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246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实践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实践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实践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实践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实践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习实践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实践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

洋葱观察标本、显微镜、放大镜、教学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师:

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具体内容见13页)

  3、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

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四、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

细胞的作用

  板书设计: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教学

  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

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

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

  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4、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5、交流我们的发现

  )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2)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阅读16页资料。

  二、细胞的作用

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2、观看或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

  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如:

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

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

  三、小结: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张贴不同细胞的绘图)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标本、教学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故事导入:

罗伯特·

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

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

“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

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

“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他惊叹地记录道:

“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

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

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水中的微生物

  8、微小世界和我们

  、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本单元回顾与小结等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

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

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

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1千米=1000米;

1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1纳米=10埃

  二、各组汇报展示

  、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

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

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

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

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总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