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1436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

A.生铁和钢性能完全相同B.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常温下所以金属均为固态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答案】D

A.生铁和钢性能完全相同,是错误的叙述,钢的硬度大;

B.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是错

误的叙述,炼铁过程是从铁矿石中还原出铁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常温下所以金属均为固态,是错误的

叙述,因为金属汞为液体;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正确的叙述;

故答案选择D

金属及金属材料

4.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D.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说明温度降低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小的原因,故答案选择C

微粒的特征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Fe3O4——氧化铁B.2N——2个氮元素

C.H+——1个氢离子D.Cl2——2个氯原子

化学用语与含义

6.图1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的原子序数为11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A.钠的原子序数为11,是正确的叙述;

B.钠原子核外有3

个电子层,是正确的叙述;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是正确的叙述;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

电子,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其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

7.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B

A选项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平视量筒中的液体;

B选项稀释浓硫酸酸如水且搅拌,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试管要平放;

D选项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

故答案选择B

基本操作

8.以下实验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测定两金属的密度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将两种金属相互刻画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金属活动性顺序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A选项铜丝做导线,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B选项属

于干冰的物理性质;

C选项天然气燃烧,利用的是化学性质;

D选项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故答案选择C

物质的性质

10.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物质的鉴别

11.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HNO3和FeCl3B.NaOH和HClC.BaCl2和Na2SO4D.KOH和CuSO4

A选项硝酸与氯化铁溶液混合,能得到黄色溶液;

B选项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无

色;

C选项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选项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生成蓝色沉淀;

酸碱盐的性质

12.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

2H2O

2H2↑+O2↑。

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减小B.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D.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电解水水的质量减小,氢氧化钠的浓度增大PH增大;

B选项溶液中

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氢氧化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C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溶液中氢氧两元素质量比变小;

答案选择B

电解水的实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13.(12分)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

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

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

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3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

已知:

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

(4)从应用角度:

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4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Ⅲ(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

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答案】

(1)混合物

(2)①氮分子②C(3)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4)①H2

②4NH3+5O2

4NO+6H2O③属于(5)BC

空气

14.(12分)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

如图5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

“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经“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填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方能走完。

(1)①蓝②Na2CO3+H2O+CO2==2NaHCO3③Na2CO3+Ca(OH)2==CaCO3↓+2NaOH

(2)①AgNO3

②Fe+2HCl==FeCl2+H2↑③CuO

酸碱盐的转化

15(12分)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标号)。

A.蔗糖和水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6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g。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7所示: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

Ⅱ.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8所示。

(1)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下列对P点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

A.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3)25g乙物质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

(4)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填“甲”或“乙”)物质饱和溶液。

【答案】Ⅰ

(1)C

(2)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4P+5O2点燃2P2O5③8.0(3)①置换反应

②1:

2Ⅱ

(1)增大

(2)A(3)t1℃;

(4)乙

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曲线

16.(20分)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9中仪器的名称:

①;

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装置为(填标号,下同)

和组合。

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

(4)若用水将图10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5)实验室用碘化氢溶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

H2O2+2HI=2H2O+I2↓。

取25.0g

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2.7g碘。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1)试管集气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BCCO2+Ca(OH)2==CaCO3↓+H2O

(3)2KMnO4△K2MnO4+MnO2+O2↑A(4)b(5)6.8%

气体的制取、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7.(8分)某固体粉末由Mg、MgO、Mg(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

成分,设计如图11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实验过程】

步骤Ⅰ:

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

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的生成气体的探究为55.6mL。

步骤Ⅲ:

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

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回答问题】

(1)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

(2)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填标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

②结论:

该样品中的成分是。

【反思】

(4)该化学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填标号)。

A.利用该实验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各物质的质量

B.实验前可通过样品的质量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