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76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docx

《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docx

中考历史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

第二讲 近代化的探索

本讲知识脉络

近代化的探索根本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过程

地主阶级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洋务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掀起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学技术

资产阶级①1894~1895年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1894~1912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辛亥革命,迈出政治近代化实质意义的第一步学制度

③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学思想文化

启示:

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科教兴国是实

现近代化的关键。

中考考点清单

 洋务运动

※考纲要求: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

背景

国际

19世纪6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历史的潮流,掀起了新一轮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国内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

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

派别

中央:

奕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主阶级洋务派

根本目的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

主要

措施

(1)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2)筹划海防: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主要

措施

目的:

为辅助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代表: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张之洞)

教育

1862年,创办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设立翻译馆;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汉阳铁厂

结果

没有使中国富强,但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破产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根

本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洋务运动

评价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影响

(1)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为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积累了生产经验

(3)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地位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易错易混】

(1)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改革,而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戊戌变法

※考纲要求: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背景

(1)国内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社会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逐步壮大

(3)组织基础:

进步团体的成立,如保国会

(4)思想基础:

启蒙思想的传播,如严复的进步思想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层

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公车上书

(序幕)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概况

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因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内容

作用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文化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传播资产阶级新思想,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

增强军事力量,加强国防建设

意义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最主要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失败原因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维新派力量脆弱(根本原因)

(2)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袁世凯的出卖(直接原因)

(4)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5)顽固派实力强大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易错易混】

(1)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是戊戌变法。

(2)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而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

(3)光绪帝支持变法,但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只是维护自身统治的封建皇帝。

 辛亥革命

考纲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意义。

指导思想

包括民族主义(推翻满清政府)、民权主义(创建民国,即“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民生主义(主要是经济措施),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时间

1911年

名称由来

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3)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扩大了革命影响,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代表人物

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

经过

武昌起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主力

湖北革命党人

背景

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许多地方发动多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

但扩大了革命影响,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经过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

结果

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

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革命的脚步从此不断向前(成功论)

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失败

原因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

国民革

命经验

团结民众,共同奋斗

教训

(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易错易混】

(1)孙中山没有直接参加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且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3)戊戌变法是向日本学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向美国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

※考纲要求: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阵地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旗帜

“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学习重点:

西方思想文化)

内容

前期

(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四提倡,四反对”)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攻击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李大钊)

代表人物

及其活动

陈独秀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李大钊

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

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为新文学的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鲁迅

创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文学作品,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

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青年杂志》封面

《新青年》

地位和

作用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地位)

(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易错易混】

(1)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这是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相比而言“新”的表现。

(2)中国近代化是技术——制度——思想的过程,而西方近代化是思想——制度——技术的过程。

近代化过程不同的原因是西方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产物,而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下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结果。

中考重点突破

1.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及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特点:

①历程艰难曲折。

②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探索阶层的广泛性。

③进程: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曲折性、阶段性(技术——制度——思想)

④向西方学习。

根本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近代化的阶段及其特征

近代化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1919年前)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

军事器物

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派别

地主阶级

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无产阶级

激进派

口号

自强,求富

维新,变法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性质

地主阶级

自救

资产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