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142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docx

《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docx

飞机件维修知识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

外场和车间安全常识

第一节一般安全规定

l、所有维修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必须佩带工作证件,无关人员不得在工作现场逗留。

2、维修现场应保持整齐、清洁,特别是飞机、发动机附近的碎石,杂物应及时予以清除,以防止吸入发动机。

3、维修设备,如工作梯、千斤顶、拖杆及各类特种车辆必须保持完好和清洁,工作结束后应按规定放回到规定的区域内,机动设备应将动力源关断,备有刹车和稳定装置的设备应将其放在规定的状态。

4、执行维修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劳动用鞋、工作服、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女职工的发辫不得露出工作帽外,不准穿高跟鞋,工作服口袋内不装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5、在客舱内部工作时,穿着的工作服、手套应整洁,鞋底无油污、脏物,座椅应套上防护罩,过道地毯上应有垫布或穿上鞋套,穿着油污的工作服不得随意坐在椅子上。

6、在机翼、机身上工作时,要穿软底鞋或者垫上踏布。

在机翼上只能在规定部位行走,在发动机、起落架舱、设备舱等部位工作时只能站在允许踩踏的部位,在任何情况卜不能穿带钉子的鞋在电机上工作。

7、禁止使工作梯、特种车辆直接接触飞机(一般应保持l—3英寸距离),在进行人工加油时要避免加油管直接与机翼蒙皮相摩擦。

8、清洁客舱、驾驶舱玻璃,应使用绒布或麂皮,沾中性肥皂水或专用清洁剂,禁止使用丙酮、汽油等溶剂。

蒙皮(布)表面有油垢时应用中性肥皂水或规定的清洁剂清洗后,再用清水洗净;有冰雪、霜时应用规定除冰设备和除冰剂清除,禁止用刮削、敲击的方法除冰或硬扯冻结在蒙皮上的布罩。

9、在飞机外部高处工作和在有冰、雪、霜的飞机表面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系上安全带,无安全带时,应通过其他手段加以保险,避免跌落受伤。

10、维修人员执行各种专业作业时,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如专用工作服、头盔、耳塞、护耳、防体、护目、手套、安全带、防毒面具等。

在工作前必须熟知有关专业操作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严格按有关手册规定进行操作。

11、设备不可用或正在进行维修.工作应使用红色警告牌。

12、维修用的工作梯脚踏板必须有防滑设备,2米以上的台式工作梯必须设置扶手和栏杆。

动力或人工折叠式梯子必须有锁定和防滑装置,伸缩式高梯必须有安全带装置。

13、在喷漆、涂饰工作现场应具有良好的通风,以消除有害气体和其它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14、在具有引起火灾的条件下工作时必须预先配置好规定的防火设备,防止冒险作业。

15、在维修工作区域内及距离飞机25米之内,严禁抽烟或有明火存在。

16、工作完毕后必须清点工具,以免遗失在飞机和发动机上。

如发现工具缺少,在未证实未遗失在飞机上之前,不得将飞机放行。

三清点:

工作前清点,工作场所转移时清点,工作后清点。

 

第二节地面防火和灭火安全要求

了解防火要求,熟悉各种灭火材料的使用以及飞机地面灭火的操作方法,尽最大可能使火灾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2.1火的种类

A类火:

由普通燃烧物,例如木材、布、纸、装饰材料等燃烧引起的火。

B类火:

由于易燃石油产品或其它易燃液体、润滑油、溶剂、油漆等燃烧引起的火。

C类火:

通电的电气设备燃烧引起的火。

D类火:

由易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

2.2各种火应使用的灭火剂

A类火:

最好用水或水类灭火剂扑灭。

B类火:

宜用二氧化碳、卤代烷或化学干粉灭火剂。

注:

不能用水灭火剂,水灭火剂不但无效,而且易使火焰扩散。

C类火:

最好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灭。

(注:

①灭火器的喇叭状喷管必须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以防在工作时产生静电,重新引燃。

②水或泡沫灭火剂不适用于C类火。

D类火:

宜用化学干粉或细砂灭火剂扑灭。

(注:

任何情况下不能用水来扑灭D类火,因为水可助长D类火的燃烧,亦可能引起爆炸。

2.3灭火剂使用注意事项

1、火前应尽快关断飞机电源。

2、火时应使用灭火剂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3、有些灭火剂遇热能分解出有毒气体,要注意不要吸进灭火时产生的气体,为此,进入火区时,要从上风方向或火头低的方向顺风进入。

4、灭火时,一开始就全开灭火机,火焰熄灭后,要继续喷射一些灭火剂,以防重新燃烧。

5、在发动机上只有紧急时才用泡沫灭火剂灭火,但在使用泡沫灭火剂后,要及时清洗发动机。

2.4防火要求

1、喷漆和燃油零部件修理间等散发大量易燃气体的工作条件下,禁止使用明火和进行有跳火花的工作,所用电器装置必须是防爆式的。

2、在机库、厂房、工作房内及其排水沟内,禁止洒泼废油料。

乱扔和堆积油抹布、棉纱团等易燃物。

3、氧气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在专用房间内进行,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不得沾上油污,禁止将油污物品带入氧气工作间。

2.5发生火警时的处置措施

1、起落架区域着火

(1)地面人员用化学干粉灭火剂从机轮的前后方向接近机轮灭火,不准站在机轮的侧面(防止轮毂破裂伤人)。

(2)除非在不得已时才准使用水、二氧化碳和泡沫灭火剂(因为这些灭火剂可能使轮毂破裂,轮胎爆破)。

(3)火焰熄灭后,要等机轮完全冷却后才能接近机轮和进行检查。

2、人体着火时:

受害人应尽快撤离火区,撤离时不要惊慌奔跑,并尽可能屏住呼吸。

可在地上打滚,裹以毡布,或用水喷灭火。

使用化学干粉,泡沫灭火瓶或高压水龙头灭火时,要离开受害人约10米远的地方,喷射受害人的身体中部,受害人用手捂住脸,以防受伤。

明火扑灭后应立即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第三节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包括易燃性材料的使用、储存及处置安全要求;有毒材料的使用及处置安全要求;对气象雷达波防护的安全要求;维修人员听力和视力保护安全要求;高空作业安全工作程序。

一、易燃性材料防护

易燃性材料指开杯燃点低于130F(54.4C)的任何材料,例如各种酮类材料和酮溶剂、酒精类、石脑油、各种漆类材料和稀释剂、汽油、煤油、干燥剂、涂布油、各种清洗液和其他挥发性溶剂等。

1、在现场使用的易燃材料,只能存放在合格的,不渗漏的有盖容器内,除有专门规定外,不准使用易燃材料的混合液。

2、使用易燃材料应远离明火、火花、电器开关及其他火源。

使用易燃材料的房间或区域严禁吸烟,并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工作人员不得穿着化学纤维的衣服和使用化纤材料的抹布,衣袋中不要装打火机。

3、使刚易燃性材料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必要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或防毒面具。

使用有毒性材料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戴防护手套或使用其他防护材料)。

4、由于接触易燃材料而引起病态反应后应立即脱去被沾污的衣服,沾污的地板设备应用水冲洗,受影响的人员要移到新鲜空气中去或立即请医生治疗。

二、有毒物质防护

飞机维修中经常接触的有毒材料包括:

含四乙基铅汽油、液压油、泰氟隆、水银、环氧树脂、聚脂树脂、氟里昂、镍铬电池、电解液、电镀液、玻璃纤维、各种类型的清晰液、

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农药和杀虫剂。

l、不得穿用被四乙基铅汽油浸透的衣服,避免身体直接接触汽油,当身体接触汽油后,应用肥皂水清洗,汽油进入眼内应用低压流水或橄榄油冲洗眼睛,严重时应请医生治疗。

不要用含四乙基铅的汽油做清洁和洗涤剂,需要检查油量和加油时,工作人员应站在上风位置。

2、液力油带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维修人员接触液力油时应在手上涂上油膏或戴上防护手套(特制),必要时应戴上工作眼镜,要避免身体直接暴露在油雾中,如果皮肤,眼睛接触了液力油应用清水彻底洗干净,必要时请医生处置,当误喝入人体内时应立即请医生处置。

3、接触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氟里昂、电池液、电解液、电镀液、玻璃纤维等有毒物质时应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当工作场所(工作间)聚集有上述物质的雾气时,应打开通风设施。

4、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水银,接触水银后一定要洗净手和衣服,在洗手之前,不要吃东西、吸烟或擦鼻子。

在水银污染区工作,要有足够的通风,以避免吸入水银蒸汽。

所有在清除水银过程中用过的设备、工具,应用肥皂水、热水或蒸汽清洗。

三、雷达波防护

飞机在机库或其他覆盖物内时,不得接通雷达工作电门,除非:

使雷达发射机不工作:

波束对准吸收防护装置,这种装置能有效地消耗或分散射频能量;天线处于直接对准打开的机库门和避开300英尺(90公尺)以内的障碍物(如其他飞机,汽车或大的金属物体)的方向,否则会损坏接收机。

l、在下列情况下不准打开气象雷达:

在100英尺(30米)内有飞机加(放)燃油。

处于射频(RF)状态。

在天线50英尺(15米)内有人,处于射频(RF)状态。

没有天线,除非接上假载荷。

飞机前方300英尺(90公尺)以内有金属障碍物(如其他飞机,汽车或大的其他金属物体)。

2、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人员站在处于发射(RF)状态而又旋转的雷达天线的前面和附近,除非天线向上,避开了地面人员和附近的障碍物,不允许人员站在距雷达天线50英尺(15米)以内的地方。

3、在进行雷达试验时,应安排专人注意飞机周围不允许人员进入射线影响范围以内。

4、不得在飞机上对气象雷达作任何内部校正,校正工作仅允许在电子车间进行,并有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电击,没有用接地卡子和高压电绝缘探头释放高压电以前,不要在雷达部件上工作。

四、听力防护

当发动机在高功率(85%最大巡航推力)或更高状态运转时,距飞机:

50公尺一应使用耳套和耳塞,50至120公尺一应使用耳塞。

当发动机在低功率(85%最大巡航推力以下),例如客机坪运转,低功率试车,滑行时距飞机:

10公尺内一应使用耳套和耳塞,10至50公尺内一应使用耳塞。

五、眼睛防护

在下列环境中工作或操作下列机器设备时,应戴上合适的防护眼镜:

l、铆接、錾凿、打孔、冲压,以及用软金属工具敲击的工作等。

2、弯曲、成形、矫直、紧装配等用金属手动工具对设备和材料敲击的工作。

3、切割时会甩出碎屑的工作,不仅直接操作的人员要戴防护眼镜,在其周围工作的人员也需戴防护眼镜。

4、用手动工具锯、钻、刮和木工的刨削工作。

5、操作砂轮机、喷砂机、抛光机和金属丝砂轮时。

6、操作车床、铣床、锯床、刨床、磨床、拉床、电火花加工机床、冲床等。

7、使用圆锯、径向锯、粗齿锯、带锯、榫锯、斧、刨、挖刻工具、砂磨机和电钻之类的木工机械时。

8、在酸、碱喷洗和其他有害液体或化学药品作业时必须戴上面罩(如充电、电镀车间)。

9、焊接和等离子喷涂,需有适当色泽的扩目镜,头盔或面罩,弧焊或氦(氟)弧焊时,应戴焊接头盔。

10、在强烈阳光照射的机体表面或雪地条件下工作时:

需配戴适当色泽的护目镜。

六、高空作业防护

操作高空设备的人员,必须受过相应的培训,并持有高空作业许可证书或相关证明文件。

高空作业人员要求:

1、执行高空作业人员须身体健康,无任何被医学上视为不适合高空作业之病症:

不得带病作业。

2、执行高空作业人员,在执行高空作业前,要学习相应高空设备上的有关提示/允许/禁止事项,并遵照执行。

3、执行高空作业人员,要拴系可使用和安全状态的高空保险带/绳。

4、执行高空作业时若发现意外,马上停止一切作业,立即上报。

第四节设备使用程序

1、对于设备,使用者在使用前应检查其工作是否正常。

2、维修设备,如工作梯、千斤顶、拖杆及各类特种车辆必须保持完好和清洁,工作结束后应按规定放回到规定的区域内,机动设备应将动力源关断,备有刹车和稳定装置的设备应将其放在规定的状态。

3、工作梯、特种车辆(如:

客梯车)停放时,不能直接接触飞机(一般应保持1—3英寸距离)。

4、对于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工具设备,使用者需填写工具设备丢失/损坏/故障报告单;详细写明工具设备的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