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099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x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docx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精品教学案

【考情分析】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其过程及图示。

2.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分析其成因及分布。

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3.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分布及其对聚落分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1.以景观图、示意图等形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以各类地质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形成的地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3.以典型地貌的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外力作用的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知识归纳】

一、地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地质循环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以岩石的形成和转换为考点是主要考查方向。

实际上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就是地质循环过程,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突破。

框图理顺岩石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特点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二、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1.比较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常见类型

基本形态

地貌

褶皱

背斜

外力作用施加影响前多形成山岭

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外力侵蚀成谷地

褶皱常形成高大山脉

向斜

外力作用施加影响前形成谷地地貌

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岭

断层

地垒

由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构成,常表现为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华山

地堑

由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下降的岩块构成,常表现为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2.地质构造研究在实践中的意义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点)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岩层下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三、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任何一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考中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的频率较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归纳如下:

外力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流水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型谷;使地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溶蚀

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

侵蚀作用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

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

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作用强烈

流水搬运

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冰川搬运

冰川活动地区

海浪搬运

海滨地区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流水沉积

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风力沉积

形成沙漠(静止沙丘、移动沙丘)、黄土堆积

海浪沉积

形成海岸沙滩地貌

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考点例析】

【例题1】(2011·全国卷)读图1,完成

(1)~

(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DC

【解析】第

(1)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火山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火山岩,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2)题,山体岩石是火山岩,属于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在地球表层在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

【例题2】(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

(1)~

(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答案】DC

【解析】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等相关知识。

(1)题,从剖面线上看:

①②③④处都为谷地,同一岩层拱起处就为背斜,①④谷地都为背斜,为背斜谷,②为向斜,③为断层。

(2)题,⑤处同一岩层分布不连续,发生向下位移,说明⑤处岩层断裂下降。

【例题3】(2012·四川卷)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

读图回答

(1)~

(2)题。

(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答案】AB

【解析】该题组考查地质作用、旅游景观。

(1)题,图中的山体周围为断层崖,表明是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2)题,山寺的位置在丛林之中,A错;由于海拔高,亚热带的山顶可见积雪,B正确;断层山坡度大,不适宜修筑梯田,C错;桑园位于平原区,D错。

【方法技巧】

1、地质循环过程的判断技巧

(1)已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

沉积物必须经过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变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三大类岩石都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形成的条件:

原先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或地质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

(4)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2、地质部面图的判读技巧

(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3)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5)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3、根据河床深浅判定河流流向的方法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

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

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

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

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①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

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

②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专题训练】

(2012·临沂检测)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

火山灰在7000~10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弥漫到欧洲大陆上空,给航空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读图,回答1~3题。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  )

A.7,aB.3,b

C.2,cD.1,d

2.冰岛火山灰弥漫到欧洲大陆上空,致使欧洲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

其主要动力来自

(  )

A.高空西风带B.北大西洋暖流

C.极地东风带D.东北信风带

3.火山灰长期滞留在大气层,除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外,还可能导致(  )

A.全球沙尘暴肆虐B.地球表面气温下降

C.温室效应加剧D.凝结核增多,降水增加

(2012·福州质检)读“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4题。

4.图中河谷形成的地质原因是(  )

A.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B.向斜槽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C.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D.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2012·大连测试)读“地貌景观图”,回答5~6题。

5.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6.地貌景观乙和丁成因的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2012·南京模拟)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7~9题。

7.图示的外力是(  )

A.流水B.海浪

C.冰川D.风力

8.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内蒙古B.甘肃

C.青海D.新疆

9.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

A.自然环境整体性强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2012·北京东城区期末测试)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1.图中③①②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  )

A.从变质岩到岩浆岩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

C.从岩浆岩到沉积物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

(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外力作用 ②地壳运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3.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

A.A、D、G、B、FB.B、E、D、A、F

C.G、B、A、E、DD.G、F、B、D、A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