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236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

法,把洪水引到江河里,再使之流往海洋。

他治水认真负责,十分辛苦,“三过家门而

不入”,花了13年工夫终于把洪水控制住。

 战国时期,秦国的水利专家、蜀郡守(相当于后世的县官)李冰政绩卓著,功垂千

古,他在岷江流域修建的都江堰,时至今日,2200多年来一直在川西平原造福人类。

 西汉文帝、武帝时,黄河两次决口,泛滥成灾。

汉武帝刘彻调集了几万民工,进行

治理。

他亲临工地,视察工程,指挥调度。

经过这次治理,以后80多年里,黄河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王景是东汉时的水利家。

汉明帝时,黄河决口,在汴渠一带泛滥了60余年。

公元69

年,王景受命治理黄河。

他采取“河汴分流”的措施,终于收到防洪、航运和稳定河道

等巨大效益,使黄河下游两岸被淹的几十个县的土地又了良田。

 以上几个名人治黄修河的事迹,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征服大自然斗争的缩影,是各

族人民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生动例证。

 誓死抵抗外敌侵略的斗争精神

 中华民族富于斗争精神,勇于抵抗外国侵略者,誓同外敌血战到底,创造出无数可

1

歌可泣的英雄功迹。

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就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杰出代表。

 戚继光自幼痛恨倭寇横行,16岁时曾作诗明志说:

“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他编

练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也要奋勇前进;

鸣锣该退,就是前面有金有银,也要坚决退回。

 1561年,他率领这支反侵略军在台州附近九战九捷,消灭倭寇5000余人,荡平了浙

江的倭寇。

然后,他又与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相配合,到1565年基本肃清了福建、

广东的倭寇,成为我国永垂史册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是我国抗击荷兰殖民者的民族英雄。

1661年,他率领将士25000人,由金门

出发,经澎湖在台湾登陆。

经过8个月的极其艰苦的战斗,他终于打败了盘踞台湾38

年的荷兰殖民者。

1662年二月一日,荷兰总督揆一投降,宝岛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无疑是台湾史也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康熙帝是我国封建帝王中比较优秀的人物。

为驱逐沙俄侵略者,他曾亲自出巡东北,

视察防务,决心组织自卫反击战。

 1685和1686年,刚刚超过30岁的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

重创俄军,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

1689年,他又派遣索额

图等同沙俄订立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之间东段的边界,从法律上肯定

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康熙帝为祖国立下了

不朽功业。

 反对压迫者和剥削者的反抗精神

 我国古代史上,一再爆发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人民起义。

虽然这些起义没有达到根

本改造社会、完成农民阶级自身解放的目的,但是由于提出了蔑视权贵、否定特权的

口号,或提出了打乱封建统治秩序和占有制度的纲领,并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大无畏反抗精神。

前者如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的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后者如黄巢起义提出的“均平”,王小波起义提出的“均贫富”,

钟相、杨么起义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等等,

2

便是这种反抗精神的集中反映。

 我国古代史上几乎绵亘不绝的人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一切剥削者,

使我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由起义前的政治腐败、黑暗,土地高度集中,

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而变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

定并略有改善。

 秦末农民战争结束后,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宽

舒政策,到文帝、景帝时出现了“文景之治”。

 绿林赤眉起义推翻了王莽的“新”朝的统治后,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

十多年后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人民的人身权利也获得了较多的保障。

 唐朝统一中国后,唐太宗吸取惰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懂得了“水能载

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全面调整了统治政策,使得唐朝前期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

 在大规模农民战争后建立起来的明朝和清朝,在其统治的初期也都注意调整统治政

策,使国家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事实雄辩说明,在我国历时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只有那些阶段性发动的大规模

的人民起义才是打击反动统治阶段,扫除腐朽、邪恶势力,清理国家发展道路的强大

力量,才是推动祖国前进的伟大动力之一。

 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渴望统一,厌恶分裂。

 我国历史上虽然出现了四次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是由于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四次大分裂终为四次大统一所代替:

(一)秦王羸政于公元前221年,结束战国时期

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二)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

一中国;

(三)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统一中国;

(四)

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结束宋金对峙局面,统一中国。

这四次大统一说明,统一是祖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中华民族的人心所向,上

3

述四个帝王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心的归向而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

 这四次统一之外,清朝的统一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清初,台湾的郑氏割据势力即郑

经、郑克爽武装集团使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1683年,康熙帝派清军进入台湾。

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另外,漠西蒙古准噶尔部以噶尔丹为首的分裂势力,公然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

我长北方”的狂妄要求,企图在沙俄支持下造成祖国的分裂局面。

康熙帝亲自带兵迎

战,先后于1690年和1696年分别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噶尔丹的军队,最后消灭

了这股分裂势力,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事件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该部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明末西

迁至伏尔加河下游,逐渐被沙俄所控制。

1771年一月五日,27岁的渥巴锡领导土尔

扈特人发动了反抗沙俄压迫的武装起义,接着踏上了重返祖国的艰难征程,经过半年

多的不懈努力,付出了牺牲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

了光辉的篇章,证明了中华祖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探索发展道路的改革精神

 中华民族善于继承,但也勇于改革。

中国古代中上,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改革家,

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

 春秋时期,齐恒公任用政治家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势力大振,齐恒公因而成为春

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候国中实力最强的国

家,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进行了永垂史册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

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尤其是他颁布的均田令,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改革措

施,直到隋唐都基本上承袭了这种新的土地制度。

 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虽是昙花一现,但它的指导思想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富

国强兵”,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怀的。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