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则
是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y的值为()
A.5B.11C.23D.47
7.设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8.为了倡导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某社区服务中心通过网站对[20,60]岁的社区居民随机抽取n人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各年龄段人数频率分布直方图,若该公司决定在各年龄段用分层抽样抽取50名观众进行奖励,则[50,60]年龄段的获奖人数为()
A.10B.12C.15D.18
9.已知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可得到
的函象
B.函数
的值域为
C.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
D.函数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
10.已知函数
,把函数
的零点的顺序排列成一个数列,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给定的横线上.
11.圆C:
的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d=_______.
12.若
=______.
1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
14.已知
,且
,则a+b的最小值为_____.
15.双曲线C1: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也是抛物线
的焦点,点A是曲线Cl与C2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且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自2017年2月底,90多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将陆续出台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某校高三年级选取了在期中考试中成绩优异的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是否准备参加2017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准备参加”、“不准备参加”和“待定”的人数如下表:
(I)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同学中,在三种类型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人进行座谈交流,则在“准备参
加”、“不准备参加”和“待定”的同学中应各抽取多少人?
(II)在“准备参加”自主招生的同学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6人,从这6人中任意抽取2人,求至少有一名女生的概率.
17.(本题满分为12分)
设函数
.
(I)求
的最小正周期及值域;
(II)已知△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
,求△ABC的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
,数列
的前n项和为
,点
均在函数
的图像上.
(I)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II)设
,Tn是数列
的前n项和,若
对所有
都成立,求m的最小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已知ABCD是直角梯形,∠BAD=90°
AD//BC,AD=2AB=2BC,PA⊥面ABCD.
(I
)证明:
PC⊥CD;
(II
)在线段PA上确定一点E,使得BE//面PCD.
20.(本小题满分13分)
椭圆C:
的左、右焦点分别
是椭圆C的一点,满足
(I)求椭圆C的方程。
(II)已知O为坐标原点,设A、B是椭圆E上两个动点,
.求证:
直线AB的斜率为定值.
21.(本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I)若
在点
的切线l垂直于y轴,求切线l的方程;
(II)求
的最小值;
(III)若关于x的不等式
在(1,+∞)恒成立,求整数k的最大值.
高三年级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试题
文数答案2017.1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D2.B3.A4.D5.B6.C7.A8.C9.D10.C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
11.
12.
13.414.
15.
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
6.解:
(Ⅰ)分层抽样时的比值为
---------------------------------------1分
所以,在“准备参加”的同学中应抽取
(人),---------------------2分
在“不准备参加”的同学中应抽取
(人),------------------------------3分
在“待定”的同学中应抽取
(人).-----------------------------------4分
(Ⅱ)在“准备参加”自主招生的同学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6人,
则男生应抽4人,女生抽2人,
----------------
---------------------------------------------5分
男生4人分别记作1,2,3,4,女生2人分别记作5,6.
从6人中任取2人共有以下15种情况:
(1,2),(1,3),(1,4),(1,5),(1,6),
(2,3),(2,4),(2,5),(2,6),
(3,4),(3,5),(3,6),
(4,5),(4,6),
(5,6).---------------------------------------------------------------------------------------8分
其中至少有一名女生的情况共有9种:
(1,5),(1,6),(2,5),(2,6),(3,5),(3,6),(4,5),(4,6),(5,6).-----------------------------------------10分
所以,至少有一名女生的概率
.-------------------------------------------12分
17.解:
(Ⅰ)
---------1分
,------3分
所以
的最小正周期为
,---------------------------------------4分
∵
∴
,故
.--------------6分
(Ⅱ)
由
,得
.-------
-------------------8分
中,由余弦定理,得
=
,又
,所以
,-----------------------------------10分
所以,
的面积
.----------------12分
18.解:
(Ⅰ)设这二次函数
则
------------------1分
由于
得
所以,
.------------------------------------------------------------------------3分
又因为点
的图像上,所以
.-----4分
当
时,
,-----5分
时,
,所以,
.-------------------------6分
(Ⅱ)由(Ⅰ)得知
=
,---8分
故
.------10分
因此,要使
,须
,------------------------------------11分
都成立的
的最小值为
.-----------------------------12分
19.证明:
(Ⅰ)取
的中点
连接
,∴
为平行四边形,------1分
为正方形,-------------------------------2分
设
∴
-----------------------------------------3分
-------------------------------------5分
.-----------------------------------------6分
(Ⅱ)取线段
,可使得
.
取
---------------7分
-----------------------8分
,-------------------------9分
为平行四边形,
,---------------------------11分
.--------------------------------12分
20.解:
(Ⅰ)设
,---------1分
---------------3分
-------------------------------------------------------------------5分
因此,椭圆
的方程为:
.------------------------------------------6分
(Ⅱ)设
,由
----------------------------------------8分
……①-----------------------9分
又
两式相减得
……②---------------11分
以①式代入可得
的斜率
为定值.--------------------------13分
21.解:
的定义域
),----------------------------------1分
,
,-------------2分
处的切线垂
直于y轴,且
,--------------------3分
即切线
的方程为
.-------------------------------------------------4分
时
,-----------------------------------------------------5分
,------------------------------------------------6分
取最小值,---------------------------------7分
最小值
.---------------------------------------------------------------8分
(Ⅲ)由
,即
即
恒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