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64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ppt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ppt(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ppt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辩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主要通过现场观察、人员活动、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相关方的意见等作为依据。

有关安全术语

(一),安全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即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

评价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有关安全术语

(二),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即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环)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缺陷。

如何准确、完整的辨识危险源,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一定包含着识别危险源对象和确定危险源通过什么方式、途径、条件,造成哪些人的伤害。

危险源对象有两种:

根源,即能量物质或载体;状态,即约束能量物质或载体意外释放能量措施的缺陷。

例如,一带电导线可以视为根源危险源,而带电导线外部的绝缘层破损可视为状态危险源。

无论是根源或状态,都要针对组织的具体工作场所或工作活动识别其存在,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特性。

实际的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可通过确定系统中存在的能量物质或载体识别根源危险源对象;通过确定约束能量物质或载体意外释放能量措施的缺陷,识别状态危险源的存在。

但无论如何不能缺少对危险源对象的特性确定,即识别的危险源对象通过什么方式、途径、条件,造成哪些人的伤害。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

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

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如变电所里面的各种带电设备等。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起重机械、变电站架构、横梁、杆塔、二层以上室外走廊、阳台等。

能量载体拥有能量的人或物。

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

发电厂和变电站内的变压器、组合电器等设备。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

例如各种压力容器,容易发生静电蓄积的装置、场所等。

危险物质:

除了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有害物质外(如CO),也包括可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

例如当充有SF6(六氟化硫)气体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SF6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例如炸药的生产、加工、储存设施,化工厂等。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例如:

物体的棱角、工件的毛刺、锋利的刃等(伤及动脉,有生命危险)。

第一类危险源危险性,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情况: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

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

即单位时间内的释放量。

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如可燃性大小、毒性大小。

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影响范围越大,可能遭受其作用的人或物越多,事故造成的损失越大。

第二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

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失效,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限制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影响和管理上的缺陷,四个方面的问题。

人的不安全行为,1)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例如,运行人员发生“误操作事故”,检修人员未执行“停电挂牌制度”操作等。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而导致事故。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

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的不合安全要求的状态。

例如没有防护装置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可能直接使控制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

例如,电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管路破裂使其中的有毒有害介质泄漏等。

有时一种物的故障可能导致另一种物的故障,最终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压力容器的泄压装置故障,使容器内部介质压力上升,最终导致容器破裂。

物的不安全因素问题有时会诱发人的因素问题;人的因素问题有时会造成物的因素问题,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归纳为4大类,如下表所示。

作业环境的影响,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

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

例如,潮湿的环境会使绝缘体的绝缘强度下降;工作场所强烈的噪声影响人的情绪,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发生人的失误。

管理上的缺陷,由于管理上存在失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

主要表现为:

工程设计使用的材料有问题,未达到质量要求等,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管理不科学,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或贯彻不力。

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出了事故抓一抓,上级检查抓一抓,平常无人负责。

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

对职工不进行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松弛。

忽略防护措施,机器设备无防护保险装置,安全信号失灵,通风照明不合要求,安全工具不齐备,存在的隐患没有及时消除。

分配工人工作缺乏适当程序,用人不当。

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足或流于形式,对新工人的安全教育不落实。

安全规程、劳动保护法规实施不力,贯彻不彻底,没有作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事故应急预案不落实,对事故报告不及时,调查、处理不当,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等。

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系,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失控。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

(一),1、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

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

设备传动链条无防护罩、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

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

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

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

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

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

洞内二氧化硅粉尘。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

(二),2、化学性危险源: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

火工品、瓦斯。

(2)自燃性物质;如:

煤。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

充电液中的硫酸。

(5)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源: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源: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三),5、行为性危险源: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源。

6、其它危险源

(1)搬举重物

(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类

(一),共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挂钩、跑车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如工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

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4、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害;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溺;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类

(二),(8)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杆塔、构支架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

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

如建筑物倒塌,挖掘沟、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