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2891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Word下载.docx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Word下载.docx

在众多的饲料发生霉毒的地区来看,南方地区都要高于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容易生长。

1.2.2饲料原料水分含量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是黄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

谷实类在粉碎后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则更适合黄曲霉的生长。

因此,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防霉含水量以下。

1.2.3仓库和管道污染如果饲料原料长时间仓储或仓库潮湿、漏雨,库存过多而不注意通风、干燥、打扫卫生,特别是已经粉碎的物料,由于颗粒小,容易吸收周围的水分,就很可能为黄曲霉的生长繁殖创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其次,颗粒饲料的生产中要注意冷却和配套风机的选择,否则易造成颗粒冷却时间不够或风量不足,出机饲料水分、温度过高而导致黄曲霉的生长。

此外,还要定期清理颗粒料提升料斗或管道中形成的霉积料。

1.2.4运输管理。

饲料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当,雨淋、受潮、曝晒、通气不当、堆压时间过长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2黄曲霉毒素中毒及其对人畜的危害

2.1黄曲霉毒素的致病机理

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在食品/配合饲料加工过程中难以被破坏,当使用被污染的原料时,也导致食品/配合饲料被污染,造****畜中毒。

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与黄曲霉毒素抑制蛋白质合成有关。

黄曲霉毒素分子中的双呋喃环结构,是产生毒素的重要结构。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细胞毒作用是干扰信息RNA和DNA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动物全身**伤害。

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报告,黄曲霉毒素B1能与tRNA结合形成加成物,黄曲霉毒素-tRNA加成物能抑制tRNA与某些氨基酸的结合的活**,对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与tRNA的结合,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在翻译水平上干扰了蛋白质生物合成,影响细胞代谢。

2.2黄曲霉毒素与动物疾病

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是指对动物肝脏的伤害,受伤害的个体因动物种类、年龄、**别和营养状态而异。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羊奶产量和产蛋率,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

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

黄曲霉毒素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生育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贫血等。

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够使种羊的产奶量下降,而且还使羊奶中含有转型的黄曲霉毒素M1和M2。

2.3黄曲霉毒素与人类的健康

食品卫生问题是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食品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食品卫生的污染因素中,生物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是最重要的污染之一,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黄曲霉毒素属剧毒毒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动物半数致死量仅为0.36毫克/公斤体重。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

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

同时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其诱发肝癌能力比二甲基硝胺大75倍。

人类健康受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对于这一污染的预防是非常困难的,其原因是真菌在食物或食品原料中的存在是很普遍的。

国家卫生部门禁止使用该严重污染的粮食进行食品加工生产,并制定相关的标准监督企业执行。

但对于含黄曲霉毒素浓度较低的粮食和食品无法进行控制。

在发展中国家,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与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亚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呈正相关。

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他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

3脱毒处理

轻度污染的饲料原料经脱毒处理使毒素含量符合卫生标准后可利用。

主要的脱毒方法有:

3.1除去法

主要是采取挑选霉粒、加工去毒,可水洗,可浸泡,也可用吸附剂如活性炭、膨润土、沸石、硅藻土或甘露寡糖来吸附,去毒效果不错。

经脱毒处理后的日粮中黄曲霉毒素不超过50毫克/公斤就可作为猪饲料。

3.2灭活法

常用的有三种,①加热处理法:

黄曲霉毒素虽然对热稳定,但在高温下也能部分分解;

②碱炼法:

原理是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内酯环使之失去毒性,花生、玉米均可用此法;

③石灰溶液和盐类去毒,首先用石

灰乳水、纯碱水或草木灰水浸泡整粒的污染黄曲霉毒素的玉米2~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至中性,两小时后烘干,去毒效果可达60%~90%。

4防治对策

4.1注意对原料的管理

尽量选择对霉菌敏感性不强的饲料作物:

收获和储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磨破、压碎、鼠啃、虫咬,特别是避免玉米、花生等谷物的表皮和外壳损伤。

破碎的花生易污染黄曲霉。

贮藏室应避免过湿、通风不良及堆放过多过久。

4.2加强对原料的采购管理

原料采购是饲料企业产品质量优劣的第一关。

因此,采购管理至关重要。

要努力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如原料知识、原料管理知识、敬业精神)。

采购人员应严格按国际标准及企业标准来采购原料,对于已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原料一律不能收购,切勿低价收购不合格原料,以次充好。

采购人员要对原料的营养指标、水分含量进行严格的验收。

特别是水分含量问题。

玉米是成品料的主要原料,玉米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成品料的水分含量。

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时,一般原料的水分含量应低于12.5%,玉米、高粱、稻谷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4%以下。

4.3强化原料的贮存保管

原料贮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仓库漏水、阴暗、潮湿、老鼠出没就很容易促使黄曲霉生长,因而影响产品质量。

在原料贮存中,一定

要注意空气、湿度、温度等的控制,要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要及时清理已被污染的原料。

可使用的方法有:

控制贮存环境的温度、封闭隔氧贮存、气调贮存、低温通风贮存及辐射法。

例如把脱粒后的湿玉米装入内衬塑料袋的麻袋,装满并扎紧袋口可抑制黄曲霉的生长,也可以添加防霉剂(如丙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双乙酸钠等)。

4.4重视饲料生产过程

首先是湿度问题,我国对饲料产品中的水分含量已有明确的规定:

①猪、鸡配合饲料的水分含量在北方不高于14%,在南方不高于12.5%。

但如果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季节或出厂到饲喂期不超过10天或配合饲料中添加有规定量的防霉剂的话,水分含量可以增加0.5%;

②猪、鸡浓缩饲料的水分含量在北方不高于12%,南方不高于10%。

在颗粒饲料生产中:

要控制好蒸汽质量和输送蒸汽管道的长度,以防止冷凝水进入调质器,蒸汽压一般应控制在0.35~0.4MPa,水分控制在15%~16%之间较好;

要注意调质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0~30分钟,调后的粉料水分不超过10%为好,或调后的含水量和调前的相差应小于0.5%;

要选好冷却设备,控制好冷却时间和冷却温度;

装袋前要严格检测饲料的含水量。

其次是温度问题,要注意控制蒸汽的温度(80℃±

2℃);

要注意冷却时间和通风量以及对冷却后颗粒料温度的推测,防止料温与室温相差过大,料温应高3℃~5℃。

4.5切实搞好饲料贮存

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清洁没有霉积料,其次堆入要规范,应与窗、壁保持一定的距离,贮存时间长的话还要定期翻动通风。

再次是防霉剂的使用。

现在多用丙酸盐类防霉剂,如克霉灵、除霉净、霉敌101、露保细、万路保、克霉霸、露保细盐、露保细NC、万香保,具体使用方法是:

密封包装的含水量12.5%~13.5%的颗粒料贮存1个月以上,应添加0.3%的丙酸钙。

水分在11.55%~12.5%的粉料贮存2月以上的则加丙酸钙0.15%。

南方地区由于雨水较多,3~5月间最好添加0.2%~0.4%的丙酸钙或丙酸钠。

除丙酸及其盐类外,还可用山梨酸及其盐类,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甲酸和甲酸钠、甲酸钙。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复合型的防霉剂,如万香保、克霉霸等。

4.6饲料的安全运输

装车时要保证车箱里没有水、不潮湿,运输时最好盖上防雨用具如帆布,一者可以防雨水,二者可以防阳光曝晒;

卸车时应注意将最上层的饲料或已被淋湿或破袋的放在最后堆,以便早点用掉。

影响配合饲料质量的四个因素

影响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可归纳为:

人员的素质、配方、场地、设备及加工工艺、原料、质量检测,规章制度等。

饲料配方因素

电脑配方软件的应用使饲料配方的约束条件增加到十几个甚至

更多,使得配合饲料的质量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但在实施上却忽视了动物试验的检验环节。

多数配方未做动物试验就用于生产,忽视了地理条件的不同、饲养地水质的不同、饲料原料产地的不同、动物品种及杂交组合的不同、饲养方式不同等对配合饲料质量的影响。

一个好的配方必须是经过当地的动物及饲养条件下的饲养试验检验的。

方法多采用先在本厂内的试验场进行严格的科学试验,检测项目尽可能多些,鉴于食品安全性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有条件的最好做这方面的测定。

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点)在养殖户中做中试,以检测动物增重、饲料报酬、经济效益等主要指标。

最后扩大到面上的试验,推广扩大试验以观察指标为主。

许多饲料厂都有自己的养殖场,但多数都把它当作消化退回料或仓库下脚料之用,十分可惜。

面上的试验也应科学、严谨。

有相当数量的厂,雇用了大量的人员(有的多达300~400人),每个村派驻两人在农户家做试验,这本是好事,可惜的是他们未按科学的饲养试验方法来操作。

选的动物多数营养较差但骨架较好,试验前所谓的洗胃,也就是喂些如石灰水类的物质(甚至是轻泻剂),让试验猪排空胃肠并吃得很少,有的甚至使试验猪造成生理性脱水。

试验开始时让农民亲自称早上空腹猪,然后喂他们带来的料(较好的)或添加剂,饲养期多在10天左右结束,还是让农民来称猪的早上空腹重。

所得结果好的惊人,少则每天增重2~3斤,多则3~5斤。

表面上看无可挑剔,农户家做的试验、农民自己喂猪称猪,还能假吗?

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它,其结果是不可信的、是伪科学。

首先,我们都知道,营养不良的动物在营养改善后短期内

的生长速度会大大超过正常值,这在生理上称为生长补偿。

其二是前后两次的“空腹”不一样,前面的空腹不但胃空了,连肠子也空了,甚至还有机体的生理脱水。

后面的空腹却是头天晚上吃得饱饱的,次日早上胃可能只空了一半,而肠内却是满满的,机体的脱水也得到充分的补充。

后面的“空腹”水分这么多,加上计算日增重时,除以一个很小的数(7~10天),能不“长”3斤吗?

这种试验若是不懂试验方法、是无意的,应该加以纠正,若是有意的,那就是一种欺骗行为。

原料的检测问题

1.霉菌毒素的检测。

以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