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1566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70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Word下载.docx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Word下载.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Word下载.docx

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

2.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

3.数量性、具体性

4.数量、概率论、大量观察法

5.总体、方法论

6.信息、监督、信息

7.质量

8.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

9.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

10.同质、相对

11.离散变量、连续变量

12.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13.数量、外延、质量、内涵

14.物质、模糊性

15.定性规范、指标数值

三、选择题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D

2.B

3.C

4.C

5.A

6.C

7.AB

8.BD

9.AB

10.A

11.A

12.A

13.A

14.A

15.C

16.C

17.C

18.ABCD

19.C

20.ABC

四、判断改错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

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

”,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统计研究事物的量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性认识开始的,必须以事物质的规定性为基础。

(√)

2.统计是研究现象总体的,个别事物对总体不一定有代表性,因此不需要对个别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

3.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科学技术问题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不同的观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差别较大的结论。

4.我国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只是调查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这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全国的城市居民家庭总体不具有代表性。

具有

5.统计是研究总体的,统计分组法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或组,所以统计分组法不是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

它是

6.我国的企业有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在工业企业中还有钢铁企业、建筑企业、轻纺企业等,因此我国所有的企业不能构成总体。

能够

7.当我们把全国的工业企业构成总体进行研究时,每一个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一个可变标志。

8.学生的学习成绩既可以用定距尺度分析,也可以用定序尺度分析。

9.将工业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类型是运用了定类尺度。

10.定距尺度与定比尺度的区别是:

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或该事物不存在、未发生;

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数值,不表示“没有”。

定比尺度,定距尺度

五、简答题

根据题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社会越发展,统计越重要?

【答题要点】

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

2.怎样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研究这一对象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通过对数量的描述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指导统计实践活动。

3.统计认识事物有哪些基本方法?

如何理解?

认识统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运用大数定律、把握事物总体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结构的方法。

统计指标法是认识事物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方法。

统计模型法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原形进行模拟或仿真。

统计推断法是以局部推断总体,以现在推断未来。

4.统计工作有哪些阶段?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统计工作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统计设计是统计认识事物的开始,体现统计工作目的,决定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搜集资料,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审核、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表的过程,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

统计分析是将统计整理的资料深化以揭示总体的本质特征或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四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融合,构成定性认识、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融合的升华。

5.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研究某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班的所有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如果要研究某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习情况,假定以班为总体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班显然就不再是总体了。

由此可见,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总体单位是针对具体的总体而言,构成总体必须有具体的总体单位。

六、论述题

根据题意回答要点,并适当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1.统计活动有何特点?

如何认识这些特点?

统计活动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

数量性的特点是在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事物量的多少、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总体性的特点是进行大量观察,消除个别现象存在的偶然性和特殊性,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

具体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活动都是研究一定地点、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事物发生的数量。

社会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事物具有社会性,认识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社会性。

2.如何理解标志表现的四种计量尺度?

请用实例说明。

对标志表现的计量可以划分为四种尺度,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四种计量尺度的涵义,适用对象,尺度本身的层次,四种尺度的转化。

假定我们研究某地商业企业情况,企业所有制性质只能用定类尺度观察,企业资质(即企业等级)可以用定序尺度观察,企业利润可以用定距尺度观察,企业产值既可以用定距尺度也可以用定比尺度观察。

3.指标和标志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试举例说明。

区别: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针对总体而言,标志针对总体单位而言;

指标必须能计量,标志并非都能计量。

联系:

指标由标志汇总而来;

指标与数量标志具有相对性,当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时,与此相对应的指标就转化为标志。

例如,当我们研究某班学生学习情况时,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一个标志,该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就是一个指标。

当我们研究这个学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如果以班为单位,那么这个班的“平均成绩”就是一个标志;

全校的平均成绩才是一个指标。

在研究学生情况时,学生“性别”是一个标志,但它不能成其为指标,因为性别是不能计量的。

七、案例讨论

把学习过的统计学原理与教科书中的案例内容结合起来,讨论案例后提出的问题。

案例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见梁前德主编的《统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问题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了哪些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统计认识的基本方法来反映中国小康进程及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了总体、指标和指标体系等统计学基本概念来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指标中,有数量指标,也有质量指标;

有总量指标,也有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在指标体系中,运用框架式联系的指标体系、从宏观层面来说明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

②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资料来源而言,涉及到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等统计基本方法。

其中,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资料,都来源于统计推断法。

问题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借用了相关学科的哪些概念?

这种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借用了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学)、高中阶段毕业生(教育学)、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政治学)、社会安全(社会学)、预期寿命(人口学)、综合能耗(工业经济学)、环境质量(环境学)等基本概念;

用其指标体系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的特点。

问题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否符合统计指标及其体系的设计要求?

是否需要完善?

如有必要,应该怎样完善?

①无论是从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还是指标体系设计的可行性等方面来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均符合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与“‘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指标体系”相比有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观察,仍然应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就总体而言,这一指标体系基本符合其设计要求,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当时对小康生活水平的期望,但从局部来看还需要完善。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首先需要完善的是指标的内涵与外延,如“城镇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中的“城”与“乡”的概念;

其次是指标的综合性,如何用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多的内容;

第三是指标的代表性,如何在众多的指标中选择较少的指标组成体系来说明总体的问题。

八、能力训练

根据提供的训练资料和相应的训练要求,用已经学过的统计学基本原理和统计方法,分析一些具体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加深理解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和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训练目标

掌握统计指标及其体系的设计方法和操作过程。

【解答】1

初步了解同学们生活消费的基本情况(略)

【解答】2

“大学生生活消费指标体系”参考:

 

大学生生活消费指标体系

一、饮食开支

(一)主食

1.校内开支

2.校外开支

(二)副食

1.糖果糕点

2.饮料

3.烟

4.酒

5.茶

二、学习开支

(一)校内学习开支

1.学费

2.书本费

3.其他学习费用

(二)校外学习开支

1.专项培训费

2.考级考证费

三、娱乐旅游开支

(一)娱乐

(二)旅游

1.集体旅游

2.个人旅游

四、日用品开支

(一)洗涤用品

(二)化妆用品

五、穿戴开支

(一)服装

(二)鞋袜

(三)饰品

六、通讯交往开支

(一)电话费

(二)交往费

七、住行开支

(一)住宿费

1.校内住宿

2.校外租房

(二)交通费

八、其他开支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答案

1.统计调查:

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一次性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