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218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

《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复习各章节重点知识集锦Word文件下载.docx

代表生物

细菌、蓝藻和支原体

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细胞大小

较小(1-10μm)

较大(一般5~100μm)

细胞膜

有(多功能性)

核糖体

70S(由50S和30S两个大小亚基组成)

80S(由60S和40S两个大小亚基组成)

细胞器

极少

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溶酶体等

细胞核

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染色体

一个细胞只有一条双链DNA,DNA不与或很少与组蛋白结合

一个细胞有两条以上的染色DNA与蛋白质联结在一起

DNA

环状,存在于细胞质

很长的线状分子,含有很多非编码区,并被核膜所包裹

Chapter3

1、细胞融合技术,影响细胞融合的因素

细胞融合:

是指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基本过程:

细胞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进行核融合、最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

影响因素:

原生质团打散的程度;

选用合适的促融合剂或方法,(比如动物细胞融合的灭活的病毒);

选择合适的温度;

选择合适的基质

2、多细胞生物获取单细胞的方法

3、不同细胞器的分离提取

4、不同细胞器的鉴定

Chapter4

1、生物膜的成分、特征

生物膜包括膜脂和膜蛋白。

膜脂主要包括:

磷脂、糖脂、胆固醇。

膜蛋白主要包括:

外在膜蛋白(外周蛋白)、内在膜蛋白(整合蛋白)、脂锚定膜蛋白。

生物膜主要特征: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以及不对称性。

2、红细胞的膜骨架

(1)形态:

成熟的红细胞呈双面凹陷或单面凹陷的盘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较大,有利于细胞的变形、气体交换与携带。

  

(2)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

有3种主要的蛋白,约占膜蛋白60%以上

①血影蛋白:

又称收缩蛋白,位于红细胞膜下,不属于红细胞膜蛋白,是红细胞膜骨架的主要成分。

是一种长的可伸缩的纤维蛋白,有α-亚基和β-亚基,两个亚基链为反平行排列,扭曲为麻花状,形成异二聚体。

②血型糖蛋白A:

又称涎糖蛋白,富含唾液酸。

属单次跨膜蛋白。

血型糖蛋白的基本功能可能是在它的唾液酸中含有大量的负电荷,防止红细胞在循环过程中相互聚集沉积在血管中。

③带3蛋白:

属红细胞膜蛋白,在PAGE电泳中位于第3条带而得名。

带3蛋白在红细胞膜中含量很高。

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为多次跨膜蛋白。

具阴离子转运功能,被称为阴离子通道。

除上述3种蛋白外,红细胞膜蛋白还包括:

肌动蛋白:

又称带5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份。

肌动蛋白纤维上有多个与血影蛋白结合的位点,通过与血影蛋白游离端的结合参与膜骨架结构的形成;

锚定蛋白:

又称带2.1蛋白,是一种比较大的细胞内连接蛋白,每个红细胞约含10万个锚定蛋白。

锚蛋白一方面与血影蛋白相连,另一方面与跨膜的带3蛋白的细胞质结构域部分相连,因此,锚蛋白借助带3蛋白将血影蛋白连接到细胞质膜上,也就将骨架固定到质膜上;

带4.1蛋白:

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球形蛋白,它在膜骨架中的作用是通过与血影蛋白结合,促使血影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

因为没有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故其本身不与肌动蛋白结合;

内收蛋白:

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其形态为不规则的盘状物。

内收蛋白可与肌动蛋白及血影蛋白的复合体结合,并且通过Ca2+和钙调蛋白的作用影响股价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红细胞的形态。

(3)红细胞膜骨架的形成:

一般认为膜骨架蛋白主要包括:

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锚定蛋白、带4.1蛋白、内收蛋白等红细胞膜细胞质面的外周蛋白。

红细胞膜骨架的网状支架的形成及于膜的结合过程可分为3步:

①血影蛋白与带4.1蛋白、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

血影蛋白的首先形成α-、β-二聚体,在红细胞膜内进一步形成四聚体,在带4.1蛋白的帮助下同肌动蛋白寡聚体结合组成骨架的基本网络。

②带4.1蛋白与血型糖蛋白作用:

带4.1蛋白的N端30kDa区在生理状态下带正电荷,而血型糖蛋白带负电荷,所以带4.1蛋白能够以静电稳定性同血型糖蛋白结合。

③锚定蛋白与血影蛋白、带3蛋白的相互作用:

锚定蛋白N端90kDa区可与带3蛋白结合,而72kDa区可与血影蛋白结合,由于带3蛋白是膜整合蛋白、血影蛋白是膜骨架蛋白,所以锚定蛋白起媒介作用将骨架蛋白与质膜相连。

3、脂质体的制备,脂质体应用

脂质体:

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制备方法:

(1)注入法:

主要用于制备单室脂质体,少数为多室脂质体,其粒径绝大多数在2m以下。

  

(2)薄膜分散法:

主要用于制备多室或大单室脂质体,超声后以单室脂质体为主。

(3)超声波分散法:

主要用于制备以单室为主单室脂质体。

(4)逆相蒸发法:

将磷脂溶于有机溶剂,加入含药物的缓冲液,超声使成稳定w/o乳剂,减压除去有机溶剂在旋转器壁上形成薄膜,加入缓冲液使凝胶脱落,制得水性混悬液,通过  凝胶色谱法或超速离心法,除去未包入的药物,即得大单室脂质体。

(5)冷冻干燥法:

适合于热敏感的药物。

(6)重建脂质体:

单室或多室型。

是目前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方法之一。

其具有工艺稳定、适合于工业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产品稳定性好等特点。

应用:

(1)抗肿瘤药物载体:

阿霉素脂质体和顺铂脂质体已在国外上市。

(2)抗寄生虫药物载体:

苯硫咪唑脂质体和阿苯达唑脂质体等。

利用脂质体的被动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用量,降低毒副作用。

(3)抗菌药物载体:

庆大霉素脂质体和两性霉素B,可减少药物的耐药性,降低心脏毒性。

(4)激素类药物载体。

Chapter5

1、主动运输,简单、协作扩散的区别

(1)主动运输:

①运输方向:

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

②能量:

需要能量,来自ATP、偶联转运蛋白、光能驱动③④⑤⑥

(2)简单扩散:

沿着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转运。

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③载体:

无需膜转运蛋白协助

④通透性:

小分子>

大分子;

非极性>

极性

(3)协作扩散:

顺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需要特异性的膜转运蛋白“协助”

④特征:

葡萄糖载体介导的协助扩散比简单扩散转运速率高;

与酶催化反应相似,存在最大转运速率;

比较不同分子的Km值,可以发现不同的载体蛋白对溶质的亲和性不同。

2、胞吞和胞吐

(1)胞吞:

通过细胞质膜内线形成囊泡即胞吞泡,将细胞外营养物质等提取到细胞内的过程。

胞吞物为溶液,形成的囊泡较小——胞饮

胞吞物为大的颗粒性物质,形成的囊泡较大——吞噬

胞吞物质是否专一:

受体介导的胞吞;

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

受体介导的胞吞——首先与细胞表面互补性的受体相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引发细胞质膜局部内化作用,其次是该处质膜部位在网格蛋白参与下形成有被小窝,然后是深陷的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

(2)胞吐:

通过细胞内的分米泡或其他某些膜泡,将细胞合成的功能分子和代谢废物送到细胞外的过程。

Chapter6

1、线粒体的内外膜区别

(1)外膜

①外膜的通透性很高,使得膜间隙中的环境几乎与胞质溶胶相似②外膜含有较大的通道蛋白:

孔蛋白③标志酶:

单胺氧化酶④外膜中蛋白质和脂质比约为1:

1

(2)内膜

①线粒体进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部位,通透性差能严格的控制分子和离子通过

②含有大量的心磷脂(cardiolipin),心磷脂与离子的不可渗透性有关

③内膜的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

④内膜中蛋白质和脂质大于3:

⑤3类酶

2、电子传递复合物的内涵

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传递电子的一组酶的复合体(膜蛋白复合体),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分别是复合物Ⅰ、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复合物Ⅳ。

复合物Ⅰ:

NADH脱氢酶复合体;

复合物Ⅱ:

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

复合物Ⅲ:

细胞色素还原酶复合体;

复合物Ⅳ:

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体

复合物Ⅰ、Ⅱ分别粗话电子从两种不同的供体NADH和FADH2传递到泛醌。

复合物Ⅲ是电子从泛醌传递到细胞色素c

复合物Ⅳ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转移到O2

主呼吸链∶复合物Ⅰ、Ⅲ和Ⅳ构成主呼吸链,从NADH来的电子依次经过这三个复合物,进行传递。

次呼吸链∶复合物Ⅱ、Ⅲ、Ⅳ构成次呼吸链,来自FADH2的电子不经过Ⅰ。

电子载体类型∶铁硫蛋白、黄素蛋白、细胞色素和辅酶Q

3、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由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

复合物Ⅰ、Ⅲ、Ⅳ是呼吸链中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偶联的3个位点。

且ATP的合成是由ATP合酶(复合物Ⅴ)完成的。

(1)ATP合酶的结构与组成——F1-F0复合物

F1:

α3β3γεδ;

F0:

ab2c10~12

F1和F0通过“转子”和“定子”连接起来的。

(2)能量偶联与ATP合酶的作用机制

①化学渗透假说: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由于线粒体内膜的不通透性,形成了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驱动ATP的合成。

缺点——ATP合酶如何利用跨膜质子梯度合成ATP具体机制不清

②结合变构机制:

质子梯度的作用并不是用于形成ATP,而是使ATP从酶分子上解脱下了;

ATP合酶上的3β个亚基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构象却不同;

ATP通过旋转催化而合成的。

4、光合作用单位

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分为2类:

1)反应中心色素:

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具光化学活性,既能捕获光能,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2)聚光色素(天线色素):

无光化学活性,能吸收光能并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绝大部分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都属此类  

约300个左右的色素分子围绕1个反应中心色素组成一个光合单位

5、两个光反应中心

由色素分子装配成的系统能把吸收的能量汇集到光反应中心,称光系统。

有两个光系统参加光合作用反应,称为光系统I及Ⅱ。

所有放氧的光合细胞中,叶绿体的类囊膜中都包埋着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

⑴光系统Ⅱ

包括一个捕获光能的复合体,一个反应中心核及一个产生氧的复合体。

①捕获光能的复合体含有约200个叶绿素分子与12条多肽链跨膜组装而成。

反应中心含有50个叶绿素a,激发电子的光能就是由这些叶绿素天线流入反应中心,称P680。

②产生氧复合体中的水裂解酶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