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0928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6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1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必修2第1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必修2第1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必修2第1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必修2第1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2第1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必修2第1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1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2第1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2014海南生物)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

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

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

抗病株,或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

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

选B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

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

3.(2013全国卷Ⅰ)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验证和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方法,意在考查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

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②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

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4.(2013山东理综)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选C本题考查自交、自由交配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本概念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题目中提到四种交配方式逐一分析。

①杂合子连续自交:

Fn中Aa基因型频率为(1/2)n,图中曲线Ⅳ符合,连续自交得到的Fn中纯合体比例为1-(1/2)n,Fn-1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1/2)(n-1),二者之间差值是(1/2)n,C项错误;

由于在杂合子的连续自交过程中没有选择,各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故D项中关于曲线Ⅳ的描述正确;

②杂合子的随机交配:

亲本中Aa基因型频率为1,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1/2,继续随机交配不受干扰,A和a的基因频率不改变,Aa的基因型频率也保持定值,曲线I符合小麦的此种交配方式,同时D项中关于曲线I的描述正确;

③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亲本中Aa基因型频率为1,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基因型频率为2/3,第二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基因型频率为2/5,即0.4,第三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基因型频率为2/9,所以曲线Ⅲ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B项正确;

④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基因型为Aa的亲本随机交配一次(可视为自交),产生子一代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基因型频率为2/3,再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并淘汰掉隐性个体,A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产生子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曲线Ⅱ符合,A项正确。

5.(2012江苏生物)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选D配子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若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则非等位基因之间可存在相互作用,A项错误;

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不同,但都表现出显性性状,B项错误;

测交实验可以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也可用于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C项错误;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多种条件,如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有胚胎成活率相等、群体数量足够多等,D项正确。

6.(2012安徽理综)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D.1/8

选B依题意,rr个体开花前全部死亡,说明其不具有繁殖能力。

在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RR∶Rr=

=1∶1,可求出r的基因频率为

,故后代感病植株rr占

×

7.(2010江苏生物)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

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选D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Gg和Gg-都是雄株,不能进行杂交,因此A选项错误。

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为gg或gg-,因此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最多为两种,所以B选项错误。

基因型为gg-的两性植株自交,可产生g-g-的雌株,因而C选项错误。

两性植株的基因型有gg或gg-,在群体内随机传粉的情况下,群体中的交配类型有:

gg×

gg;

gg-;

gg-×

gg-,因此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所以D选项正确。

8.(2010天津理综)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1/4B.1/3

C.1/2D.3/4

选A本题考查遗传性状的概率计算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遗传规律的应用能力。

因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该夫妇均为短食指,则女性的基因型为TSTS,男性的基因型为TSTL或TSTS;

如果该男性的基因型为TSTS,则子代基因型都为TSTS,全部为短食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因此男性的基因型为TSTL,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男性:

TSTS(短食指)、TSTL(短食指),女性:

TSTS(短食指)、TSTL(长食指),比例都是1∶1,因此再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1/4。

9.(2010上海生物)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

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

A.33%B.50%

C.67D.100%

选B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题目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

分析题干,由一对灰翅昆虫交配后子代中黑∶灰∶白约为1∶2∶1可知,灰色为杂合子,此性状为不完全显性。

黑翅基因型为AA(或aa),灰翅基因型为Aa,白翅基因型为aa(或AA),若黑翅与灰翅交配,AA(或aa)×

Aa→1AA、1Aa(或1Aa、1aa),黑翅所占比例为50%。

10.(2014浙江理综)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

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

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

请回答:

(1)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

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3)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________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

然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________,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

(4)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________,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

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________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

(1)种皮的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由此可推知乙的基因型为aa,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说明丙的基因型都为Aa,甲的基因型为AA,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不完全显性。

(2)已知亲本(丙)的基因型为Aa,Aa书写遗传图谱时,要注意:

①左侧标注,如P、配子、F1等;

②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要明确写出;

③杂交(×

)、自交(○×

)符号,以及连接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箭头(注意不是线段)要具备;

④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相关的比例要呈现;

⑤适当的旁注以说明遗传图解不能很好表达的或需要强调的内容等。

(3)愈伤组织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这类细胞的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可以发育成胚状体。

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细胞壁,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

(4)将乙(aa)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种皮白色)杂交得到子一代。

假定A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O(O表示缺失一条染色体),则其产生的配子为A和O两种,和乙杂交后子一代为Aa(浅色)∶aO(黑色)=1∶1。

(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基因文库,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种间(或远缘)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

答案:

(1)AA 不完全显性

(2)遗传图解如下:

Aa(种皮浅色)

P↓⊗

  雌配子

雄配子  

A

a

AA种皮白色

Aa种皮浅色

aa种皮黑色

 

种皮白色∶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2∶1

(3)液体悬浮 细胞壁 (4)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1 (5)基因文库 种间(或远缘)

第二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1.(2014上海生物)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

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64B.5/64

C.12/64D.15/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