操作
要求: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多次练习,找出规律。
2.浏览光盘中的图片文件。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反复操作。
3.播放光盘中的音乐文件。
要求:
根据个人的喜好,每人练习播放一首自己喜爱的歌曲。
(四)本课测试
1、选择
(1)单击窗口的最小化按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窗口没有变化(B)窗口最大化
(C)窗口缩小成任务栏上的图标(D)窗口被关闭
(2)默认情况下,扩展名为JPG的文件是()。
(A)文本文件(B)图片文件
(C)声音文件(D)动画文件
(3)文件命名时,文件的名字中最多可以使用()。
(A)8个文字(B)11个文字
(C)127个文字(D)255个文字
2、判断
(1)窗口的大小可以改变,但位置不能移动。
()
(2)无论什么场合,鼠标指针的形状都不会发生变化。
()
(3)桌面上可以打开多个窗口,但当前窗口只有一个。
()
(4)在Windows中,文档的内容只能是文字,不能是图片或其他。
()
(5)在同一文件夹中,不存在两个名字完全相同的文件。
()
3、查看你的计算机上有哪些类型的文件?
它们的图标是什么样子?
(五)归纳总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窗口的组成、文件名的组成格式以及通过文件名如何对文件进行分类,掌握了窗口的基本操作,学会了浏览、查看文件夹中各种类型格式的文件的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多,操作强度不大,可让学生口头总结,也可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来总结。
)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文件管理
焦建效
知识要点:
1、建立文件夹。
2、文件的复制、剪切、删除和重命名。
3、回收站的设置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件、文件夹的新建。
(2)熟练掌握文件的复制、粘贴、剪切、删除、重命名、选定操作。
(3)了解回收站的属性设置,掌握还原文件、清空回收站的方法。
(4)了解文件的属性设置,掌握文件的查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校学籍管理中的班级变更,学会文件夹的建立与重命名;通过学生的入学、转学、升学等,让学生学会对文件的复制、删除、移动、选定等操作。
(2)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设置回收站属性的方法,掌握还原、清空回收站的操作。
(3)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设置文件属性的操作,掌握查找文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合格有序的管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树立公共意识,文明使用计算机。
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不要随意删除别人保存的文件。
(3)培养学生组织,管理文件的习惯,使学生学会组织、管理计算机文件。
二、教学重点
(1)文件的新建、复制、粘贴、删除、重命名、选定的操作。
(2)文件的还原和回收站的清空。
(3)文件的查找。
三、教学难点
(1)文件的选定。
(2)文件的查找。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思考题
1.如何建立文件夹?
2.如何复制一个文件?
3.如何删除一个文件?
4.如何对一个文件重命名?
5.如何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
6.如何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
7.如何还原一个被删除的文件?
8.如何彻底清除一个已删除的文件?
9.如何清空回收站?
10.如何对回收站属性进行设置?
11.如何把一个文件属性设置为“只读”?
12.怎样查找计算机中全部的JPG格式的图片?
13.在WindowsXP中文件属性有哪三种格式?
14.如何显示隐藏文件?
(二)精讲点拔
复制、剪切在文件移动中的区别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先操作,然后再讨论,最后教师点拔总结)
(三)操作训练
1.对E盘中的文件通过复制、剪切、删除命令进行操作整理。
2.设置回收站的属性
3.设置文件的属性、查找文件。
(四)本课测试
1、选择
(1)在文件夹窗口中,要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需按下(),再用鼠标依次单击要选定的文件。
(A)Ctrl键(B)Shift键
(C)Alt键(D)Esc键
(2)在WindowsXP中,“复制”文件的快捷键是()。
(A)Ctrl+A(B)Ctrl+C
(C)Ctrl+V(D)Ctrl+X
(3)具有“只读”属性的文件()。
(A)只能读取不能修改(B)只能修改不能读取
(C)可以读取和修改(D)不能读取也不能修改
2、判断
(1)复制或剪切文件之前,必须选定要复制或剪切的文件。
()
(2)选定当前文件夹中所有文件的快捷键是Ctrl+A。
()
(3)默认情况下,文件被删除后将放在回收站中。
()
(4)回收站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占硬盘空间的10%。
()
(5)文件被删除后,都将无法恢复。
()
(五)归纳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回收站的属性和文件的属性,掌握了文件的复制、粘贴、剪切、删除、重命名等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分门别类去整理计算机中的文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了基础。
六、教学反思
第五课模糊元码输入法教程
焦建效
略。
第六课系统设置和磁盘管理
焦建效
知识要点:
1、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
2、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
3、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设置系统时间和日期的方法。
(2)了解控制面板中常见项目的简要功能和设置方法。
(3)了解任务栏的布局和作用,能够对任务栏和“开始”菜单进行简单的设置。
(4)了解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任务栏、“开始”菜单、磁盘清理等具体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系统设置,培养学生操作、管理计算机的能力。
(3)通过讲解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
(4)通过让学生探索实现同一个操作的不能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5)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2)养成及时整理磁盘、正确维护计算机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设置系统时间和日期。
(2)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
(3)磁盘清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中各个选项的意义、整理磁盘碎片。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思考题
1.如何打开“控制面板”?
2.如何设置“系统日期”?
3.如何设置“系统时间”?
4.你能说出控制面板的作用吗?
请试一试。
5.如何锁定任务栏?
如何隐藏快速启动按钮?
6.如何显示或隐藏开始菜单中的“收藏夹”菜单项?
7.如何清理磁盘?
8.如何对磁盘进行碎片整理?
9.磁盘清理程序的作用有哪些?
10.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要对硬盘进行碎片整理?
(二)精讲点拔
设置计算机日期和时间的用途
(1)可以用来显示日历和时钟。
(2)可以记录文件、图片制作的时间,便于查找。
(3)可以通过改变日期、时间预防计算机病毒。
(三)操作训练
1.设置、更改系统的日期和时间
要求:
多次练习,熟练操作。
应用多种方法。
2.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
要求:
练习锁定任务栏、隐藏快速启动按钮。
3.练习显示或隐藏开始菜单中的“收藏夹”菜单项。
4.练习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
(四)本课测试
1、选择
(1)WindowsXP对系统进行设置的工具集是()。
(A)我的电脑(B)控制面板
(C)我的文档(D)资源管理器
(2)检测磁盘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A)格式化程序(B)磁盘扫描程序
(C)磁盘碎片整理程序(D)磁盘清理程序
(3)整理磁盘碎片需要用的工具是()。
(A)格式化程序(B)磁盘清理程序
(C)磁盘扫描程序(D)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2、判断
(1)系统日期和时间是Windows预先设置好的,不能更改。
()
(2)设置系统的日期和时间用到的对话框是“显示属性”对话框。
()
(3)任务栏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移到桌面的顶部、左侧或右侧。
()
(4)整理磁盘碎片所使用的系统工具是“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
(5)利用控制面板可以向计算机添加程序,也可以删除程序。
()
(五)归纳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计算机系统时间和日期的设置,了解了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掌握了调整日期和时间的方法以及隐藏任务栏的技巧,学会了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的应用计算机打好了基础。
六、教学反思
第七课计算机硬件系统
焦建效
知识要点:
1、计算机发展的概况、特点和种类。
2、计算机基本的工件原理。
3、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发展的概况、特点和分类。
(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件原理。
(3)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4)识别计算机常见的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机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计算机各硬件部分的认识,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3)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了解计算机的构成。
(4)通过对比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工件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冯·诺伊曼结构及工件原理。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工件原理。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思考题
1.说一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基本情况。
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发展时代?
3.计算机有哪些特点?
4.你会正确进行计算机分类吗?
请说一说。
5.请说一说“冯·诺伊曼”原理的计算机结构有哪些特点?
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
7.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哪两大类?
它们有什么特点?
8.根据存储介质不同,计算机的驱动器分为哪三大类?
9.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哪些?
10.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有哪些?
11.
12.
(二)精讲点拔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这与冯·诺伊曼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讲:
一个是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二是从逻辑组成来看,即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三)本课测试
1、选择
(1)中央处理器(CPU)由()所组成。
(A)运算器和内存(B)控制器和内存
(C)运算器和控制器(D)运算器和硬盘
(2)计算机断电后,信息会全部丢失的存储器是()。
(A)ROM(B)RAM
(C)光盘(D)硬盘
(3)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显示器(B)打印机
(C)键盘(D)绘图仪
2、判断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64年在德国问世。
()
(2)“冯·诺伊曼”原理的精华是“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
()
(3)硬盘的容量比软盘大得多,存取速度比软盘快得多。
()
(4)CD-ROM只能读取光盘上的信息,不能向光盘定入信息。
()
(5)显示器和打印机都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
(四)归纳总结
本节课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概况、特点和分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对计算机的认识又增进了一步,消除了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六、教学反思
第八课计算机软件系统
焦建效
知识要点:
1、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
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计算机病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程序设计语言。
(2)了解二进制数的含义和信息编码的意义。
(3)了解信息存储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预防。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软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激发学生学习应用软件的兴趣。
(3)让学生树立安全上网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
(1)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预防。
三、教学难点
二进制数、对信息编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自学思考题
1.什么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哪两大类软件?
3.计算机内部采用几进制来作为处理信息的计数方法?
4.你能说清二进制的运算规则吗?
试一试。
5.常用的计算机存储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请说一说。
6.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7.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