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3475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所代表的结构名称是下丘脑,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2.5进入人体后,被某细胞吞噬,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5.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   )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

C.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6.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

C.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

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7.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

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8.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B.突触前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9.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

10.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过敏原

B.②代表溶酶体酶

C.③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

D.③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可合成并分泌抗体

 

11.如图,一棵植物被纸盒罩住,纸盒在左侧开口,右侧照光。

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

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

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

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A.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D.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12.下列与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感光部位在幼苗尖端,弯曲部位在幼苗尖端下面

B.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幼苗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

C.单侧光会引起幼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色氨酸

13.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

请分析图中a到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A.a<b、c=d、e=fB.a<b、c=d、e<f

C.a<b、c<d、e=fD.a>b、c=d、e<f

14.下图所示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某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

A.若d点表示植物茎向光侧浓度,则c可表示茎背光侧浓度

B.若该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影响,则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在ac之间

C.给植物施加e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时,植物的生长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D.cf段曲线的变化可用于解释横放植物根的向地生长

15.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曲线I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芽的作用,曲线Ⅱ可表示对根的作用

B.单侧光下,若胚芽鞘向光侧浓度为a,则背光侧为b

C.植物水平放置,若根近地侧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D.植物水平放置,若茎近地侧浓度为d,则远地侧为c

16.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这样有利于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植物激素的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高浓度处理都会导致“恶苗病”

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不需要添加外源的植物激素

C.乙烯利处理青色的香蕉可加速其转变为黄香蕉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会导致其染色体联会紊乱,出现无子果实

18.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起促进作用,对②过程也应该是促进作用

C.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

19.下图为种群特征概念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c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a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2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21.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最高点c点时将蝗虫一网打尽,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由于种群数量不变,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不会改变

22.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

连续10年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6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

B.第4年的大山雀种群数量比开始时大

C.10年内,第6年的种群数量最小

D.第6-10年大山雀数量一直保持增长

23.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玉米田中某种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研究该玉米田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C.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故其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

D.随机扫取玉米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24.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

个):

物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类群

样本1

55

15

12

42

21

样本2

52

30

23

13

41

22

样本3

48

20

39

11

乙类群

33

40

25

35

60

14

17

34

50

18

26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25.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草丛

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

D.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第Ⅱ卷(综合题:

共有6题,满分50分)

26、(10分)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内稳态调节、免疫、神经系统的问题。

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的。

图甲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