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2726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8、《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0、《1:

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

四、作业流程

4.1平面坐标系统

4.2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成图比例尺及图幅规格

1、成图比例尺为:

l∶500。

2、成图规格

(1)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m,高程注记点注至0.Olm。

(2)图幅分幅:

地形图使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为50cm×

50cm。

自由图边按照测区范围可不测绘满幅。

(3)图幅编号:

地形图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在前Y在后,小数点后保留2位,中间加短线连接,例:

×

,图名取本图幅中较大地名或单位名称,不易确定图名的可不注记。

4.4图根控制测量

1、图根控制点布设要求

测区内图根点可选择标志性地物周边易保存的地方,如固定的水泥台上等,采用刻石、喷涂、钉桩的方法制作图根点。

对于硬化路面采用打钢钉作为标志。

所有图根控制点都至少有一个通视点。

图根点布设的密度根据测区内地形变化程度而定,以满足全野外碎部测图要求为准。

图根点点号均以“T”为标识,后缀用自然流水号进行编号命名。

例如:

T1、T102等。

T表示图根控制,1、102表示图根点序号。

2、图根控制点测量

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其标称精度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

水平标称精度:

±

10mm+2ppm;

垂直标称精度:

20mm+2ppm。

采用VRS时具体作业方法如下:

图根控制测量前,先利用均匀覆盖整个测区范围的四等平面控制点及四等水准点,求取出针对本测区的严密转换参数。

求取转换参数要求如下:

选用的四等平面控制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成果导入到GPS接收机的随机软件中,选择利用VRS测量的成果和对应输入的已知四等平面控制点成果进行匹配校正,执行平面及高程校正,求取测区转换参数。

执行完点校正计算后的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不大于±

2cm,高程拟合模型内符合中误差应不大于±

3cm。

计算转换参数的已知点应均匀分布于测区内及测区周边。

VRS测量技术规定

图根点测量采用VRS进行网络RTK测量,不需要架设基准站,但应保证接收机接收的VRS基站信号良好。

1)观测时流动站的卫星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

观测窗口状态

截至高度角15°

以上的卫星个数

PDOP值

良好

≥6

<4

可用

5

≥4且<6

不可用

<5

2)每次开始测量前还应选取至少一个高等级己知点(未参与点校正的已知点)进行检核。

在测量中的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多检测已知点。

3)检测已知点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5cm,高程较差不大于10cm,选取两个以上已知点进行检核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5cm。

4)图根控制点观测两测回,测回间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应超过60秒,每测回观测值应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3cm。

两测回结果取平均值作为图根控制点测量最终成果。

图根测量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至0.001m。

4.5、像控测量

本项目像控测量包括航空摄影像控测量和卫星影像像控测量两个部分。

4.5.1航空摄影布点

本项目1:

500航空区域采用IMU/DGPS数码航空摄影方式,像控点布设只需在摄区拐点布设控制点、中间区域适当布点即可。

4.5.3像片刺点

航空影像像控点布设可不考虑像片重叠度条件,但所有像控点要刺在地面明显清晰、易于判读的地方,如斑马线角、道路交叉线、坪角等,刺点要能满足平高点位置的要求。

4.5.4像控测量

本项目像控点测量可采用CORS进行施测,亦可采用GPS静态测量模式。

像控测量平面高程精度均不能超过±

0.1米。

4.6影像数据预处理与空三加密

4.6.1影像数据预处理

(1)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对影像数据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旋偏角、重叠度是否满足要求,云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航摄漏洞,等等。

(2)格式转换。

将原始航片影像数据转换为空三软件支持的TIF格式。

(3)影像旋转。

为了方便像片连接,以北方向或西方向为正方向,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旋转。

4.6.2空三加密

(1)影像经预处理后进行空三加密,空三加密利用VirtuoZoAAT3.4+PATB软件,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2)空三测量内定向误差不得大于0.05mm,相对定向残余上下视差△q:

平地、丘陵地标准点不应大于0.02mm,检查点不应大于0.03mm;

山地、高山地标准点不应大于0.03mm,检查点不应大于0.04mm。

(3)绝对定向后,基本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及公共点的较差不得大于下表规定:

基本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及公共点的较差单位:

地形类别

基本定向点残差

多余控制点不符值

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

平面

高程

平地

0.3

-

0.5

0.8

丘陵地

0.26

0.4

0.7

山地

0.6

1.0

1.1

1.6

高山地

0.9

1.5

2.4

注:

(1)基本定向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

(2)多余控制点不符值为加密点中误差的1.25倍;

(3)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2.0倍。

(4)加密点中误差以全区或者单个区域为单位按下面的公式进行估算:

mq=

mg=

式中:

mq----控制点中误差,m;

mg----公共点中误差,m;

△----多余野外控制点不符值,m;

d----相邻航线或者相邻区域网之间公共点较差,m;

n----评定精度的点数。

(5)平面坐标和高程取至0.001米。

(6)加密点一般要选刺在3个标准点点位附近,当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连接强度时,可增选连接点的数量。

所选点位构成的图形以大致成矩形为宜,点位高差相差不宜过大,同时要照顾DEM和DOM成图范围。

(7)对于连接点自动转点的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在作业中首先需要手动添加连接点,保证在标准点位处有一至三个连接点。

(8)航拍时大面积落水区域的处理,在影像落水区域的边上按间隔1-1.5cm量测连接点,使落水区域附近的像点网有一个稳固的边界,从而减少落水区域的影像。

4.7主要精度指标

1、二、四等GPS控制网主要精度指标如下:

等级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

固定误差a(㎜)

比例系数误差

b(1×

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异步环或附合路线变数

二等

9

≤5

≤2

1/120000

≤6

四等

2

≤10

1/45000

2、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四等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80㎞,环线周长不超过100㎞;

同级网中结点间距离不超过30㎞。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

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

10

K为测段、区段、路线长度,单位为㎞;

当测段长度小于0.1㎞时,按0.1㎞计算;

L为附合路线长度;

R为检测已测测段长度。

3、图根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实地5㎝)。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实地5㎝);

4、地形图(平面)主要技术指标

地形图碎部测量时,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实地15cm),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大于1/10基本等高距(5c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5mm(实地25㎝);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

0.4mm(实地20㎝)。

5、地形图高程主要技术指标

高程采用全野外实测,城市建筑区地形图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0.15m;

其他地区的高程注记点或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应小于等于1/3基本等高距(16cm)

4.8DEM制作

DEM制作技术路线

DEM的制作过程为:

创建立体模型-生成核线影像-影像自动匹配-匹配点编辑-DEM自动生成-DEM编辑-裁切和分幅。

DEM制作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空三成果导入

自动创建立体像对

相对定向

生成核线影像

绝对定向

影像自动匹配

匹配结果编辑

DEM自动生成

DEM编辑

DEM分幅与裁切

特征点、线采集

构造三角网

内插DEM

已有地形图数据整理

DEM分幅图成果

4.9立体模型创建

立体模型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