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理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124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地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地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地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地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地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地理资料.docx

《广东省地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地理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地理资料.docx

广东省地理资料

广东省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位于东经108°13’—119°59’,北纬3°28’—25°31’,地处祖国南疆,北依南岭、东北为武夷山,南临南海,东面有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全省陆地面积17.8万km2,海岸线3368.1km(不包括岛屿)为全国之冠,沿海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

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全省设广州、深圳2个副省级市,19个地级市,包括珠海市、汕头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惠州市、汕尾市、东莞市、江门市、中山市、佛山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肇庆市、清远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

省会是广州市是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

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中国的“南大门”。

 

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

有珠江三角洲平原与潮汕平原,其余为山地、丘陵。

全省地势大体北高南低,但境内山川纵横交错,中等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变化复杂。

北部、东北部和西部都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因此整个地势向南向中倾斜,山地、丘陵约占62%,台地、平原约占38%。

主要山脉如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滑石山、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多为东北至西南的华夏式走向,并与海岸线平行。

山脉走向与偏南暖湿气流成直交和斜交,气流遇阻抬升,迎风坡降雨量和降水强度均大于背风坡;还有不少向南开口的喇叭口地形,南来的水汽进入容易辐合,使降雨量加大。

二、气候

广东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长夏无冬,四季常青。

省境年日照时数长达1700~2200小时,但南北相差几近一倍。

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区又濒临南海,所以它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春季平均气温在20°C左右,夏季平均气温为28°C,秋季平均气温25度,冬季平均气温12°C。

  广东的夏秋季多台风,每年的四月至九月为雨季,年均降水量达1500-2000毫米。

温度的纬向分布较明显,大致北低南高。

雷州半岛南端年均温高达23℃以上。

年内月均最高气温出现于7月,多数地区为28℃,较长江中游谷地为低。

1月为最冷月,北部连山1月均温为8.6℃,南部雷州半岛为20.8℃。

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多数地区出现霜冻。

粤北山区年年有霜,霜冻期长达60天。

沿西江—清远—紫金一线以南地区则霜日不多。

冬季常骤然降温,并偶有奇寒。

除粤西北连山外,10℃以上活动积温都在6000℃以上。

全省灾害性天气,主要是早春的低温阴雨,夏秋的台风、暴雨,秋冬的寒潮、寒露风,局部地区的冬春干旱。

降水季节变化明显,4~9月为雨季,其中4~6月以锋面雨为主,多暴雨;7~9月以台风雨为主。

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70~80%,冬季降水少,常发生季节性干旱。

广东是中国降水丰沛的地区之一。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但分布不均,地区间和逐年间差异很大。

南岭南侧,云浮山、莲花山东南坡等迎风面的山坡地带,年降水量都超过2200毫米。

相反,在背风面的谷地和内陆盆地,如罗定、兴梅盆地,年降水量仅1400毫米。

广东省由于濒临海洋、海岸线长,易遭西太平洋及南海台风袭击,台风以及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灾害相当严重。

三、河流和水文

省内河流众多,全省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的干支流河道共有640条。

众多河流中,主要河流有珠江水系的东江、北江、西江和非珠江水系的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等,流域面积在30000km2以上的有东江、北江、西江和韩江,是广东省的四大主要河流。

其中东江、北江、西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河,为构成珠江流域的四大水系。

珠江流域面积45.4万km2,在广东境内11.1万km2仅占全流域的24.5%,却占广东全省陆地面积的62.5%。

广东水资源量与国内其它省区相比较为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774毫米,为全国均值的2.7倍;地表水资源量4380亿立方米(含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注入本省的客水)。

四、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广东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占24.1%;宜林地1100万公顷,占61.2%。

在宜农地中一等地为192.3万公顷,占44.3%;二等地为159.6万公顷,占36.7%;三等地为82.3万公顷,占19%。

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为耕地303.69万公顷,园地85.13万公顷,林地1017.58万公顷,牧草地2.79万公顷,其它农用地84.44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36.44万公顷,交通用地11.02万公顷,水利水工建筑用地21.07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35.41万公顷。

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分别为0.21公顷和0.04公顷,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二)水资源

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

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独流入海河流。

年均降水量1777毫米,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1012毫米,河川径流总量1819亿立方米;加上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2.8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665.5万千瓦。

此外,广东还有温泉300多处,日总流量9万吨;饮用矿泉水110处,探明储量全国第一。

但是,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

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

此外,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还由于城市污水排入,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的威胁加剧。

(三)矿产资源

广东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是国内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之一,有“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称号。

全省已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

其中高岭土、泥炭、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全国第一位,银、铅、铋、铊、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列第二位,列第三至五位的有铌、钽、钨、锡、锆、硒、隐晶质石墨、冰洲石、玉石、铟、镉、锌、汞、稀土矿、压电水晶、叶蜡石、陶瓷土、萤石、硫铁矿、熔剂白云岩等。

广东比较短缺的矿产资源有煤、磷、钾、菱镁矿、铜、铝以及优质耐火粘土、云母、石棉等。

珠江口外海域、北部湾发现的大型油气田资源,原油储量超过40亿吨,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开采前景很好。

已经开采和开采条件较好的主要矿种有硫铁矿、铅锌矿、银、锡、钨、铌、钽、铀矿、独居石、磷钇矿、大理岩、高岭土、玻璃用砂和油页岩等。

其中云浮硫铁矿品质优储量大,居全国之冠、世界第二,凡口铅锌矿生产规模为国内第二。

  (四)植被和生物资源

  广东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

全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6.9%、51.7%和26.0%。

另有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

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

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于二级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及广东松、长苞铁杉、野龙眼和见血封喉等41种,还有省级保护的红豆杉和三尖杉等12种。

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

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广东的动物种类多。

陆生脊椎动物就有829种;其中兽类124种、鸟类510种、爬行类145种、两栖类50种,分别占全国的30%、43.4%、46%和25.5%。

此外,还有淡水水生动物的鱼类281种、底栖动物181种和浮游动物256种,以及种类更多的昆虫类动物。

动物种类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广东积极开展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全省建立了275个自然保护区、260处森林公园,还通过全面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五)海洋资源

  广东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

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海洋动物和植物资源,共有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游泳生物1297种。

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374万吨;可供海水养殖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

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

沿海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

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己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

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了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广东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灯楼角又有全国惟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也很大。

(六)旅游资源

全省已开发成旅游点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40个,自然保护区30个。

广州、深圳、珠海、肇庆、中山、佛山、江门、汕头、惠州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广州白云山和香江野生动物世界、深圳华侨城和观澜高尔夫球会、珠海圆明新园、中山孙中山故居、肇庆星湖、佛山西樵山、韶关丹霞山、清远清新温矿泉、阳江海陵岛大角湾等11家景区(点)被评为全国首批最高级别的4A级旅游区。

经济地理概况

2003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增速创近八年新高。

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44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一)农业

  农业是广东的重要产业。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工业化的深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然而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十分重要。

  广东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丰富,除北部和西北部高山地区外,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最多达2600毫米。

雨热同季,气候温暖湿润,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广东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山宽海阔,但耕地资源却严重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是农民重新获得了在自己承包土地上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产品统购制度的取消和价格的逐步放开,又使农民得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自主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从生产和经营中获得自己应得的收益。

从1979年开始,粮、油、糖等农副产品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不仅丰富了广东市场,也使农民收入也得到迅猛提高,到1984年,农民生存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在进入90年代后,广东的农业商品化进程逐步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涌现了一大批果、花、饲养等农业大型企业和农民专业户,乡镇工业、乡镇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壮大,推动了农村工业化。

到1999年底,农业总产值达到9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29元。

  在90年代中后期,广东生态环境建设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造林绿化,重新调整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到2000年止,森林覆盖率达到56.9%。

(二)工业

       广东是领先全国的工业大省。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九大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加快扶持支柱产业,使全省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化。

       如今广东的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造纸、医药、汽车等九大支柱产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纺织服装、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