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十二五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修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0871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5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十二五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修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精编十二五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修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精编十二五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修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精编十二五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修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精编十二五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修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十二五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修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

《精编十二五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修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十二五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修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十二五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规划修简本Word文件下载.docx

2.5现状与“十二五”预期目标差距5

3.规划期内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考虑6

3.1整体布局6

3.1.1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框架7

3.1.2五大领域重点业务系统建设思路9

3.1.3数据采集与信息资源建设10

3.1.4网络建设11

3.2阶段任务11

3.2.1建设内容规划11

3.2.2阶段任务14

4.主要建设内容15

4.1三级平台15

4.1.1国家(省)级平台15

4.1.2地市级平台16

4.2五大业务应用18

4.3基础数据资源27

4.3.1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内容27

4.3.2三级平台信息资源体系28

4.4国家卫生信息专网30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1

5.1投资估算31

5.2资金筹措建议36

5.3资金补贴方案36

6.外部政策需求和建议37

6.1完善相关信息共享机制37

1.建设目标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监管、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系统整合、信息共享的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卫生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到2015年,初步建立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适应近期五项重点改革要求。

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整合资源,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

着力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加强医疗保障监管,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卫生财务监管。

在2020年,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支撑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现状与问题

2.1背景

我国人口众多,卫生问题复杂多样,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把深化医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启动五项重点改革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

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

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

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相互交融的时代,卫生信息化是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卫生信息化对于方便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科学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药品和实时结报医药费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对有效落实医改措施、监测医改效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2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信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为促进卫生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阶段,八十年代初至2003年,国家对卫生信息化没有专项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由卫生机构自筹或来源于其他业务系统建设的辅助部分。

第二阶段,2003年SARS危机后,国家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第三阶段,2009年深化医改工作以来,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对卫生信息化提出迫切需求,卫生部按照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的要求,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区域与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等多项标准与规范,并在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医疗机构纷纷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

目前,90%以上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挂号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30%以上的医院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挂号、收费、处方、治疗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了医院内部就医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便了患者就医。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2003年以来,我国建立完善了以个案为基础的法定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

同时,以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为平台,初步完成了结核病、艾滋病、鼠疫、流感与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10多个疾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以出生、死亡、免疫为主的基础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目前,全国所有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6.98%的县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82.21%的乡镇卫生院实现网络直报,全国直报点达68000余个,形成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线报告系统。

全国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升,甲乙丙类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均超过99%。

(3)卫生部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提高了卫生应急能力。

2007年12月,卫生部应急指挥系统完成硬件集成与基建工程。

2009年,完成指挥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并投入使用。

现正在建设应急指挥系统数据库工作,包括基础背景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动态监测数据库、知识与历史资料数据库等。

该系统已经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同时,已经启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正在建设卫生部、32个省级、27个省会城市和319个地级市紧急救援机构共379个数据中心软件建设,预期形成覆盖全国各地的医疗救治信息网络。

(4)卫生统计信息系统提高了医疗服务监管水平。

2007年11月,卫生部正式运行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目前已实现卫生统计信息在线数据录入、审核、上报功能,约有9万个直报用户(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区卫生局)登录省级平台上报统计数据。

卫生统计分析已实现国家、省、市地、县区四级在线实时汇总。

近期,已对统计直报系统进行升级,增加了医疗服务月报、医改进展监测数据收集功能,为实时监管卫生工作进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5)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新农合基金监管水平。

2006年以来,卫生部研究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建设覆盖全国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在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建立计算机网络联接和数据资源共享;

实现卫生部对各地新农合业务开展情况、基金筹集情况和使用情况、农民受益情况的全面监控。

努力建成以两级平台(国家级、省级)为主,多级业务网络(国家、省、市、县)并存的模式。

目前,各省级平台以及县级新农合数据库建设基本完善,为规范监管新农合资金,方便参合农民即时结报,以及实现网络审核、网上报销、网上结算医疗费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6)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启动。

2009年6月,正式启动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全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普遍适用的卫生行政许可审批系统以及卫生监督检查和行政许可处罚等业务应用系统,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信息发布平台等。

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于2010年8月底投入使用。

2.3卫生信息化不适应目前医改工作的要求

(1)现有卫生信息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

(2)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覆盖面广、任务艰巨,缺乏共享的信息系统支持。

(3)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和医疗监管工作缺乏技术手段。

(4)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基础薄弱,涉及生产、流通和使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5)更有效地利用和监管新农合基金,需要卫生信息化的技术保障。

(6)卫生服务监管和财务监管工作缺乏技术手段,卫生科学化决策水平低。

(7)医药卫生相关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缺乏技术支撑。

2.4卫生信息化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政府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薄弱,金卫工程教训深刻。

(2)缺乏顶层设计与规划,“信息烟囱”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共享。

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重复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检验检查,既浪费大量资源,又是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3)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建设迟缓。

(4)应用系统建设薄弱,难以适应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的要求。

2.5现状与“十二五”预期目标差距

表21卫生信息化现状与“十二五”预期目标差距

内容

现状

十二五目标差距

公共卫生

疾病控制

已有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缺乏预防接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死因登记系统等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

卫生应急

已有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缺乏应急资源库,现场通讯与处置能力弱

卫生监督

已有省级卫生监督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

缺乏国家级信息采集和监督系统

妇幼卫生

仅有妇幼卫生监测信息系统

缺乏出生医学登记、妇女儿童重大疾病监测与管理等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医疗服务

服务管理

仅有卫生机构和执业人员注册系统

缺乏血液管理、医疗质量与医疗服务管理,医疗技术准入等监管信息系统

远程医疗

仅有试点

缺乏整体推进

医院平台

基本药物制度

缺乏监测管理信息

建立监测管理体系

新农合

已有业务应用系统

缺乏监管和跨区域业务协同

综合卫生管理

仅有统计报表系统

缺乏其它管理系统

三级平台

试点

数据资源

健康档案

开展试点

电子病历

网络

依赖互联网

缺乏专网,难以保证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

3.规划期内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考虑

一是在指导思路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建设上转变,利用平台技术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与监管能力,有效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实现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是在发展方向上,从卫生管理和业务体系信息化向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上转变,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建设,促进医疗服务成本降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直接让居民与患者成为卫生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