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B卷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0369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B卷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B卷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B卷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B卷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B卷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B卷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B卷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B卷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B卷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正确、匀称地书写下面的语句。

从那以后,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

2、我会给下面每个字组词语。

锈()燥()减()揪()乖()

绣()澡()碱()瞅()乘()

3、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字或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离间(jiānjià

n)计是多采用造谣挑拨的方式使亲密无间(jiānjià

n)的人彼此之间(jiānjià

n)产生间(jiānjià

n)隙。

2、一(yì

yī)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yí

yi)阵哄(hōnghò

ng)堂大笑。

3、乱(哄哄洪洪轰轰)的屋子里响起了老村长(宏洪哄)钟般的声音。

4、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造句。

()而不舍标新立()()()人口

舍本()末见微知()()泽而渔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能用“传”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进行填空。

()疾病()知识()信息()文明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的活动,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两道题。

“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1)上述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在括号里指出所用的修辞方法。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手________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2).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被______了,如______,被______;

我留着些什么______呢?

(3).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______,及日中则如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______,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空调的广告语仅用了三个字“净、劲、静”,请说明该广告词所包含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辨析选择。

1.下面的4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1)王平不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

(2)王平知道老师不是在批评他。

(3)老师不是在批评他,王平不是不知道。

(4)老师是在批评他,王平是知道的。

A.

(1)

(2) 

B.(3)(4) 

C.

(2)(3) 

D.

(1)(4)

2.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

“_____________”……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C.小虫子!

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3.“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你在课外一定阅读了很多的书籍,向学们推荐一本好吗?

请写一段推荐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片段阅读,回答问题:

淋漓尽致地生活

你知道自己在人世间的时间有限,或许少于其他人,也或许多于其他人,但绝非不朽。

总有一天,你再也见不到晨曦或日暮之美,再也不能碰触亲爱的人,和他们说话,再也不能听见大自然的天簌,无法聆听喜爱的乐曲,再也不能含饴弄孙,再也不能漫步于蜿蜒的林间小径,驾车驰骋,泅游湖水之中,享用美食,觅得鸟蛋;

再也不能感受清风佛面,哭、唱、舞动和鱼水之欢之乐。

 把这点蕴存于心,让你比大自然更高明。

大自然除了日夜的运行,温度的波动和四时的运转之外,没有时间的观念,()不知自己终有一天会灭亡,也无从在事前计划。

大自然无法欣赏自己在世间的有限时光。

也无法延搁今天将发生的事物。

好欣赏一生难得一次的经验。

 一寸光阴地寸金,今天的每一分钟都值得珍惜。

(),品味你眼前的每一时刻,不放过一点一滴,()找出时间来工作、游戏、欢笑、爱、施与,并且尽你可能淋漓尽致地生活。

1、在段中的()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或许“也或许”能不能删去?

为什么?

3、“把这点蕴存于心,让你比大自然更高明。

”中的“这”指代

4、文中说“把这点蕴存于心,让你比大自然更高明。

2、古文欣赏。

伤仲永

<

北宋>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

“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

n)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

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

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

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

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

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

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