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docx
《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为贯彻落实《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X-X年)的通知》(X政办发〔X〕166号)和《中共X市委员会X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健康X建设的决定〉及〈“健康X”规划〉的通知》(X发〔X〕28号)精神,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动员全社会参与,全面推进我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统称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遏制慢性病快速上升趋势,降低慢性病所致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市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
截至X年底,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市总死亡人数的84.60%,居民死亡原因前三位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146.70/10万)、脑血管病(112.08/10万)和心脏病(89.91/10万),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市社会发展和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十二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与配合下,我市慢性病防控工作以建设示范区为抓手,以实施项目为手段,突出抓好常规监测工作,着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结合慢病监测、示范区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和核心信息宣传推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危险因素调查、癌症早诊早治等,不断深入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初步掌握了我市慢性病发病情况,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X区先后成为自治区级和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各县区(X岛旅游区)先后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了一批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餐厅(食堂)、健康学校和健康步道等支持性环境;慢病防控核心信息得到了广泛宣传推广;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管理人数逐年增加;慢性病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全市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市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要,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慢性病防治是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推进健康X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艰巨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关注,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切实遏制慢性病快速发展的趋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X市卫生与健康大会总体部署,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强化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倡导社会参与,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大幅提高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营造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坚持共建共享。
构建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坚持预防为主。
加强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控制,强化慢性病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坚持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慢性病流行特征和防治需求,确定针对性的防治目标和策略,实施有效防控措施。
(三)规划目标
到X年,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X年降低10%。
到X年,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X年降低20%。
三、策略与措施
(一)健全体系机制,全面筑牢慢性病控制防线
1.构建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
把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加大投入,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市、县区和乡镇的,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三位一体”三级慢性病防控体系和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控工作机制。
发挥市级各专业机构在政策咨询、标准规范制定、监测评价、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方面作用。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中慢性病防治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完善市级慢性病防治技术指导体系,指定市人民医院承担全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除市结核病防治院承担结核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外)、市中医医院承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技术指导,各县区也要明确具体的医疗机构承担对辖区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技术指导。
(责任单位:
市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强队伍建设。
市、县级疾控机构要设立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慢性病防控专业人员占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达5%以上。
二级以上医院要配备慢性病防控专业人员2-3人,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慢性病防控专业人员数量达到辖区人口1.0/万以上,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慢性病防治需求。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才倾斜。
(责任单位:
市卫生计生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编办)
3.构建慢性病防治工作协作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慢性病防治工作业务管理,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管理、综合防控干预策略与措施指导和防控效果考核评价;医疗机构承担慢性病病例信息登记报告、危重急症病人的诊疗康复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实施人群健康促进、高危人群发现和指导、患者干预和随访管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医防合作,推进双向转诊与分级诊疗,逐步实现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
(责任单位:
市卫生计生委)
4.建立健康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明确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个人等各方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责任,完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
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
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商业保险机构等参与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
(责任单位:
各县区政府、市卫生计生委)
(二)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为引领加强健康教育
1.广泛开展大众健康教育。
全面实施《X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以主流媒体为平台,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指导,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结合每年各种宣传活动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向社会发布科学实用的慢性病防治知识和信息指南,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规范慢性病防治健康科普管理。
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要发挥公益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宣传教育。
配合自治区做好X12320卫生计生热线及X市心理咨询热线建设推广力度,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政策和健康保健知识咨询服务。
建立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讲师专业队伍,构建数字化健康传播平台。
到X年和X年,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60%和70%。
(责任单位:
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局、体育局、文新广局、新闻办)
2.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创新和丰富慢性病预防方式,贯彻零级预防理念,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纳入健康教育,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营养均衡、口腔保健、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开展家校互动时,把健康生活方式从学校向社会延伸。
重视职业人群健康问题,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健身和职工运动会、健步走、健康知识讲座和竞赛等活动;关注中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倡导“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理念;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法;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责任单位:
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局、体育局、总工会,妇联、团市委)
3.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大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
各县区要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学校”“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健康一条街”九类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加强对已建设的健康支持性环境的维护与动态管理,发挥促进健康的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招募社区居民、大学生等志愿者,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五进”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
(责任单位:
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局、体育局、总工会,妇联、团市委)
4.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健身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发挥民间健身团体作用,进一步建设各项健身活动场地,完善健身设施,支持民间健身团体开展各种健身活动,以点带面,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各种健身活动。
(责任单位:
市体育局、民政局、卫生计生委、总工会,妇联、团市委)
(三)实施早诊早治,降低慢性病发病危害
1.开展慢性病早诊早治。
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对高血压确诊患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对高危人群提供必要的干预指导,并纳入规范化管理。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逐步提供血糖血脂检测、口腔预防保健、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
逐步将临床可诊断、治疗有手段、群众可接受、国家能负担的疾病筛检技术列为公共卫生措施。
加强妇女常见病筛查工作,扩大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覆盖面,促进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早诊早治,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积极探索建立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的长效机制。
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将口腔健康检查作为中小学人群年度体检必查项目,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加强指导管理。
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
将口腔健康指标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内容,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责任单位:
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局、财政局)
2.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
探索开展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于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为职业人群提供工间活动的条件和政策依据。
鼓励具备条件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开设戒烟咨询热线、心理健康热线,科学引导社会公众进行戒烟,疏导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
促进体医融合,在有条件的机构开设运动指导门诊,提供运动健康服务。
提高居民健康档案质量和动态使用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逐步开展对超重肥胖、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充分利用健康档案,提供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
鼓励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接种成本效益较好的流感、肺炎等二类疫苗。
加大牙周病、龋病等口腔常见病干预力度,实施儿童局部用氟、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措施,使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35%以内。
加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口腔疾病、心理健康的指导与干预。
(责任单位:
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体育局、总工会)
(四)推进慢病分级诊疗,规范诊疗服务
1.推行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推进基层签约服务,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